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临沂游记

临沂游记

走进沂水

  汽车行驶在沂水县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沂水县城宽阔的马路和一些稀稀落落行驶着的汽车,偶尔能看见几辆高档车,却多半挂着外地牌照。路上连行人都很 少,整个县城显得异常的寂静,寥落。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已经很难见到这景象, 我想,这里怕是从来也不会出现如我们城市那样的堵车情况。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几乎是匀速行驶在沂水城区的马路上,自始至终,没看见一个在路上值勤的交警。我以为,当地政府这样做是明智的,因为机动车很少,既然不会堵车,那么交警上路指挥与疏导交通,只能是人力资源无谓的浪费。    
沂水城区多数是低矮的建筑,我所见到的高层建筑也仅只四层,民居多是破旧的平房,甚至是连后窗都没有的那种旧式民居。我想,沂水临街的房屋与建筑尚且这般摸样,那么,在某些偏僻的角落,一定还会有破败得在风中颤抖的茅草房存在。
居于鲁中丘陵地带的沂水,是临沂三区九县里是最大的县,其下辖19 个乡镇,1600多个自然村,110万人口。沂水立县汉代,因沂河贯县而得名沂水县。
沂水县属于沂蒙山区。
所谓沂蒙山不是一个具体的山,而是一个山系,是沂山山脉与蒙山山脉的合称。
当年陈毅与粟裕大将军所指挥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我们穿行在鲁中沂蒙山区,望着远处绵延的群山,想象着当年千军万马驰骋的场景,那机枪,手榴弹,炮弹的呼啸声,爆炸声,那惨烈的人马斯杀声尤充耳混响。

沂水的经济支柱是食品、布鞋和油鼎,这三类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都极低。
沂水,我们的革命老区,看着他如今的落后与荒凉,内心不由的有些凄恻。
据说,在一些地方,至今还有人不知道日本鬼子已被赶出了中国。对于这说法, 我深信不疑。因为在我们经济发达的烟台市,有个海阳市,他曾以地雷战闻名全国。在那里。仍然有着众多的山区孩子上不起学,仍然有众多的人口连起码的温饱都不能保障,只因他是革命老区。
还有江西革命老区,也是种情况。还有……
我不明白,我真的很难明白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拒绝?还是我们的政府象保护古董一样在人为的保护着这落后与愚昧?革命传统应该发扬,而贫穷与落后却不是荣耀,不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为什么不能使之尽快的改变?
这些老区就象是被现代文明遗忘与拒绝的角落,他们仍然以落后的手工劳作来支持着他们的经济命脉。
落后的不仅在表象,更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那深入骨髓的落后意识,也表现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推介上。
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带着这情绪,我们来到了一座大桥上。桥下就是有名的沂河.
临沂市的一些县区是根据沂河流径,流向命名的。沂河的发源地是沂源县,河流东侧是沂东县,河南侧则为沂南,其所贯穿的县,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游览的,沂水县。
沂河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

天气温暖,却不是很晴朗,有薄薄的雾。在这样的天气里看沂河,只见河面烟氲蒸腾,朦胧中,比晴天丽日更具别样的风致,更加的妩媚动人。

我想起明代诗人伍文献描写沂河的诗:

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川。
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
俗虑尽随流水去,襟怀都向碧波前。
追思点瑟当年事,吟咏归来兴浩然。

吟咏着伍文献的诗,望着沂河的婉约清丽,我的心也婉约清丽了起来。       

走近地下大峡谷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临沂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属于四A级国家旅游景区,是中国著名的特大型溶洞之一。它形成于0.65—2.3亿年前,洞体长度 6100米,现已开发出3100米的旅游景区。这条溶洞是我国江北第一长洞,在洞内有利用地下暗河水开发出的一条长1000米长的漂流项目,被誉为“中国 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它的开发历史源于一帮农民在山间挖井取水。
1974年,当地干旱,一帮农民在山间挖井取水灌溉农田,在挖到地下几米深时,发现了这条全国最大的地下大峡谷。

这条大峡谷被发现了,在当时却没有引起当地政府足够的重视,它仍然沉沉睡在地下,而且一睡就是26年。在这26年里,没有谁想到以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为起点 来拉动当地落后的经济振兴。也就是说,沂水县整整的错过了26年的发展机遇。直到2000年,这一罕见的世界级地质奇观,才由当地一个有眼光的农民企业家 出资开发,2003年初步与游人见面。
到如今这条峡谷也只开发了一半,仍然有3100米的洞区因地下水太深,开发工程量大,开发资金不足,仍然被封闭。一些更加雄奇瑰丽的地下景观仍然被一条栅栏阻隔在了另一端,不能与世人面对。


