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运城游记

运城游记

晋陕黄河大峡谷自驾行(十九)--开元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是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均位于此地。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淹没水中,悄然消失。然而,经考古挖掘重见天日的开元黄河大铁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喜,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科学信息价值。
残破古蒲州城的一座城门透着沧桑
蒲津渡遗址景区

蒲津渡遗址是蒲津桥的东岸码头,深埋在地表以下8米处,面积约2000平方米,遗址中心位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护城石堤。


古蒲津浮桥,自春秋时期已有之。由于黄河泛滥,此后屡修屡废。唐开元年间,蒲州(蒲坂)被设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直属中央管辖。因此,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御批改建蒲津桥。在黄河两岸,铸造铁牛铁人,作为地锚建起了坚固的铁索浮桥。据记载唐开元年间改建蒲津桥用了铁、锡达180余万斤,占当时铁、锡年产量的4/5。

这是明代所筑的堤坝


石堤上,当我第一眼看到出土的四尊铁牛,个个高大雄伟、体阔胸圆、栩栩如生。虽历经上千年沧桑巨变,它们仍旧牛气冲天、矫角昂首、目目圆睁,着实令人震撼!而唐代展露出的如此精湛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我参加健美比赛,能获奖吧!

大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3米、宽1.3米、重约60吨。

每尊铁牛外侧各有铁人一尊,面目生动、形态各异。铁人均作牵牛状,高大健美。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大民族。充分体现了民族大团结。
瞧,这位汉族兄弟穿的大翻领够超前吧!



铁牛尾部横贯一根粗大铁轴,以系浮桥。铁牛分铸于长方形铁板之上。充分展现出我们祖辈集冶铁、铸造、雕塑为一体的大美!

中间有铁山两座


大铁牛后方有呈七星状的高大铁柱


大铁牛的地下建有蒲津渡遗址展览厅。文物保护人员几经曲折,制定了就地提升方案。即:把铁牛、铁人、铁柱等从原地提升12.2米,以防止地下水的浸蚀。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露天陈列。其它遗迹如唐代、明代建造的部分石堤、台阶以及在铁人周围用石块铺设的地面也将在地面上复原,而原址被回填埋没。

在展览厅,可以看到大铁牛的巨大基座。6根硕大的铁柱,从铁牛腹部插入地下,与最下边的铁板相连用大石块加固。试想在科学尚不发达的1000多年前,工程设计如此严谨、精美绝伦、铸造得如此坚固,怎能不令人赞叹!

展览厅里全面介绍了蒲津渡的历史、大铁牛出土及其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明确指出:浮桥地锚中,以蒲津桥的铁牛锚最为著名。

文人墨客的赞美诗篇


景区西侧是新建的一座当年浮桥模型,再现了当年古渡的情景。


离开蒲津渡遗址,西行约2公里,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由于其楼体壮观,结构奇妙,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吸引了历代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众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确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鹳雀楼历经唐宋,屹立如故,元初(公元1222 年)毁于战火。2002年10月,在各界人士关心下,鹳雀楼得以在原址复建。座落在近十米高的台基上,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风格,内部共九层,总高近74米。复建的鹳雀楼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


鹳雀楼我认为建得太现代了一点儿,但蒲津渡遗址黄河开元大铁牛值得一游.

提示:蒲津渡遗址门票60元/人
鹳雀楼门票50元/人

旅游地图

运城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