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忻州游记

忻州游记

五台山游记上部-台怀镇古寺一日游(一)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属太行山系的北端,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6月2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上面这段是关于五台山的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五台山不但地理特征奇特,而且五台山的古老的佛教寺庙曾经有很多,至今还保存有寺庙100多座,有些寺庙的历史有2000多年了,这些寺庙都是珍贵的历史遗迹,它也是五台山闻名天下以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五台山的主要景点(主要是众多古老的寺庙)都在台怀镇,它们是构成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部分。从五台山县城火车站下车后要坐面包车去台怀镇,在火车站出站口不远处就有面包车在等待拉客(票价要20元钱)。从火车站到台怀镇中心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而且大多都是上山的盘山公路,公路修得很好。在快进入台怀镇的下坡路段处有一个收费站,也是进入台怀镇的游客买进山门票的地方,门票是旺季168元钱,包含在台怀镇内乘坐公交旅游巴士的50元钱车费。(注意:这个50元钱车费只是你在台怀镇内的范围内坐公交车的钱,去五台山的五个台顶要另外买票乘车上山的,去每个台顶都要单独买票,没有联票或者一趟车都去的票,平均每个去台顶的巴士车费要70元钱,总计要400元钱左右。)

台怀镇全景图。
2009年9月8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在坐了20多小时的火车后我到达了五台山火车站,下车后就坐上了去台怀镇的面包车。此刻五台山县城已经是小雨绵绵,远处的大山上也是雾气缭绕,心中未免有些担忧这个糟糕的天气,想必台怀镇内也是一样的阴雨连绵。面包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爬行,终于到达了五台山的中心景区—台怀镇。台怀镇位于太行山系的群山环绕的峡谷之中,在古代,人们要进入台怀镇很是费力,要经过艰苦卓绝数天的长途跋涉而且要翻山越岭才能来到这个佛教圣地朝拜游览,如今的人们进出五台山就要简单而的多了。
五台山游记上部
黛螺顶以及菩萨顶寺庙游记
到了台怀镇中心下车后,冒着蒙蒙细雨,在一条“背街”找了一家个体旅店的二楼的一个单间住了下来,价格比较便宜才30元钱,而且室内有卫生间(不能洗澡),感觉比较满意。快到中午了,走进一家个体小饭店吃了碗“羊杂汤”,价格不贵才6元钱,感觉也不错。下午一点钟,买了张旅游图后,冒着小雨直奔黛螺顶。
台怀镇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古老的寺庙,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就是“黛螺顶”区域,二是“菩萨顶寺庙群”区域。这两个景区分别位于台怀镇的南北两侧,步行即可游览。

这是黛螺顶的全貌,山脚下的寺庙是新修的“善财阁”,中间部分的就是“善财洞”,它在登“黛螺顶”的台阶旁边有入口。

这就是登黛螺顶的台阶,登山的台阶据说有1080个,一个年轻的和尚正在下山,台阶两侧是当地的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

这就是从山脚下可以看到的善财洞的入口,里面不大也没什么看头的。

经过一个小时的登山,终于来到了黛螺顶的山门前。五台山景区和其它地方不同的就是进入大小寺庙多数还要另外买门票的,这里是6元钱。右面就是售票地点,登黛螺顶你还可以选择坐索道上山,费用是50元钱。
黛螺顶这个名字是这样由来的—当人们从山下向上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古寺名叫佛顶庵,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为“大螺顶”,寺内至今保留有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几次来到五台山欲登顶朝拜,可是都因为风大路险而阻不能成行,所以,黛螺顶的和尚才想出把五尊台顶法像集中到一处的办法。
五座台项各有一尊文书菩萨法像,人们转遍五座台项,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叫“大朝台”。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项,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要把五座台顶部转遍,不具备较强的体质,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能了却“朝台”的心愿。所以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主殿一侧的墙壁上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之一

