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阿拉善盟游记

阿拉善盟游记

行走沙漠天堂之四 必鲁图珠峰.仙女湖.庙海子

沙漠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晒得发烫的沙子到了晚上极快就凉了下来。半夜在温标5度的睡袋瑟瑟发抖,耐到天明。闹钟在凌晨五点准时响起。按照巴图的安排,我们清晨起床去攀登沙漠珠峰——必鲁图峰,在珠峰顶看沙漠日出。

五点半,沙漠越野车将我们送至半山处,巴图他们绕道在山后等我们,我们就此下车开始攀登。
暗夜的晦涩渐渐退去,晨曦从东方的沙梁上缓缓铺开。回望昨夜的宿营地——必鲁图海子,仿佛一枚小小的圆镜镶嵌在绵延无边的沙海之中。海子边的牧民泥屋、沙枣树、栅栏、水井,全都隐匿无踪了,似乎从未存在过。非常感慨,这里竟然也会有人世世代代居住着。几只羊,几峰骆驼,一口井,就是生命的全部。他们也登高远望吗?他们也欢呼悲泣吗?看惯了无边的荒凉和孤绝后,是沙尘暴一般的绝望还是沙丘一般的寂静呢?固守沙海,绝对不是因为绝地美丽。生存可以如此简陋吗?欲望可以如此简单吗?海子边的小小家园与沙海外的无边世界,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小呢?我们不懂。
上山了。脚下的沙极细极绵极洁净,风将沙线塑成温柔的波纹,一波一波荡开去,纤尘不染,让你都不忍心踩下去。
沙山难登。用力一踩,绵软的沙直没脚踝,如传说中的化功大法一样,一下子将你的力量吸得无影无踪。登一步,滑半步,不一会儿就累得我们气喘吁吁。手脚并用爬到半山处,东方的天边越来越亮,太阳就要出来了。看看顶峰还远,索性坐下来,静静欣赏喷薄而出的初生的太阳。

太阳刚跃出沙山的那一刹那,茫茫的沙海瞬间被染成灿烂的金色,犹如一部华彩的乐章在高潮处璀璨绽放,金光闪闪的沙丘像海面上的波涛一般延绵至天边,巴丹吉林一片惊心动魄的辉煌。

张开双臂,微笑着迎接每一缕阳光,巴丹吉林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都在我的怀中。

神奇的是,旱绝如斯的沙海中,竟然也有如此鲜嫩的绿色。不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它们一丛丛生长在沙坡上,没有让人生畏的尖刺,叶片饱满柔嫩,给这无边的荒凉涂上了生命的温暖色彩。

继续攀登。快到顶峰处,沙山的角度近乎六十,沙子也愈加松软。这时候只有手脚并用,我数了数步伐,努力向上攀二十步,回头望望,上升还不到两米。沙漠珠峰原来也不是图有虚名呢。
登顶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坐在峰脊上。最纯净的黄和蓝拼接着,仿佛色彩鲜明的旗帜。

攀登了近两个小时后,到达了必鲁图珠的顶峰。陡峭的沙刃上布满了攀登者步痕。远处那个踽踽独行的背影,是我们在峰顶遇到的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老人扛着沉重的三角架,独自一人拍摄。我们没有打扰他很享受的孤独。旅途中遇到的人们,就算没有任何言语,彼此之间也能感觉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站在峰顶,可以看到沙山周围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沙漠之眼——沙漠海子。在峰顶的东边,是我们昨天露营的必鲁图海子。

西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德日图湖——最美丽的仙女湖了。

沙山投下的沉重阴影将仙女湖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暗红的紫,一半是耀眼的蓝。

在顶峰上用望远镜远远看见了巴图他们已经将车子停在仙女湖边,我们恋恋不舍地朝着仙女湖的方向下山。下山着实比上山有趣了许多。沙子绵软洁净,了无瑕疵,坐在陡峭的沙坡上,毫不费力就溜了下去。同伴还发现了更好玩的“太空漫步”,大步向下走,每走一步都会有长长的滑坠,一步跨出去就有好几米,仿佛上了传动带,奇妙的加速度让我们像是行走在月球上。沙漠中行走根本不用担心摔倒滑下,在这童年梦境般的神奇天地中,美美地滚下去也是幸福的。
大家笑着,闹着,在沙坡上欢笑打滚,仿佛当年那个拖着鼻涕在家门口的沙堆上玩耍的快乐小孩。两个小时才登上的沙山,我们用了不到十分钟就下来了。


快到仙女湖边的沙丘上,沙漠茂盛地生长着一丛丛沙漠植物。
沙漠蜥蜴穿着与沙丘颜色一模一样的外衣,机警地伏在沙线上。

黑色的甲虫溜得飞快,只画下在自己领地中散步的写意足迹。这看似荒芜的死亡之海,其实也是无数我们不了解的生命的乐园。

近处的仙女湖。让我用什么语言形容这样让人无法呼吸的静谧和美丽呢?

