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拜谒范园

很久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一首古诗叫《岳阳楼记》,很多年过去了,这首诗的很多诗句都已经背不下来了,但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始终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步入社会,处世为人的道德规范。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位《岳阳楼记》的作者------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大作家范仲淹先生。
6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这天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前往洛阳龙门以南的万安山下的范仲淹墓园,去拜谒这位一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大作家。
汽车沿着王城大道一路南行,穿过龙门后山,进入伊川地界,此时正是三夏麦收时节,道路两边不时看到有收割机在忙碌的收割小麦,乡村道路成了农民们临时的打麦场,他们将收割的小麦成捆摊放在公路上,借过往的车辆碾压,没当我们的车轮冲过一片翻晒的小麦时,都会引来朋友们的笑声:“今天我们的车成打麦机了。”奔驰在充满了丰收喜悦的大地上,我们也被这丰收的快乐所感动着。
乡村道路蜿蜒曲折,好在有GPS导航仪指路,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就到达了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村后就是范仲淹先生仙逝长眠之地范园。

远远望去在范园的前面矗立着一座范仲淹先生的高大塑像,先生身着官服,凝视着前方,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一望无垠的平原——千百年了,这目光在庙堂有过,在江湖有过,在岳阳楼上有过……

范园门前的道路上正在晾晒农民刚收获的小麦,如果范老先生如果上天有知的话恐怕也不会怪罪这些农民的,如今的农民终于能够吃饱饭了。

三夏农忙,我们一行是今天来拜访范园的头一拨客人。

迈步走进山门,迎面高台之上是一座不大的石牌坊,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后人对范仲淹先生的最崇高的褒奖,一个始终胸怀天下,造福百姓的人,最终将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

穿过石牌坊,前方就是范园内的范氏祠堂了。
祠堂不大,堂屋大门两边各有一条幅,上联是:出将入相鞠躬尽瘁留青史,下联是:先忧后乐功德业绩启迪后人,成为范仲淹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

迈步进入祠堂正堂,这里供奉着范仲淹先生的金身彩塑,上方悬挂一块“以道自任”的大匾,这是清末光绪皇帝的手书。

走出范氏祠堂,在祠堂左边前有范文正公神道碑,其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隶书,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也许是这块碑文太珍贵了,现如今被紧锁在了碑楼之中,人们只能透过玻璃门远远的看上几眼了。

祠堂右面的清代重修碑也被碑楼所保护,字迹还依稀可见。

祠堂后面就是范仲淹先生的长眠的坟茔了,这里不算高大的封土里安息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安息着文韬,安息着武略,安息着名节,安息着坚韧,安息着豪放,安息着大宋皇朝的标志与荣耀……

范仲淹墓的左侧为他的母亲秦国夫人的墓,她的墓碑文字非常奇特,其中“太夫人”的“太”字,下面刻了两个点,令人费解,经过我们的询问方知,原来这位范母曾先后两次被封为秦国夫人,故此后人在刻她的墓碑时,就将“太夫人”的太“太”字,多点了一个点。

围绕在范仲淹墓右侧的则是他的大儿子的墓地,他的其他的几个儿子则分布在他的后面的院落里。

在园门口我们和正在这里看门的范仲淹第29代后裔范钦臣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说,范仲淹祖居苏州,幼年丧父,他母亲不得已带她改嫁他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范母死后是不能在入范家的祖坟的,当时已经身为北宋重臣的范仲淹常常为此事而烦恼,当时的真宗皇帝听说后,特别下旨将他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赐给了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在母亲去世后将她葬在了现在范园的所在地,为了陪伴孤独的母亲,范仲淹死后也葬在了此地,从此河洛大地成了这位一代伟人的安息之所。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