峡谷入口在龙岗山上,龙岗山又叫九顶莲花山.
车到了龙岗山下,再往前已经无路可走.我们的两辆大巴车就停在了龙岗山脚下。
步行到达景区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与同行的两位女伴被照顾乘坐管轨电动滑道车去往大峡谷。而同行来的75 位男同志则全部是步行浏览沿途风光,因为他们体力好。
上次来也是坐滑道车,沿途我们开的很慢,仍然是先同于伴十几分钟到达了洞口。这次,我自己操纵一辆车。路上,我放慢了速度,并不时的停下来。这样,我就可以尽情的饱览九顶莲花山秀丽的秋色。
车行一半,秋色中的植物吸引了我, 我停下车,按下相机快门,许多秀丽的景色就进入了我的镜头。透过镜头,我看到不远处一个老人正在低头忙碌着什么。那老人在秋色中也是一个很美景致。我跨下 车来,走到了老人身边。我看到他正在地里翻晒地瓜干。出身于农村的我,对这久违了的情景感到非常的亲切。我同老人搭讪了起来,我知道了老人是看山人。其实 这里的山除了一些色彩斑斓的灌木与一些开放在秋季的野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人来看护,但是这位老人却实实在在的住在一个几平米的山间小屋里,一条 忠实土狗与他一起,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守护这座小山。
秋色中的老人很是慈祥。
我提出给他照张相,他答应了。我说:大叔,我照的相可能给不了你, 我是外地的。
老人没说什么, 他只是憨憨的笑。
这就是我们质朴忠厚老区的人民啊!老人的形象与长久以来一直盘桓在我脑海中老区人的形象不谋而合。我心里不由生出了诸多慨叹!
他没有问我照相做什么用。
其实,我给老人照相, 一方面是因为我感到老人亲切可爱, 更多的因素,是因为我想写篇游记,想把老人的照片用在我的帖子里。
我利用了他,我却没给他留下点什么。直到车走出很远,我才意识到这点,可是车却不走回头路,我最终没能给老人留下点什么,只留下了淡淡的遗憾。

水-----一个美丽的心结

峡谷入口被掩在一快大石后,正面自上而下,是一条人工修造的水瀑,那景象恰恰与动画片里孙悟空的花果山水帘洞一样,只是水瀑规模小了些。

侧着身,我们从峡谷狭窄的入口,进入了这神秘的地下世界。
沿着人工开凿的石阶,向前向下走约100 多米,我们到达了峡谷的中段。
峡谷被从中断开。
可游览的景观在我们的右侧,我们只能往右走,因为左边就是那3100米未开发地带。那里竖着一排水泥栅栏。目光越过栅栏,往那未开发地带瞧去,尽管灯光有些暗淡,但仍能看清形态色彩各异的钟乳石嵯峨美丽,钟乳石群下是一湾碧水。
而此时,面对这一汪水,我竟痴了!

那是怎样的一汪水啊?面前那一汪水,温婉,清净,美丽的荡人神魄!似乎自出生以来,我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水。陡然间我掬之入口的欲望竟是那样的强烈。我呆呆 的望着她出神,我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因为竖在我面前的那道水泥栅栏将我远远的拒在了离水一米之外的地方。直觉告诉我,我应该从那足可容人栏杆 缝隙中钻过去,那样,我就可以与那水亲近了。
可惜,此时的我尚存一线理智。我不能放下那恼人架子,我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丢掉那一点可怜的矜持。
我最终还是没有亲近到那一汪使我魂牵梦绕的碧水,我最终还是追随众人的脚步,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她。

直到现在, 我还在想,那水一定清冽甘甜,一定是沁人心脾的。说不定我喝过那水,那纠缠我半年之久的病便会就此好了起来。
我是真的爱水如命。
我喜山,喜花,喜草。而我此生最喜的便是水。至今,我还在梦回着童年那条曾带 给我许多欢乐的清澈的山间小溪。而今,世上恐怕再也寻不到一条那曾经清澈的可以将人的魂灵都清洗干净的小溪了。
此刻,当眼前出现了比梦中的那条小溪更清澈,更宁静,更美的摄人心魄的一汪碧水,而我却只能望水兴叹,不能掬之入口,连摸一摸却也不能够,我有多么的遗憾,谁知道?

