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周口游记

周口游记

中原行之周口关帝庙

    关羽是中国千古忠义的代表人物,是自古以来万众敬仰的武圣,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受过皇家最高敕封的一个将军。关羽成了百姓心中的道德楷模和精神依托。
 
    祭祀关羽的地方中国有很多,遗留至今的关庙,大多工艺精美,可以看作是当地风土民俗甚至是建筑风格的窗口。大体来说,关庙大致可粗分为几大类:祖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陵庙(河南洛阳关林安葬首级,湖北当阳关陵安葬身躯)、灵庙(湖北玉泉山关庙,传说关羽最先显灵处)、战庙(河南许昌春秋楼关庙)、一般祭祀庙(如周口关庙等)等。


 
    周口的关庙属于一般的祭祀庙。原本这个关庙和开封山陕甘会馆中的关庙一样,是周口山陕会馆的一个附属建筑群,只是幸存至今的只有关庙了。周口关庙位于周口市颍河北岸(当地称河北关庙)是河南最大的关庙。
 
    到了周口,虽然仅能停留一天,但我还是利用中午休息之余,参观了这个盛名在外的关帝庙。坐车从周口迎宾馆(酒店比较旧,却还是金钥匙会员,标间内有小型桑拿浴木屋,房间较宽敞,只是设施较陈旧,对早餐比较失望。)出发,打车北过颖河不远,就能看见路口的指示牌,停车后从小街走了进去。关庙所在的这条小路上的店铺,主要销售的是两种东西:仿制的古董和冥纸香烛,店名都出奇相似,均与这关庙带着关系。街道两侧是各种各样活动的手推车,烤红薯、卤菜、小吃、只要和吃粘得上的,大体都能找到。人一走近,吆喝声就来了,真是一幅生动的市井图,好不热闹。
 
    不用走很远就能看到关帝庙大门了,门口几个管理员有的手里拿了一个饭盒吃着饭,有的聊着天,有的喝着茶水。看到我在对着大门猛拍照,就对我说:“进来看看吗,小伙子?”我点了点头。

    庙门边有一个碑,上面显示的是周口关帝庙是中国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门绿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非常精美。看到这里金龙牡丹的琉璃屋脊、麒麟状的脊兽、雕刻着龙形花纹的门楣、彩绘的月梁、朱漆的立柱、雕刻着“马上封侯”(记忆中好像是的)的石柱础,还有门口耷拉着耳朵的石狮子,这些东西似乎告诉了我一个信息,这样讲究繁复和精致的东西(和明代讲究简练正好相反),会不会是清代建筑呢?


   确实,在回酒店查阅资料时看到,始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乾隆、嘉庆时曾多次修建,从始建到完全落成,一共经历了159年。
 
    进山门,彩塑的关平和周仓分立两边。斗拱及梁上大多是彩绘的龙形图案,感觉富丽堂皇。
 
    走出山门的一霎那,我立刻被正前方的建筑物眩了一下眼。天哪,这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呐!(半年后参观了山西运城关庙后才知道,还有比这个更漂亮的)牌坊,石牌坊,一个雕刻得几乎没有空余地方的石牌坊。牌坊两边是两个碑亭,有两根铸造的蟠龙旗杆矗立两边。


   激动地举起相机一阵狂拍。
 
    快步走近牌坊,坊上有四个金色大字“神武丕著”。石牌坊四柱三楼形式,石雕歇山顶,歇山顶完全仿造木建筑风格,四柱上悬刻有四个武将形象,可能代表四大天王吧。歇山顶下方悬有一个石刻的双龙夺珠神龛,就是看不清神龛上到底刻的什么内容。“神武丕著”四个金字上方是玲珑剔透的石雕“二龙戏珠”,下方是精雕"竹林七贤"。左右门楣上均刻有吉祥图案。只有一副使用回纹篆的对联,是一个字都看不懂。揣摩意思可能是颂扬关羽的吧。夹柱石上是石狮子,大小共十六只,或耍绣球,或嬉咬,体态各异。甚至狮子们脚下的抱鼓石,也刻着山水、花草和鸟兽。 这已经足以证明清代石刻小品的精美了,谁知道,看到了后面大殿的石柱础,才知道我的结论又下早了。


