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三明游记

三明游记

狂飙闽西北(七)大金湖:水上丹霞奇观

金湖是闽江水系的一个次级水电站的产物,与浙江千岛湖一样,当年水库的建设者们不会想到由此能打造出全国知名的旅游区来。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凑齐十几个散客,可以发船入湖了。先到对面的一个小瀑布看了看,口罩只是很努力握稳相机,用最细光圈配合五分之一秒快门拍了一张很有动感的照片而已。

前往金湖深处的途中,随船导游介绍了李春烨的生平,口罩印象很深的是他一生与“六”结缘:十六岁中秀才、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六岁中进士、五十六岁隐退、六十七岁病逝,从中进士到引退的十年间,居然从八品官扶摇直上到从一品,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而《明史》对他根本没有记载、县志里也仅提到三言两语,除了那气势恢宏的尚书第(至少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吧),李大人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导游还指着远处某山的一块凹地说那是李春烨的墓葬所在,据说当时从外地买回一对童男童女殉葬,因棺椁未贴地,好风水都被那冤死的孩童粘走,自此泰宁李氏开始没落,而那对童男童女的家族却莫名其妙地发达起来。与其说是风水如何,口罩宁愿相信那是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后的报应。

泰宁金湖的看点是水上丹霞,浩瀚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的完美结合。讲完李春烨,船靠近某处半山有红色建筑的地方,导游说那里是甘露寺。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但那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泰宁有千里之遥;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距今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因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似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甘冽如甘露,故名“甘露寺”。站在寺下的石拱桥上仰望甘露寺,甘露寺建在丹霞风化成的巨大洞穴之中,洞穴上宽下窄,左右各有一座形似“钟”与“鼓”的丹色奇石,人们用“左钟右鼓,庙(妙)在其中”来形容其地理位置之美妙。

此寺是泰宁的第一位状元叶祖恰为母亲还愿而修建的(泰宁一共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叶祖恰,第二位曰邹应龙)。当年建造这个寺庙的古人,巧妙利用岩地自身条件,依凭岩壁顺势架造把整个古刹用一根柱子支撑起来,而其余部分悬空,因此又被称为“南方悬空寺”。甘露寺由四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建筑组成,“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整个建筑群全赖“T”字架下一根大柱支撑着,其建筑工艺之奇特,为我国古建筑所罕见。顺着登山步道游览一番,复又登船继续游湖。

导游居然让全船人到所谓“水上餐厅”用餐,引起一半人不满,有几个直接去理论,争取到小船把不用餐的人直接送往下个景点,口罩乐得坐享其成。被送去的地方是“一线天”,与其他处的同名景观不同的是,这里的“一线天”是斜着的,需要放低身体斜着过去。一群“夕阳红”旅行的老人们,居然穿着摄影背心、挎着单反相机,在狭窄、阴暗的巷道里拍摄着,让口罩似乎看到自己退休后的样子(还很遥远啊)。口罩很努力才从“一线天”里出来,双肩摄影包和本来壮实的身形在这里的确是负担。别的记不住了,只记得两句话。第一句是口罩对在窄洞里不断调整相机的阿姨说的:“您的镜头盖没有打开”;第二句是听另一个阿姨在洞外抱怨:“怎么什么都拍不出来”,反正口罩的相机就根本没有拿出来。半个小时的游玩时间后,导游带着吃完午餐的另一半人也到了,那些吃完饭的人居然没有一个打算下船游览,口罩于是省出半个小时得以下午两点上岸。

泰宁的旅游精华部分就是尚书第、大金湖和上清溪,剩下的时间应该来得及赶到三十公里外的竹排码头,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足够散客可以凑满一条竹排。去上清溪的途中,看到路边有座“罗汉寺”,进去参观一圈,本以为是标准的佛寺建筑:放生池、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之后,想必是法堂什么的,却被一个和尚拦住,同时阻止口罩继续往里走的还有个尼姑,说是后面没有法堂、藏经阁的,口罩转身的同时有些惊诧这里的僧尼同寺。

寺庙建筑旁边的老宅有个石碑,近观居然是红军当年的“东方军指挥部旧址”。东方军的战史现存不多,当年红军乘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威,组成由彭德怀指挥的东方军由赣入闽,连克数座县城,一路连打带追,把十九路军几乎揍成残废,直接促成蔡廷锴等的反蒋“福州事变”。东方军司令部随着大军转战,应该在泰宁做过停留,但并没有在此发生主要战斗。

三明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