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牡丹江游记

牡丹江游记

幸运东北行之——穿越林海雪原

就要与雪乡告别,竟然是那么的不舍。将近四天四晚,雪乡留给我了那么多难忘的记忆。想想去过这么多的地方,如果不是开会学习,在那里会住上这么长的时间?刘叔朱姐的热情,如同暖乎乎的热炕,永远温暖着我;那无需更多的去想它的构图,几乎眼眼都是画的雪乡雪景,如烙印般地烙在我心田,我睁眼闭眼都能看到想到它。雪乡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征服了几乎所有来雪乡的人。
在我们离开的这一天,雪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在离开之前又看见湛蓝天空下雪乡更加风情万种的一面。真想再留一天,真想再补上蓝天下雪乡的一课。但是,我必须走了!
不知道前世积了什么德,竟然让我此行受到如此的关照。雾中的雪乡、雪中的雪乡、蓝天下的雪乡,都让我在短短的四天中经历了、体验了、看到了。真心希望好运将伴我一生!
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再来,但我知道因为这片黑土地也曾给我哺乳过她的乳汁,儿童时代北大荒的生活经历有些还记忆犹新,让我对这里对东北充满着感情。对雪的感情,对雪的回忆,总是能勾起我心中太多的记忆。今天,来雪乡看雪玩雪赏雪的愿望在这里都得到了实现,我忘不了雪乡!我热爱雪乡!

徒步穿越林海雪原
“跨林海,穿雪原,气冲霄汉。。。。。。”京剧《林海雪原》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唱段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今天我们就要去穿越、据说就是当年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那片雪原。听说这是一条特别刺激且美不胜收的穿越路线,心中激荡着就要做英雄好汉的豪迈气概。
今天是徒步穿越的极佳天气。我将行李交给莹,由她和女儿乘车直达哈尔滨带去。我仅留下相机包、脚架和一点饼干。听说穿越只需4个多小时,所以没带水(冷热皆无)。我错误的估计了水的重要性。
出发了!在向导家“勇者家园”的门口留下在雪乡最后一张照片后,我们五人跟着向导和他的爱犬毛毛,从他家的后门开始了徒步穿越的第一段。人们常说,看山易,进山难。出门见山,一个坡度接近45度的山坡首先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几天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山坡,在深可及膝的积雪中爬山,让我们寸步难行,只听到一个一个向后传话“踩着前面的脚印走,不要走偏了”。一条深深的雪路在我们脚下形成。我走在最后,因为拍照我总是落在最后。我们艰难的向山顶上攀登,这是我们要翻的第一座山。


三位年轻人借助事先带来的登山杖很快爬过最陡的路段,而我只能护着相机徒手去攀登,并时刻准备着拍照。山陡路滑,我是登一步退两步,最后不得不手脚并用才爬上这段陡坡,袖子和毛线手套里都塞满了雪。大家已经坐在上面等着我。热心的小龙拿出自己备用的一双皮手套让我换上,但终因太小而没有用上,但我心里还是非常感谢她。
站在高坡上,我再次回望蓝天下的雪乡,心里默默地和它说再见!
走入林海雪原,进入林的海洋雪的世界。一棵棵挺拔的青松身上挂着厚厚的白雪,犹如一个个披着白色盔甲的卫兵,屹立在雪中蓝天下。厚厚的雪原空寂无声,没有人烟。没有木楞屋顶烟囱飘出来的柴火烟味,没有马拉雪橇狗拉爬犁的吆喝和呼啸,也没有孩童们堆雪人打雪仗的喧哗声。安静极了,天地都在沉睡;也干净极了,雪原以它无比的圣洁和宽厚接受了一切。


没膝的雪原在我们面前无际的起伏,密林深处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雪原中千姿百态雪海生灵迎接着我们,向我们炫耀着她们白色的美丽;白雪下覆盖着的一草一木,也有着它们自己的呼吸和生命的轨迹。大自然赋予人类美景,启迪并净化人类的灵魂。我深深陶醉了,陶醉在这片茫茫雪原林海中;我深深感悟到,我所向往的生活也如同自然一样,真实而平静,以一颗平常心善待一切,永远保持心境的纯净和善良,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们不断用手拨开路边的荆棘,迎着凛冽寒风贪婪地呼吸这注满雪野的清新空气,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再向前。路上我们遇上同样来自广东的比我们早出发的两拨人。因为背后的背囊妨碍,在窄而深的雪路上要想超越有一定难度,要不然就面对面错身而过,要不然就向路旁跨上一步,侧身让出路来,但那样会使你立刻下陷到雪里,必须靠同伴的相助才能把你拉出来。
走啊走,忘记了自我,忘记了疲倦,脚步越走越轻,景色越拍越美,我全身心地将自己完全融入在雪原林海中。出汗了,分不清是树上的雪在我们经过时无声地落在衣服上融化成水,还是行走导致体内出的汗水,总之它湿透了我的衣裳。我心中纳闷,为什么在零下二十几度还会出汗?
“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接近山顶景色越美,但那岂是一个“美”字所能概括?山顶上,与雪凇苍劲挺拔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那一棵棵在蓝天下舒展着妖娆风姿万般衷情的冷艳雾凇,那挂在细细树枝上点点晶莹剔透的雾凇,如朵朵银花绽放在碧蓝的天空上。那是一种清纯的美、一种静谧的美、一种娇柔的美,如轻歌曼舞,给辽阔雪原带来了温馨,为苍劲雪凇送来温柔。美啊,实在太美了,美得让人窒息,美得让人忘掉了世上一切忧愁烦恼。向导告诉我,这种天气,山上的雾凇可以保持半个来月。


