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湘潭游记

湘潭游记

野谷幽峡杨梅洲 戏水跃石赏廊

在浙南闽北众多的古廊桥中,若论桥梁构架本身,福建寿宁的杨梅洲桥可能不是最美的。但如果论及与所处环境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能出其右者恐也不多。
正因如此,在我们此次浙南闽北自驾之旅中,虽然由于行期、行程等因素割舍了不少景点,但杨梅洲桥却始终未在删减之列,打定了主意非去不可。
去杨梅洲有两条路,一是由寿宁往北,经坑底乡小东村沿乡村土路东行;二是由寿宁往东南,经南阳折向东北泰顺方向,从犀溪乡李家山沿山路西行。由于我们是从庆元举水抄近路经岭头、托溪抵达的寿宁,且下步要去泰顺,所以选择了后者。
李家山是个隐匿于峰壑深处的小山村,平坦地儿异常稀罕,路上稍微宽敞一点儿的地方,都被村民晒了稻谷。我们在村部小楼旁一块不大空地上停好车,沿村部小楼对面的石路,一路下坡而行,去寻找观赏“红军桥”。

李家山有座闻名遐迩的“红军桥”。
虽然这不是一座古桥,但由于它蕴含着难忘岁月里一段军民骨肉情深的佳话,故而声名远扬:1937年农历3月12日,山洪暴发。此时,隐蔽在李家山村的闽东游击队领导范式人(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许威等人面临国民党军和民团的围捕。危急时刻,李家村的9位地下交通员星夜赶制木筏,抢在敌人到达之前将他们抢渡到对岸,安全脱险。解放后,担任福安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的徐威特意拨款建造了这座木拱桥,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这座凝结着军民鱼水情的廊桥,桥身两侧板壁的窗洞刻成五角星状,被村民称为“红军桥”。
村路上,我们谢绝了一位主动招呼生意的“向导”,顺着醒目的主路继续前行。
我们判断:木桥肯定架设在峡谷山涧间的交通要道上。那么,沿着主路走,遇到岔道时选择较宽的通向山谷深处的石路前行,准没错。
愈往下走,风光愈佳,一边是遍山的翠竹,一边是满坡的梯田。路旁,不时有涓涓溪流叮咚欢唱。山路柳腰轻展,向着峡谷深处蜿蜒延伸。转过一个弯,谷底山涧处,露出了木桥的身影。

“红军桥”横跨的这条山涧是闽浙两省的分界线。从福建寿宁的石径登上桥头,穿桥而过,落脚处已是浙江泰顺的大地。
踩着松软的沙砾走进河谷,举首凝望,“红军桥”凌空飞架,英姿勃发,美轮美奂。
空谷无声。我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过去,现在;怀念,感慨……

原路返回村里,向热情的老乡打探了前往杨梅洲的路径,驱车继续前行。2公里后抵达李家山下辖的自然村“上垟”。水泥公路到此为止,再往前,就是将轮胎咬得“吱咯”乱响的“狼牙路”了。
这是一条刚刚开始凿建,通往杨梅洲峡谷的旅游公路。山崖上劈下的碎石铺作路基,还没有用机械压实,除了颠簸,就是啃胎。听着车胎“咯咯吱吱”的呻吟,心里疼得打颤。不过,望着窗外的风景,觉得很值。
终于磨蹭到了建设中的停车场,看看仪表盘,4公里的路程,耗时22分钟。
停车场足够大,但此时只有我们一辆车,还有一排孤零零的工棚。下得车来,稳稳神,先浏览一下周边风景峡谷边驻足探望,溪流一端应是“红军桥”;另一端,醒目刺眼的山路通向杨梅洲。

无路时,藏在深闺人未识。开山劈路,美人脸上却留下了难看的伤疤。看来,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永远是一道没有完美答案的难题。
从停车场往里走不远,一道深壑挡住了去路,我们沿着施工车道走到沟底。这里要建一座桥梁,将两侧山崖连接起来。
溪水绕着山岗旋过一个大回环,便不肯再往前流了。
少了溪流的相伴,接下来的路程枯燥乏味了许多。寂寥的路上连个问道的人也碰不上,闷头跋涉,不知道前路还有多远。直到走到一个在建的水电站,才得知杨梅洲就在前面。
进了村里,看到了停放的汽车,那是从与我们相反的方向小东村开过来的。杨梅洲是个很小的村子,相比于新建的楼房,还是钟爱那片大屋顶的老宅。
回望来时路,我们在这片山峦里走了整整一个小时。
看了墙上贴的一张告示,才知道杨梅洲是隶属于司前村的一个自然村,相当于过去的生产小队。
去杨梅洲桥的小路经过村里的“吴氏宗祠”。祠堂一点儿也不张扬,如果不是门上悬着的匾额,真不容易看得出来。
有了寻找“红军桥”的经验,知道循着这条主路走,肯定没错。
走过裸露的河床,再入稠密的竹林。听到了哗哗的水声,看到了翡翠般的河湾。眼中的景致,竟有了些许九寨的味道。

杨梅洲峡谷的“桥、水、石”堪称三绝,当地人称“江南九寨”。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的杨梅洲桥,在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梅洲桥就像一道彩虹,飞架在幽静的峡谷之上,与奇石秀峰碧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湘潭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湘潭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