主殿一侧的墙壁上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之二

黛螺顶的观景台上是欣赏拍照菩萨顶寺庙群远景的最好地点。
此刻台怀镇地区仍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小雨中登山虽然天空和景物看起来会感到有些沉闷,不过在小雨中观景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五台山这样寺庙众多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初秋,树叶还没有完全泛黄,远山的墨绿色和近处的青绿色还有沟谷中的翠绿色交相辉映,红色院墙灰褐色的屋瓦衬托着高大的浅白色的圆形白塔,不时地有一小块云雾从不远处的山腰间,从寺庙的上方缓慢地升起缓缓地飘过,偶尔有一块云雾还会飘过白塔上方,好似一处仙境,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意境,你只有在小雨中亲身体会才会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这是在地第三天上午小雨之后拍摄的—仙云笼罩菩萨顶。
从黛螺顶下来之后,我“马不停蹄”地直奔对面的白塔和菩萨顶。下山的路走的很快,但是也不能太急了,尤其是在雨中容易滑倒,还有就是膝盖会因为急促运动而扭伤,我的膝盖在第二天的登山中就是因为急促运动而扭伤了这是后话了。

在塔院寺前的水池边拍摄的-白塔倩影。

塔院寺白塔近照,经常可以在各种明信片杂志封面等上看到这个塔,这个塔是在塔院寺寺庙中的,要想看它的细节你还得进寺庙中去看。上面的寺庙群为五台山的主要寺庙,最顶部的就是菩萨顶。

雾中的塔院寺白塔。白塔高达54米,北京的白塔和它很是相似(但是北京的白塔建成于1651年,比它要晚了300多年,而且高度也只有36米。),在台怀镇众多寺庙建筑中白塔是最高最显眼的建筑,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塔院寺内拍摄的—白塔近照。
塔院寺的这个白塔外形看起来不像中国古塔常见的形制—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登。中国的古塔多吸收了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精华之处,外形上通常是飞檐斗拱形状的四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的阁楼式建筑。原来塔院寺和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尼哥于元代大德年间(1301年)设计建造,明代永乐年间建成的,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塔院寺原来占用显通寺的院落,建成后独立成寺,因为白塔和院落紧紧相连,在外面看就好似白塔是建在寺院的房屋之上似的,所以寺名就叫塔院寺了。
有着藏式风格的喇嘛庙转经筒,它是僧人和信徒们祈福的FALUN,这个是塔院寺内最大的一个单独位于一个角亭内的转经筒,筒上刻着“喃、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转动转经筒,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保平安。
据说在塔院寺内有120个这样的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筒上都刻着“六字真言”。游人来到这里也要转动一下转经筒,它可以给自己和家人祈福,给你带来好运哦。

雨后初晴的远山景色,虽然没看到“佛光普照”,但是也称得上“绚丽多姿,云蒸霞蔚”。

塔院寺中轴线最后的一个建筑—藏经楼。最下面的牌匾上有乾隆皇帝第六次朝台所写的古诗:“两塔今唯一尚存,即成必坏有名言。如辱舍利及丝发,未及文书与世尊。”在中国很多的名胜古迹处大都可以看到乾隆这位古代爱好诗词的皇帝的题诗,但是这首个人感觉很一般,不过
乾隆倒是挺关心古迹的,他感叹前几次来看到塔院寺的另一座“文殊发塔”因为火灾已近不存在了。中间的则是康熙皇帝手书的“金粟来仪”牌匾,最上面的是“大藏经阁”木制牌匾。此楼即叫“藏经楼”,是因为楼内的藏有汉、蒙、藏经两万多卷,是名副其实的“大藏经楼”。
不过它里面最珍贵的文物还属一座高达11米的“木制转轮藏”,它是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由五台山高僧憨山大师自募资金、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据说,制作转经藏的用意不仅仅在于珍藏经卷,还有“FALUN常转,碾礴孽”的用意,它是木结构制作精品,堪称一件瑰宝。

气势恢宏的另一处藏经楼,已经忘记了是那座寺院的了。
藏经楼内收藏着一部华严经字塔,在长一丈八尺,宽六尺的黄绫和白绫上,用蝇头小楷写有《华严经》八十卷,六十万零四十三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作品。藏经楼内还收藏着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明代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等珍贵文物。

通往菩萨顶的路上路边盛开的野花。

文殊寺内的鲁智深演武旧址,道具都是近代的,但是鲁智深在这里出家演武的故事是真实的。
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闯祸之后来到这里出家为僧,但是他又受不了寺院里的清规戒律而“大闹五台山”,文殊寺的长老只好把他送到东京汴梁(河南开封)的相国寺,相国寺长老让他看菜园子,于是又有了“鲁智深斗泼皮,倒拔垂杨柳”的故事……。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