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临沂游记

临沂游记

漂在沂蒙山(2)—千年古刹灵泉寺

每到一处,所吸引人的地方无非是名胜古迹、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风味小吃。昨天从临朐到沂水的路上看到了许多饭馆门前的招牌几乎都是“全羊”。出生于内蒙 古的漂水上对羊肉极有偏好,老夫告诉他,在沂蒙山区有蒙山黑山羊,与内蒙的绵羊无论是肉质还是口感那是皆然不同的,不想这句话到引起其吃羊肉的兴趣。真正 好羊肉者,应是能喝羊汤,好吃羊杂,而绝非只能涮羊肉的叶公之辈。清晨起来,我们找到一个卖全羊的小馆,发现这里的羊汤是用羊头炖成,汤白而肥。


每人8元的羊杂,和这羊头高汤混在一起,热气腾腾,特有的羊煽味扑鼻,浓香经鼻入胃,使人食欲大开,配着采用优质小米和大豆及适量的芝麻、核桃、花生、大 枣、胡萝卜等物质,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的蒙山煎饼,与羊汤共食。这煎饼入汤前薄脆,和羊汤混合后绵软并将汤中的羊油吸入,入口是溜滑粘嘴,看水上漂和 漂水上的吃相,就知道天下美味应是如此。

沂蒙黑山羊形成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费县玉皇庙碑文记载:“清道光年间重建玉皇庙,曾用 黑山羊驮砖瓦上山。”  黑山羊生长在沂蒙山区海拔较高的突出地带蒙山、鲁山及沂、沭河上游。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水草茂盛,饲料资源丰富。这种山羊灵敏活泼、爱吃吊 草,能在高山悬崖陡壁上放牧采食;喜高燥,爱干净,不吃污染饲草。饲养方式是长年放牧。还有黑山羊善于爬山,素有“山羊猴子”之称。由于采用放牧的方式饲 养,蒙山羊吃尽蒙山百草,又称为“百草丹”,有多种健身之功效。现在内蒙的许多地方,是在采用的圈养方式,这样的羊肥肉多。蒙山全羊的做法是:采用蒙山放 养的黑山羊和蒙山水为原料,用蒙山柴旺火煮制而成。看照片中的熊熊炉火,好像我们的吃还不是正宗,

从沂水到纪王崮的途中大约18公里经过灵泉山景区,该景区因传说唐朝一法号昌弘的高僧在此建 灵泉寺而命名。灵泉寺俗称上源寺,传说唐贞观九年,法号昌弘的高僧为宏扬佛法来到此地,见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泉奔涌碧流成溪,遂决定在此建寺塑佛广 传佛道,从此灵泉寺为当地朝佛圣地。


按路标从主道拐入一山间小路自奔灵泉寺,一路上,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一座坐北朝南的寺庙屹立在半山中,和一些声名远播的寺庙相比,灵泉寺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些许神秘,因为隐藏在深山之中,就越发显得清净脱俗。


走进寺内,梵音缭绕耳际,给人一种无比庄严的感受。两位外地高僧在此诵经,引来居士无数。在诵经的过程中绕殿。僧人在前,男女居士随后,齐念佛号,使我等俗人顿生敬意。


纪王崮—天上王城在沂水城西北40公里处,地处临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阴两市三县交汇点,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它的基本特征是四壁陡 峭而顶部平坦。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这种地貌世界少见,但是在山东沂蒙山区却不新鲜。崮主要分布 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在蜿蜒的山峦之间,有的崮象山顶上冒出的一棵大 型蘑菇,有的象扣在山顶上的一顶帽子,有的象石磨,有的象圆木,千姿百态,各具风采。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特殊地貌。


纪王崮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因此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临沂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临沂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