在写下着段文字的时候,我也在想,文明这个东西到底是好与不好呢?
如果我不生于文明之世,如果我不是个文明之人,如果我能够放下这一点可怜又可悲的矜持,我只须侧侧身,弯一下腰,从那栏杆下钻过去,我就能够地着那美得令我心颤的水了,至少我这生不会再有水的遗憾了。
我想,她应该是这世界上最美,最干净的水了。她的干净只因为人类够不找她,只因为她被一条栏杆隔阻住了,人类文明的污垢才没有侵染到她,她才能保持如此诱人的清冽与完美。
如果有一天,沂水县政府筹集到了足够开发整条溶洞的资金,当有一天这道水泥栏杆再也阻不住游人探询的脚步,当有一天她不再宁静如今,当世人对她即可望而又可既的时候,她是否依然能保持住她那纤尘不染的,美的直如婴孩睛眸的韵致呢?
我想, 这恐怕是世上唯一仅存的,能够进入人类的眼睛却没被人类赃污沾染的水了。

身后,浮桥两侧仍然是清澈的地下水,却不再有那封闭地带水的神韵,我也不再有那欲掬之入口的愿望。我蹲下身,将手放进水里。水不似想象中的那么凉,水温与我们生活用水的温度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不信任这水,或许是因为人人都可以探得到她。尽管他是流动的,我仍然怀疑她带着别人手上遗下的汗液与某些细菌。
我不信任他,或许还带着另一层涵义,或许我的灵魂已经俗化到不再珍惜能够轻易得到手的东西。
我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身后那离我越来越远的栏杆后面的水,从此这世界上怕再不会有能令我如此着迷的水了。
我怀疑,从此后,行走在这世上的只是我的行尸走肉,而我的灵魂已经永远的注入了身后那一汪碧水中。


这就是那牵神的一汪碧水,由于光线不好, 在这儿看不真切


(这是右侧.人类能够得着的水,虽然清澈,终有人类经过的痕迹,水面上漂浮着一只金锣火腿肠的外包装物)

神奇的钟乳石

不看水了,只看石头,整条峡谷,除了水,便是石头。
除了人,这里的一切都是美的。
往里走,不时的会有一处处惊喜映入眼帘。不由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惊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只是,在这里,在这文明拒绝近半个世纪的沂水,他们对峡谷的开发是粗犷的。很多地方布局,细节构思都很不理想。诸如灯光的布置不够合理,一些景点的命名不 是太香艳,就是流于俗化。众多美不胜收的景致被寥落的几只灯掩在了暗处,或者一些玄妙的景观经过诸多彩灯的点饰,失去了神秘的意韵,显得直白。有的原本似 清醇曼妙青春美少女,经其一圈饰,翻成了带花冠的80岁老太,只让人心里添堵。

尽管他们对景点的开发是粗犷的,那自然神秀却仍是美的令人窒息。
在这里, 步步惊叹,步步瑰丽,美景直叫人目不暇接。
只是,由于地域的封闭,由于人为的宣传力度不够,外界对这大峡谷知之甚少,整个溶洞,除了我们这个78人的团队,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游人。由于我们要在一个下午的时间游览两个景点,在这里留给我尽情领略每处美景的时间很少。导游在不断的催促我们前行。
前面导游在讲解每处景点,而且是浮皮潦草,没有冠以每个景点足够的文化内涵,她只从表象上告诉我们这儿叫什么名字, 那儿肖什么,不能引发人深层的想象。而且她带我们行进的速度很快,这就使的很多本应动人的景致,只美在人们的眼里,很难引起人内心美的共鸣。
前面导游在引领我们快速的行进,后面赶鸭的导游及时的关闭每处景点的灯光。想多待会,深刻体验每处景点的美妙都不可能。
只因为他们的贫穷,他们便会精打细算,多一分钟的灯光都不给你,只要你把门票钱交了,他们才不顾你是否意犹未尽,才不在乎后续效应。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理念也许他们不懂,也许并不在意。
我想, 这老区,文明落后了外界几十年,闭塞的不仅仅是交通,落后的不仅是经济,更闭塞了人们的头脑,滞后了他们的瞻前意识。用鼠目寸光是骂人,可以说目光短浅的 令人可怜。这是他们的可悲,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可悲。他们守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守着这丰厚的旅游资源,却不明白该怎么去有效的利用。他们直如 端着金饭碗要饭。他们错失了什么?他们要多久才能明白?他们能明白吗?

左前方一条接天连地的钟乳石悬垂在我的眼中。只见她通体如玉,色彩如初生婴儿般肉红色,整条身子细滑水润,上面似镶金嵌钻,星光点点,令人心醉神迷的闪烁。那肉红色, 那闪烁,绝不是灯光的效应。   

那闪烁的, 导游没有讲,谁也没有问,每个人的表情都那么的痴迷。一刹时,想赤身相接,拥其入怀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我想,在场肯定会有人与我的想法一样。那种渴望不 是肉欲。在潜的意识中,我把她作了我的婴孩,我把她作了我的骨肉,我只想亲近她。她看起来光滑细嫩,似乎很柔软。她呈现出来的那种柔软,使得世俗的我们, 即便是铁石心肠此刻也为其柔化成水。