宝石般的湛蓝印着沙山的倒影,水色天光相接处,看的久了,就会有种催眠般的幻觉。水中的沙山和水上的沙山,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幻呢?

仙女湖是咸水湖,湖畔是一大片盐碱滩。神奇的是,湖中长草的不足三平米的礁石上有108个泉眼,涌出的泉水是淡水。巴图仔细地给我们指了指泉眼的方向,说要是夏季,我们可以涉水去接一瓶泉水,非常甘甜呢。
湖边的浅滩中,密密麻麻游满了一种红色的小虫子。巴图说,这种虫子叫卤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虾类幼体的最佳饲料,以前的价钱是每公斤二百元,常常有牧民在秋季捞了许多晒干去卖,如今价格大不如前,也不怎么有人捞了。拍张近距离的,小家伙拖着长长的尾巴,还有一双梳齿般的翅膀,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翩翩起舞。

湖边有一片茂盛的沙枣树林。粗大的树干、浓荫密布的树冠,见证了它们与这面湖水和这片沙山百年来的默默守望。沙枣树属胡颓子科落叶乔木,在风沙肆虐的沙漠中,它们可以长到15米,对风沙有着很强的抵抗力,被誉为沙地、盐碱地的“宝树”。

沙枣树上果实累累。成熟了的果子落沙地上,成就了一个生命的轮回。巴图为我们拣了很多沙枣,他并没有去摘树上的果实,那真正落地的甘甜才是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吧。

沙枣很甜,果肉是干燥的粉状,吃一个下去,嗓子涩涩的,仿佛要把口中的水份全部吸干。沙枣核细长,有黑黄相间的美丽条纹,记得小时候爸爸出差时常为我们带回很多沙枣,妈妈在我们吃完沙枣后,将枣核洗干净,一个个穿起来,做成帘子挂在门上,风吹来沙沙作响。我站在沙枣树下,微笑着想起当年稚嫩的手指穿过美丽的沙枣帘,遥远的时空在这一刻美丽交错。

继续前进。距仙女湖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到达了庙海子。庙海子蒙语称苏敏吉林,意思就是“有庙的海子”。

蓝天,庙宇,沙山,湖泊。终于相信,建筑可以和自然如此和谐,如此浑然天成,恍若仙境。巴丹吉林庙在湖边已经静静矗立了二百多年。这个小小的藏传佛教寺院,如沙枣树一般在这片沙海中扎根,给沙漠中守望的人们带来了无边的宁静和慰籍。

巴丹吉林庙始建与1791年。当时有三座寺院,在文革中建筑几乎全部被毁。高高的白塔就是当时遗迹之一,传说当时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目前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后来重新修建的。
湖边白花花的盐碱地上,芦苇荡郁郁葱葱。

湖畔的沙枣树林下,一片粉红的草地吸引了我们。毛绒绒的一丛丛看起来如烟似雾,美丽极了。
我们去寺内寻访。寺门紧闭。巴图到旁边的村子帮我们找到了主持。主持是位年轻的蒙古族小伙,他告诉我们他的父亲是巴丹吉林庙上一届的主持,他在高中毕业后出家,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在这里修行。现在,庙里只有他一个常住的僧人。阳光下的他牙齿洁白,笑容温和,有着和庙海子一样宁静动人的气质。
庙海子周围是一个较大的居民点。巴图介绍说,这里曾经有一个生产大队,现在大部分牧民都已经迁出了沙漠,只留下了几家做着招待过往游客的生意。

我们在这户牧民家午餐。一路飞车的巴图给这家带的鸡蛋竟然一个也没有碎,让我们对他的车技大为叹服。院子里有一口压水井,爱美的宝山趁我们闲逛的空儿,用清凉的井水洗了头发。这顿沙漠午餐,我们很豪迈地点了凉拌黄瓜、尖椒炒茄子、土豆丝、蒜薹炒肉、西红柿炒鸡蛋、洋葱炒肉N道大菜,还有青岛啤酒,虽然价格昂贵(素菜二十元,荤菜三十元),但团坐在沙漠中央,嚼一口脆嫩多汁的黄瓜,这样不算太奢侈的享受也是我们沙漠居民的小小贡献呢。

饭罢,去骑骆驼。自从90年代后期,巴丹吉林开通了越野车线路后,骆驼就逐渐退出了主要运输工具的历史舞台。
大漠孤烟,驼铃声声。这些亘古生存在这片沙海中的生物,依然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一路与绝地美景相伴,缓缓地行走在巴丹吉林的古道情怀之中。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