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运城游记

运城游记

清明踏青---山西永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祭祖上坟时节人们的心情,但清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春暖花开,大地回绿,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大好的“踏青”季节。我在扫完幕后,就着清明的假期,就近到山西的永济转了一天,看了好几个景点,既学习了好多的历史知识,又欣赏到了很多的美景,在此跟朋友们简单的介绍一二。

花儿灿烂


1,普救寺
    位于永济市以西十二多公里处,南依中条山,西眺黄河,北向依次是,三公里处的黄河大铁牛,五公里处的鹳雀楼,景点密集,交通便利,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普救寺是名著“西厢记”故事发生的地方,被称为“爱情圣地”!其中故事的主人翁崔莺莺与张生,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尤其是丫鬟红娘,更是妇孺皆知,并成为对情人牵线搭桥的代词。普救寺内还有一塔,名莺莺塔,高五十米,挺拔俊秀。有趣的是在塔的北面有一石,用石去敲击,从塔的方向传回的声音,如蛙鸣之声,故称为“普救蝉声”。该塔的这种蛙鸣效应,是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莺莺塔


2,大铁牛
    过普救寺三公里,就是古代万里黄河第一桥的-----蒲津渡桥。
该桥建造于唐朝,是为了方便京畿长安与中原大地的交通,在黄河上所架设的浮桥。首先于两岸各铸造了四尊大铁牛及(铁山,铁柱等)做地锚,牵引着八条大铁链于黄河上,连船百艘,上铺木板,构成了黄河(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浮桥,其形如长虹,十分绮丽。
由于时代久远,加上战乱与黄河故道的变迁,蒲津桥早已桥毁牛亡,消失于历史的沧桑里。解放后经考古者的多次勘察,终于在黄河故道山西一侧六米多深的淤泥里,将蒲津桥山西侧的桥头部件全部挖出,使大铁牛又重见了天日。
这些大铁牛造型精美,形象逼真。似静似动,栩栩如生。大铁牛每尊重约六七十顿,反映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技术。每个铁牛的前面都有一个牵牛人,分别代表着维,蒙,藏,汉四个民族,表示着唐朝的繁荣昌盛及当时就统一的民族大团结。

出土的所有桥头部件


铁牛及牵牛人


3,鹳雀楼
过铁牛再往北两公里,就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了。
该楼始建于北周,因有众多的鹳雀栖身于上而得名。因其位于中条山下,黄河岸边,既依偎于山下,又放眼于天边,历来多有文人政客登楼远望,涌志抒情。尤其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那首千古绝唱,使该楼名声大噪,名扬于千古。该诗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描绘了一幅天阔云淡,山映落日的美丽画卷。创造出一种精美绝伦,令人向往的翱翔境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4,永乐宫
    其位于中条山南面的芮城县,从普救寺前往需绕道山陕交界处黄河边的风陵渡,再往东走,大概有七十来公里。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是为了奉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因建在吕祖的家乡永乐镇而得名。永乐宫的建造规模宏大,殿宇宏伟,视野开阔,风格独特。但永乐宫最出名的当属其各殿中的壁画,这些绘画的手法流畅,技艺高超。所画的场景丰富,内容众多。所用色彩鲜艳,又不失庄重典雅。各种历史事件,故事,礼仪等的描绘,细致入微,又统筹全局。足以堪称中国绘画世上罕见的精品巨制,并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是研究绘画,研究历史都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与实物。

永乐宫大殿


    附带说一声,解放后国家要在黄河上修建三门峡大坝,那时黄河水就要淹没了永乐宫,为了保护这一国家乃至世界上的珍贵遗产,国家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将整个永乐宫。从一瓦一木,到屋梁树木,特别是壁画,完完整整的搬迁到了现址,也创造出了一个世界奇迹。

    这次出游,由于老是背着阳光的原因,相片照的不好,也请大家多指教,以利以后能有更好的相片奉献给大家,谢谢!
回家了,追着太阳的足迹,向着晚霞,我们愉快而归!



旅游地图

运城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