可惜她离浮桥一米多远,我们连一指之抚都不可能,更妄谈纳怀容抱。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她而去。

右前方是隔水相望一组钟乳石,他们错落在一湾请水中,旁边立个牌子:企鹅沐浴。同样的颜色,同样的憨态可掬。在我看来, 那不是一组企鹅,我越看越象是南极仙翁与他的一群童子在嬉戏,意趣昂然。
紧挨着他们的另一组,就显得伶俐苗条,与前一组相映成趣。


不远处,一块金黄色大型钟乳石赫然出现在眼前,那大型的基座上,波纹粼粼,似微风吹皱水面,层层叠叠,直扰的人心也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一座座。一组组钟乳石,其造化神秀,令人目不暇接,倾尽秃笔也难描他们的美丽于万一。那万千形态,有的似一架意欲飞升的飞机,有的似雄鹰展翅,有的似少女浑圆酥乳,有的却似顶天阳具,有的更似一艘劈波斩浪快速潜行的核潜艇。
更令人叫绝的是那座仙翁像,还有那身披斗篷,手拈莲花的观音,那神态,那音容笑貌,栩栩如生,不能不使人感慨自然造化的玄妙。如果有案可以拍的,必定会有人当场拍而叫绝!


那端坐在莲台上教谕众生的大佛,宝相端严,慈眉善目。水帘从空中落下,洒在他的身上,洒在他身下的莲台上,白白的,清清亮亮的,我此刻的心也便清凉肃穆了起来。我感觉我那执迷的魂灵此刻正在被救赎,他使我解脱世俗,摆脱名利,抛却尘间物欲纠缠,顷刻空灵。

整个大峡谷,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100多处景观。每处美景,都给我们视觉与感官带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大峡谷的特点总体上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雄、奇、秀、幽、险。
雄,就雄在他的气势。
奇,就在他的风韵独具,奇石怪峰鳞次栉比。
秀,就在他的色彩斑斓,形态逼真。
幽,就幽在他的高深莫测。他峡谷幽深,暗河神秘,天锅众多,裂隙深不可测。
险,是他的突出特点。头上是让人感觉摇摇欲坠的钟乳石,脚下是深不可测的幽谷。尤其暗河漂流,更带给人无限的刺激与快感。 


暗河漂流

面前出现了一条长而狭窄的河流,它就是那条长1000米,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的地下暗河。
站在暗河边, 看着清澈欢跃的的河水,内心不由的兴奋异常。
漂流是我最喜爱的游乐项目,此前在武夷山九曲溪漂流过,那次是地表河漂流,漂流的过程中,由专门的人员操纵竹排,不是太惊险。那样的漂流尚且让我感到了无限的刺激与快乐,而这次,是我独自一人乘坐皮艇,独自漂流,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照片是在水流平静的地段照的, 急处根本不敢拿相机)

暗河不宽,水流湍急,拐角多而迅急。在漂流过程中,不时的出现急拐弯,橡皮艇不时的与石壁撞击,似欲翻倾。河流中众多旋涡,每经过处,皮艇都会与之相冲,撞起高高的水柱与水花,溅的人满身满脸。幸好我们穿着雨衣戴着脚套,要不,漂流下来,整个人就是一只落汤鸡了。
漂流过程中,每当到了险处,我都紧紧的闭上双眼,任橡皮艇向前冲去。整个漂流过程中,只听前后尖叫声此起彼伏,看到人的身影也此起彼伏。那是因为每有水迎 面扑来,人都会下意的仰躺在皮艇里,企图躲避迎面扑来的皮艇与水撞击所溅起的高高的水柱与水花。其实人无论如何躲避,都是徒劳的,既阻止不了水冲上皮艇, 落在我们的身上,也不可能出现皮艇翻倾的情况,他只给人心理上带来了的无限的愉悦与惊险刺激。
漂流结束了,我们抹着满脸的水,心情还沉浸在那惊险的刺激中,全部的人都带着兴奋的表情意犹未尽的下了皮艇。
整个漂流虽险象环生,但是绝对安全。

接近出口了.
低头,令人目眩的深渊处,一些工人正在施工,他们在继续开发着这条深不可测的地下大峡谷。
抬头,很高处,是一条宽半米,长丈许的缝隙.有光线从那儿射进来,那就是当初农民挖井发现溶洞之处。
在幽深的地下洞府,只能看见外界的这一线天光,从那狭窄的缝隙透射近来.这光线是人工引进的.看到了光明,我就看见了沂水的明天.我想,沂水现在的状况就这如身临溶洞一样,要光明,要发展,要振兴只能靠他们自己.

走出去!只有走出去,走出狭隘,走出封闭,才能头顶一片蓝天!




临沂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临沂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