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邯郸游记

邯郸游记

国都之旅行记(五)赵苑与成语典故随拍

  成语典故苑位于邯郸市插箭岭公园内,占地6.8万平方米。它建于1996年,是邯郸市委、市政府为弘扬光大邯郸历史文化而建。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园林特色,1991年被邯郸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邯郸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特别是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成语典故苑将这些古赵精华释其内涵,赋之新意,通过碑刻的艺术手法,园林的表现形式再现世人面前,以古喻今,鞭策后人。为了增加它的园林特色,使其文化性、艺术性和可观赏性达到完美结合,还在苑中开辟了一个人工巨湖——温明湖,同时在园内设碑林长廊、壁画长廊、石刻园雕、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使湖中有岛、岛上建亭、亭中有碑、幽径穿阜、曲岸通轩、湖光摇翠、环境怡人。而首批遴造出的58条有代表性的成语典故,恰当而精巧地分布在湖的四周,使它的整个布局和谐而庄重、充满诗意。

  ■走进它的大门,便是成语典故苑小广场。在广场的中间有一座铸铁大鼎,它高约2米,直径最大处15米,其连同底座共高达4米。其外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底座上也雕龙画凤。这就是展示成语“一言九鼎”的道具。鼎在古代为祭祀用的礼具。大禹时期他就采用九州之铜铸九鼎,以示九州一统。鼎在古代一般为铜铸,那么该鼎为何是铸铁的呢?原因有三:其一是公元前513年,赵国缔造者赵鞅曾用生铁铸刑鼎,象征铁的法律不可更改。在此铸铁鼎,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赵国先人。其二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就成为当时的冶铁中心,而今邯郸更是全国的钢铁名城,铸此铁鼎,可以使人感古念今,令人骄傲自豪。其三便是取意成语“一言九鼎”,据《史记》记载毛遂舌战楚王,搬救兵解赵国之围后,平原君盛赞他“毛先生一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由此三点,所以铸此铁鼎,可谓喻意深远,用意巧妙,令人赞叹。

     ■在大鼎正后方,温明湖畔有一块高6米、长约20米的铸铁壁画,其内容展示出赵武灵王力行改革、富国强兵的过程。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令赵人穿胡服习骑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武灵王的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张铸铁壁画造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场面气势恢宏,显示了高超的铸造工艺和铸铁冶炼业在邯郸的突出地位。(下图:局部)

    在邯郸我们参观了赵苑和成语典故苑,虽说对这些人为建造的园林并不感兴趣,但作为成语“产地”自当别论喽。最有名的莫过于“刎颈之交”、“邯郸学步”了。 

   ■九曲长廊开首是一座展现赵国文官蔺相如与武将廉颇“刎颈之交”的将相亭,它把赵国贤臣团结兴邦的豪情深深地烙印在燕赵儿女的心中。 

    ■在湖的北边长堤上有一块碑是与湖水有关的,即是学步桥,表现的是成语“邯郸学步”,讲述的是当年燕国学子在小桥上学步时,照搬照套,不但别人的东西没学会,反而忘掉了自己原来的本领,落得个“寿陵学步,笑煞邯郸人”的地步,实在是得不偿失。旁边一块石碑一面是一个脚丫型雕刻,反面即刻有邯郸学步,对眼前景致诠释,是我又重温了这个成语的含义,确也发人深省!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许多成语虽然字没有变,但内容意思已大不一样。

    ■像成语“赴汤蹈火”通过一块形似火焰的山石来表现,这条成语原本出自《荀子》,原义是“以粲诈尧,若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意为诅咒狡诈的人如果欺骗贤明的人如遇水火,定会被淹没或烧伤。而如今这条成语的意思已成为决心已下,万死不辞的意思。

     ■成语“价值连城”,是通过象形碑——和氏璧造型来展示这块稀世之宝的价值以及赵国蔺相如舌战秦廷,终于完璧归赵的故事。而且据说蔺相如当年在秦国大殿上看出秦王并无以城换璧之意时,怒发而冲冠。这就是柱形碑“怒发冲冠”,表现出怒发冲冠之态。

    ■成语“难至节见”,是通过一块自然山石来展现赵武灵王时忠臣肥义曾说过“夫忠臣也,难至而节见”,这位大臣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后来为保护幼主赵惠文王被叛军所杀,正可谓我们常说的危难之际见真情。这条成语由中国书法协会沈鹏先生书写。

 ■在湖的北侧的九曲长廊,其紧偎湖面,可称“湖上走廊”。这也是一群仿古建筑,廊中建亭、亭中有碑、亭廊相交、错落有致。(图上、下)

     徜徉在成语典故苑,大家边走、边看、边谈,情趣盎然,本来对人造景观不感兴趣的我,也觉得收获颇多,许多学生时代的对于中国传统典故的学习情景都重现眼前,非常地开心。便在我的国都之旅连载中增加了这篇小文,不乏怀旧情愫哦!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