    飨殿也位于中轴线紧贴月台而建,(飨殿主要是摆放祭祀用品的殿堂)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据说,这个殿是清代雍正年间建造的。这座建筑三个地方值得细细观赏。一是屋脊正中央,有一个绿色琉璃烧制的三节牌楼,非常精细,牌楼内似乎有东西,但看不清。牌楼两侧的屋脊上均匀布置着一些文武琉璃佣,甚至还有骑马的,这种样子的脊兽不多见。二是门楣木雕,也是非常精美,每块雕刻都是一个吉祥的典故或传说,如八仙贺寿等。甚至斗拱都刻有龙头。只是所有的木构上的彩绘都已经黯淡脱落,可惜呀!三是石柱础,最外的一排柱子下是以狮子吼莲台座为石柱础的样式,这也是用了一个佛教的故事,说是狮子吼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菩萨就坐在吼背上的莲台中,而莲台呢传说是须弥山中与天地同寿的荷花池中的荷花化成的。后两排的都是蟠龙石柱础,础座四角是四个龙首,两条龙身盘旋其上作戏珠状,上面是六角立面,分别刻有各种花卉果木,再上才是椭圆的刻满缡纹的卧鼓。每一个几乎都不同,所以每一个都是精品。如今殿内供奉着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塑像,从左至右分别是黄忠、赵云、关羽、张飞、马超。看了这些现在仿制的塑像,就只能对如今的工艺摇头了。


    飨殿的背面是很多关庙和城隍庙都相同的布局——戏台。这个绿琉璃重檐歇山顶的戏台,建于道光年间,它玲珑精致的结构、雕刻和艳丽的装饰,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戏台中最漂亮的一个。北方戏台和南方戏台无论结构还是装饰,都透出浓浓的富贵气,和江南地带戏台体现出的秀气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只是由于光线的原因,没能看清楚用于传声和扩音的藻井真是可惜了。


    拜殿是供人们参拜关公的所在,位于戏台正北面,是一座卷棚和歇山结合的建筑。该殿建于康熙年间,是关帝庙最早的建筑。大殿出色处有四:一是月台的护栏雕刻;二是斗拱和门楣、牛腿木刻;三是石柱础;四是殿门,均雕刻精美。而琉璃的浮雕龙凤屋脊至今色彩艳丽。只可惜殿内不准摄影,因而月梁及斗拱彩绘不能保存在我的电脑里了。


    分列大殿两侧的配殿据说分别供奉着河伯和炎帝。绕过垂花门后是春秋阁。春秋阁还是文革时的样子,现在正在修复,所以无法入内。空地上到处都堆满了建材和琉璃构件。有意思的是在它的护墙上还留有一副伟大导师的壁画,如果保留,若干年后倒是一份生动的教材。


   周口关帝庙其实是比较奈看的,其布局缜密精巧(这种布局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照相难度大,想照个全景都难),建筑结构复杂(主体建筑都是几种建筑形式的复合体),雕刻瑰丽,足以体现出清代工匠们手艺和智慧。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说,周口关帝庙简直就是一个民间建筑艺术的大观园,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木、石、砖的雕刻、琉璃烧制及木构彩绘以及铁铸工艺,还能看到镂空雕、透雕等手法。从民俗文化来讲,这些雕刻纹饰所采用的主题诸如“马上封侯”、“八仙贺寿”、“金玉满堂”、“狸猫戏蝶”、“鲤鱼跳龙门”、“ 卧冰捕鱼”等又反映出古代传统的人文伦理观。


    总的来说,来周口关帝庙看的就是建筑,看的就是清代追求精细、华丽、繁复的建筑形式;同时也是对古代人文的一种学习。不仅是这些抽象意会的建筑小品,两侧的配殿原本就是周口民俗的实物展览。参观就是对自己知识的一次补充。何乐不为之呢?




旅游地图

周口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