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大庆游记

大庆游记

感受冰天雪地之——大庆印象

去大庆不是因为那里有个铁人王进喜,也不是因为大庆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八大油田,而是因为那里是老哥、紫烟姐、一叶校长等朋友工作、生活的地方。
   当然,到了大庆,我们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庆的铁人精神和石油工人工作的艰辛,还体会到缺油对一个国家的压力有多大。
   宋大哥告诉我们,他们当年在井上作业时,条件非常艰苦,冬天里,水汽从头顶喷下,棉衣都会湿透,但一离开作业区,衣服立马冻成冰,上车时腿都弯不了,得用锤子将关节处的冰敲软了才能弯腿,有时,有的人冰冻得厉害,敲都敲不软,大家只得将他抬起来往车上扔,回到家后,衣服、鞋子往往都冻得脱不下来。我想象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艰辛与坚韧:冰天雪地里穿着一件冰衣,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冷?
   大庆很宽,市区面积5千多平方公里,辖五区四县。这里一马平川,主要都是油田。而开采了五十年的大庆油田,现在也明显凸现出油量的大幅减少。老哥他们所在的采油八厂就属于外围油田,这是因为国家每年要向大庆要四千多万吨石油,为保证产量,大庆不得不往外扩张的结果。而外围油田的油量很少,投入的开采成本却很高。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磕头机也不多。据老哥介绍,一个油井就一台磕头机。而磕头机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油量的减少。大庆油田刚开采时,大多数油井都是自喷井,一打到油层,油就喷涌而出,根本无需磕头机。现在却几乎没有自喷井了,全靠磕头机深入一千多米的地层去抽油。听李姐说,以前不会利用天然气的时候,大庆的天然气全都白白烧掉,地上还到处漏气,熏得人一天到晚晕晕乎乎,直至领导到国外考察后才知道天然气是可以利用的,于是请来外国专家帮助处理天然气。
采油八厂离大庆的城中心还有六十多公里。一路上我们都能不时地看到那些采油的磕头机。石油开采与煤炭开采不同:石油钻井的地面面积不大,不影响井上面耕种庄稼,工人们也不需要到井下去作业,他们只在井上工作,但为了不使地面塌陷,采油时需要一边采油一边往地里注水。

(我们下塌的采油八厂招待所)

(招待所里面的情形。这个招待所建了有一二十年了呢。)
   我们去参观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第一、二口井都未能打出油来,是这第三口出油井奠定了大庆的基础,也从此掀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里竖立着一幅巨大的石雕画卷“大庆从这里走来”,上面刻画了大庆人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这幅画卷翻开了大庆崭新的一页,也翻开了中国石油的新篇章。
  越接近大庆中心,磕头机就越多。这里到处是油井。我们专门到二号丛式井组去拍了一些磕头机的作业照片。那一个个橙色的磕头机正不缓不慢地一上一下往地底抽油,场面有些壮观。但我真希望这些磕头机越少越好,代替它们的都是自喷井啊!
  沿着铁人大道,我们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王进喜是大庆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有骨气,有硬气,更有豪气。他的一首诗“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就充满着干云豪气。他那句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也充分体现了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大庆就是在石油工人的这种冲天干劲中矗立起来的。有了这样的意志与干劲,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石油工人大会战的场景)
   在纪念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过去石油工人居住的泥土房——干打垒。据说,大庆是从邓小平来视察后才开始建楼房的。如今,在大庆的中心区域,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紫烟雨朦姐姐带着他们那个大庆民间文化精英“7人帮”中的四个人来见我们。从与他们的短暂接触中,我除了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外,还能深切地感觉出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执著。这或许也是一种大庆精神吧。
   在紫烟姐的提议下,我们午饭后又参观了大庆博物馆。这里是采用三维、实物标本和实景背景等形式展示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生活状态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古生物的,是了解自然的一种生动方式。里面的场景栩栩如生,人工前景与实景背景相接得天衣无缝,动物们神态生动,似乎正在怡然进食,或者正蓄势攻击。树木葱笼,飞禽翱翔,远处的狼只隐隐约约,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个博物馆的建设成本无疑很高,但它是免费提供参观的,这也体现出大庆的富有。紫烟姐的朋友倒是多次建议我们夏天来大庆的湿地看看。他们说,大庆湿地在夏日的阳光里真的很美。我不知道冰封之下的大庆湿地里的动物们都藏匿到了何处。那些活泼的精灵们也为大庆的生态平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啊!
离开大庆时正是大庆的夕照时光。

大庆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大庆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