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衡阳游记

衡阳游记

清泉山寻幽(一)

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部《清泉县志》,这部书是清代末年船山书院王闿运主持翻刻,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泉县知县江恂创修。江恂为这部《清泉县志》,在石鼓书院开设史馆。历时6年,共36卷。据该书记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析衡阳县之半置清泉县,《衡南县志附录·文献辑存》记载:“顾氏祖禹《方舆记要》列境内山有曰清泉。钦锡名清泉。铸给印信于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增设知县,与衡阳县同附郭。其在西北隶清泉。其城自南门正街至北门正街中分,西属衡阳,东属清泉。”常翻阅此书,却一直没有到过清泉山......。
5月2日,天空晴朗,在研究一番衡阳地图后,乘车来到泉溪镇,经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清泉山的具体方位......。
清泉山在泉溪镇与古城乡交界处,面积2平方公里许,由于到清泉山不通公路,而自己又不识路,只好乘当地的“摩的”上山。
山上旧有古城寺,此寺为明代时从衡阳城的金鳌山(现雁峰区先锋路江边至大码头区域)徙建于此山,现在旧寺已不知何时毁废。如今正准备修复,已经修好了寺院的牌楼。原山上仅留的“听泉亭”现已经翻修一新。


这就是翻修后的听泉亭


听守护这里的一位老人介绍,古城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以后就再没有人修复了。我记得衡南县志上说:“山下有清泉,‘水明如镜,溉田千顷’,以清泉山水酿造的醽醁酒,色淳味美,曾为进贡佳品。”我问他:那口著名的泉水是否还在?于是,他非常热情地带我下山去找泉水......。

在找泉水的途中,我发现一山洞,老人告诉我,这是七十年代,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号召,这里林杨职工挖的防空洞,如今只是偶尔被人当作地窖之用。

这时,老人指着山下最低处说:“那就是泉水眼,如今已经被草全盖住了!”

下山后,本想立即到泉眼边去看一看,老人立即拦住我说:“哪地方,不能去!”,我硬要试一试,走上草皮才发现,这是一片沼泽地,草皮全是水。根本无法过去......。
在这一片沼泽的两边各有一小溪,水质非常清,老人告诉我:“这水非常好,你就是刚吃过肥肉,立即喝这水,也不会拉肚子。”《清泉县志》记载:“清泉山下出泉清,万顷酃湖逗一泓。醽醁见珍张载赋,原耒缩酒贡南荆。”这就是东晋武帝亲自指定的太庙祭酒——酃醁酒的发源地,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沿小溪下游走一段,发现这小溪中的水中,还有鱼和泥蛙和蝌蚪。

重回山顶,向西远眺,依稀能看到远处的衡阳景。

在老人的指点下,我们在山顶东面找到一条下山的石板路,并说:“这才是上清泉山的正道!下山往东走,就能到达泉溪镇。”

山下如今建了一水库,库旁风景非常漂亮。


张载: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武帝时,官至中书侍郎、领著作;后因世乱,称病告归;与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著名,时称“三张”;有文《酃酒赋》:
“惟贤圣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识,亦自学成才天而顺人。拟酒旗于元象,造甘醴以颐神。虽贤愚之同好,似大光之齐均。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若乃山中冬启,醇酎秋发,长安春御,乐浪夏设,蚁漂萍布,芬香酷烈。播殊美于圣载,信人神之悦。昔闻珍酒,出于湘东。既丕显于皇都,乃潜沦于吴邦。往逢天地之否运,今遭六合之开通。酝叶气以调鬯,宜至味而大同,匪徒法用之穷理,信泉壤之所钟。其为酒也,殊功绝伦。三事既节,五齐必均。造酿在秋,告成在春。备味滋和,体色淳清。宣神御志,导气养形,遣忧消患,适性顺情。言之者嘉其美味,志之者弃事忘荣。于是纠合同好,以遨以游。嘉宾云会,矩坐四周。设金樽于南楹,酌浮觞以施流;备鲜肴以绮进,错时膳之珍羞。礼仪攸序,是献是酬。赪颜发溢,逸思凯休;德音晏晏,宏此徽猷。咸得志以自足,愿栖迟于一邱。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主称湛露,宾歌骊驹;仆夫整驾,言旋其居。乃凭轼以回轨,骋轻驷于通衢。反衡门以隐迹,览前圣之典谟;感夏禹之防微,悟仪氏之见疏。鉴往事而作戒,罔非酒于惟愆;哀秦穆之既醉,歼良人而齐贤;嘉卫武之能悔,著屡舞于初筵。察成败于往古,垂将来于兹篇”。

旅游地图

衡阳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