再看那雪凇,一团团状如棉絮的雪自然地挂在在形态各异的树枝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据悉,雪凇的形成是雪花落到树枝或着地面上化成水,随着气温的下降,雪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或着地面上的水珠沾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我几步一回头,回望走过的路,每次回头都给我惊喜,眼前和眼后的景色都一样令人心醉、令人心旷神怡。带的脚架一点也用不上,窄窄的雪道让人无法自由转动身子,更不敢贸然离开前人的脚印去选景构图,我只好手持着相机边走边拍,至于落后大伙多远我也不在乎了。镜头盖取下盖上,手心的温度通过它传给了镜头,总是在取下盖子时在镜头上留下一层薄雾,有时在关键时刻无法立刻抓拍。但这是另一种收获,这是冰天雪地送给我的礼物!

走过景色最美的一段,开始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是连跑带跳地往山下走,那条路让你有些刹不住脚。在一段陡坡上,长长的一条让正穿者吃力攀爬的路段,却是我们反穿者最轻松的时刻。我们一个轮一个地坐在雪路上,用双手双脚撑着地面,如孩童时滑滑梯似的,从高处快速向下滑去,女士们不时发出快乐的尖叫声,那声音穿透原野雪岭,向密林深处飘荡。真是痛快啊!
一点多钟了,肚子开始咕咕叫,有点饥饿感了。原以为四个多钟头就能到达,因为拍照让我们低估了时间。当拿出事先准备的饼干糖果干吃时,才发现此时能喝上一口热开水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曾想过是否也捧一把雪白的雪放入口中尝尝,但并没有特别的口渴感让我放弃了这个想法。这时一位同伴说背囊中带有一瓶早上灌的温开水,瓶子已经用过,不知是否在意。不就是留有唇香嘛!户外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我接过瓶子,发现三分之二的水已结成了冰!我仰头喝了第一口,爽啊!第二口,有点凉!第三口,我的头皮都有点麻了!这第四口就打住了。零下二十几度喝冰水,让我又有了新的户外徒步的体验!
到终点了——东升林场
下午2点半左右,在翻越了两座山,行走了17~18公里后,我们见到了屋顶上飘着国旗的东升林场的第一座小屋。几只狗狂吠地向我们冲来,屋外堆积着一根根被砍伐下来的圆木,上面覆盖着积雪。真是到了森林的边缘,感受到了森林的气息。


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走进了场区。这是比雪乡更加纯朴、乡村气息更加浓厚的林场,没有那么多的红灯笼,也没有那么多的家庭旅馆。虽然相隔十几公里,但因为没有雪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雪没有雪乡那样的厚,周围的雪岭也没有雪乡的那样美,因此它没有雪乡那样出名。只是近几年发展了东升——雪乡、或雪乡——东升的徒步穿越路线,才使得它慢慢有了一点名气。


来到三位年轻人昨晚住宿的地接向导陈甲岱家,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中,整齐干净温暖如春。大家立刻脱下了鞋袜换上拖鞋,在炉火旁烤干弄湿的鞋袜。而我则脱去冲锋衣和羽绒服,发现羽绒服早已湿透,汗水夹杂着雪水已将鼓胀的羽绒服变瘪了。趁着等车的时间,赶快将它放在热炕上烘烤。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我们真饿了,大家狼吞虎咽,两盘饺子一下子就被扫荡一空,又再加了鸡蛋炒饭、泡菜和一条红烧鱼。真像一个大家庭啊。
饭后我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黄立伟家(勇者家园连锁店),等待我们租用去哈尔滨的车。这家的接待条件显然就比上陈甲岱家了,但因为最早开展徒步穿越向导的业务,网上宣传的较早,因此比陈甲岱更有名气。但接待条件实在不敢恭维。再那里我们遇见一群第二天准备徒步穿越的8个大人和11个小孩,有些来自深圳,其中最小的小孩才6岁。从与他们的交谈和装束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了解穿越的艰难,也没有做好穿越的准备,甚至打算穿着皮鞋去穿越那片没膝的雪原!我们以刚刚穿越者的身份好心相劝,不要带孩子去穿越。但不知他们是否采纳我们的意见,这事一直让我挂在心中。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