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衡阳游记

衡阳游记

清泉山寻幽(二)

虽然,清泉山不高;从外观看,它也与周围的山峦相比,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它却因拥有一口神奇的清泉,而名载青史。衡南县也曾一度因为它而被清代皇帝命名为“清泉县”,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神奇,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从前,在清泉山下的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姓黄,名叫黄二爹,膝下无儿无女,日子过得绷紧。于是,他俩在清泉溪与酃湖边的十字路口砌了两间茅屋,开了一家小酒店,请当地一位穷秀才写了块招牌“醽醁酒店”挂在门框上。
因为,这条路是过去衡州到耒阳、郴州、广东去的必经之路,来往商客很多。再加上老俩口十分勤快,省吃俭用,慢慢积聚了一些钱,每天清早,黄二爹提着木桶;到溪中打来清亮亮的泉水。架起甑,用稻谷烤烧酒。他的工艺好,又很细致,烤出来的烧酒味道浓烈,喝了叫人直喳嘴巴世间;而且价格公平,从不渗水少秤。附近的人都喜欢到过路酒店来喝酒和买酒。因此,生意十分兴旺。
黄二爹赚了一些钱,扩大门面,又添了一间茅屋,老俩口天天勤勤恳恳,烤酒卖酒,尽量使顾客感到满意,除此以外,别无他求。他们还常常拿出钱米,接济穷困的乡邻。
这一年,衡州西乡大早,两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禾田里晒得开白坼、一粒谷也收不到。许多农民吃草根,剥树皮,后来连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只有成群结队去逃荒。灾民路过黄二爹的酒店,他们总是拿出酒饭,匀给灾民吃,一文钱也不要。日子过于一天又一天,灾民来了一批又一批,黄二爹家里的酒坛子舀干了,米桶也见底了。老夫妻再也拿不出酒饭救济灾民,心里又急又难过。
有一天清早,黄二爹提着木桶去溪边打水,忽然听见婴儿的啼哭声,他放下木桶一瞧,只见干枯了的丝茅草窝里放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女婴,饿得哇哇直哭,旁边躺着一个气息奄奄的妇人。黄二爹连忙抱起婴孩,这时,妇人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我的丈夫和儿子都饿死了,我实在爬不动,也快要死去。求老爹做件好事,把这个妹子丢到湖里去吧;莫让她在世上造活孽。”说完,妇人身子一挺,咽了气。
黄二爹看着这情景,心里就象钢刀在刮,老泪扑簌簌流下来。他赶急把婴儿抱到家里,忙叫婆婆给婴儿喂米汤水,好生抚育。
黄二爹想起那妇人一家活活饿死,于心难忍。他拿起锄头,走到清泉山边,用一床破席裹了尸体,埋在柳树下。
黄二爹望着清清的溪水,连连叹气道:“唉,要是这溪水变成了酒米救济灾民,那多好呵!”
说来也怪,这时在他的跟前忽然冒出来一个白胡子白眉毛,满脸闪着红光的老者,柱着一根藤杖,笑眯眯地说:“要想溪水变成酒,这也不难,我有七粒仙米,放到溪中便可成酒。”
说罢,老者把手一甩,将七粒仙米撒人溪中,一眨眼就不见了。黄二爹十分惊奇,他从溪里打了一桶水,双手捧起来喝一口:“呵唷,真是好酒,远远胜过我烤的谷酒哩!”从此,黄二爹用湖中的美酒救济过往的灾民,救活了不少生灵。


传说他不久被点化,成仙去了。周围的百姓都取来溪中水,用糯米制酿成酒,这种米酒比谷烧酒好,味道纯正,又香又甜,难得醉人。因此,人们称此酒为“醽醁酒”。醽醁酒问世后,深得人们喜爱,喝了它,夏天可以生津止渴,冬天可驱寒暖身,还可通筋活血,医家用它做药引子。后来,皇宫御宴,饮的酒就是进贡的醽醁酒。后因清泉溪是酃湖的发源地,人们又称之为“湖之酒”。


漫山遍野的刺梨花


一片片的丝毛草开花了,在初夏的和风中,仿佛述说着清泉山昨日的故事。


——《通典》:“衡阳,汉酃县地。有酃水湖,酿酒醇美,所谓醽醁酒。晋武帝平吴,始荐醽酒于太庙,谓此。”

旅游地图

衡阳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