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怀化游记

怀化游记

湘西印象---芷江

芷江地处湖南西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名是芷江侗族自治县。
那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县城。然而,就是这个山窝窝里的小县城,却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湘西的军事重镇。其芷江机场在二战时期是盟军远东的第二大机场,当年赫赫有名的飞虎队就曾在此安营扎寨。不过,真正让芷江扬名世界的还是1945年8月21日到23日,举世瞩目的中日洽降在芷江的七里桥举行。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菠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菠茨坦公告》全文共815字。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们不得而知。
巍然耸立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始建于1946年2月,1966年10月被毁。如今所见是1985年按原貌修复的,也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这座用芷江明山贡石雕砌而成的四柱三拱门牌坊,高8.5米,宽10.64米,厚l.16米。一眼望去,就会发现那牌坊的造型是一个醒目的靠血字,它岿然不动,直指苍天,是象征我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吧!
伫立在血字形的牌坊前,仰望牌坊,“受降纪念坊”赫然在目,令人震撼。“震古铄今”神采飞扬,令人遐想。而“布昭神武”和“武德长昭”则相互映衬,让人回味无穷。据记载,它们分别是当时芷江县县长杨化育及国民政府要员蒋中正、于右任,孙科的手笔。坊柱上有两副题联。中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系蒋中正所题。侧联“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出自李宗仁之手。


穿过四柱三拱门,坊背中间首额,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题有“万古流芳”4字,下面的216字铭文,记叙了1945年8月21日至23日日本政府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洽降的历史背景。东西拱额题有“名垂青史”“气贯长虹”8个大字,分别出自居正和王云五之手。坊背柱中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为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所题。侧联据考证出自白崇禧之手。只是重修受降纪念坊时百求不得,终为千古憾事。


由于到达芷江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了,我们只得把受降坊做为最后一站。在受降坊的七里桥畔,我们吃过芷江鸭后,就直接进了芷江县城。
这是一个幽静的小城,四面环山,清澈见底的舞水穿城而过把县城划成了东西两岸。
小小县城连接东西两岸的桥梁就有四座,而其中的龙津风雨桥是当今“侗乡第一风雨桥”。在溪河上修建风雨桥正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
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余年。这400年里复修、水毁、火烧、征战,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
现在的龙津风雨桥施工工程于1999年初全面启动,当年11月建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桥上成百上千的脚柱、悬柱、枋、檩凳、栏杆、悬瓜,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均以榫相衔,不用一钉一铆。亭与亭之间的廊脊上,嵌着兽头和金黄色的“双龙抢宝”,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最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浩大、艺术如此独特的仿古建筑,掌墨师竟是芷江县垅坪乡李秀清、邹小龙两个小学未毕业的农民。且上百号人施工,竟未伤一人、未损一物,连榫头都未损坏一个。

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人行道宽5.8米,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亭最高17.99米,抚扶木栏,登上观赏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明山叠翠,舞水拖蓝,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浮想联翩。

河东风雨桥头是民族广场,步行街。其上游是高高低低参差错落,新老相陈的中国侗乡最大吊脚楼群,把侗乡披上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这一幢幢吊脚楼,临河而筑,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东岸下游毗邻舞水河畔的是新建的鼓楼群。
鼓楼同样是侗家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侗族人集事议事和娱乐的主要场所。
鼓楼里有一个很大的火塘供人取暖,楼上置一面大鼓打鼓聚众。鼓楼前有一小坪,叫讲款坪,是旧时寨民们讲款议款(相似于村规民约)的处所。还有一个大的芦笙坪,那是唱歌跳舞赛芦笙的好地方。芷江鼓楼群修建于2005年,在舞水边的民族文化广场里,是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侗乡鼓楼群。


其由中心芦笙楼、琵琶搂、地筒搂与两个对歌搂五个鼓楼组成,再由360个龙灯组成的檐廊将外围四个鼓楼相连,围成一个圃宝,护住中心鼓楼,比喻龙到此处护着宝永远不走了。中心鼓楼高23.8米,共1 5层,楼顶的宝楼顶的宝葫芦上插一把芦笙,楼中大柱是整棵杉树去皮,其围径有两百多公分。另有四个一样大的小鼓楼围在中心鼓楼的四角,皆是七层。鼓楼每层都呈八面,伸出弯弯翘角。重檐斗拱的鼓楼盖顶,楼层都以抬楼挑枋相连,木栓相扣,四周是花格栏窗相护卫。琵琶楼与地简楼各有一个楼梯,人们可以由此攀沿而上到鼓楼的二楼,沿着檐廊游览一圈,欣赏鼓楼的建筑艺术,或是登高远眺舞水两岸大好风光与良辰美景。

河西有巨大的古建筑群,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
天后宫前身是"普安寺",原为福建同乡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客居在芷江的福建人集资将原会馆改建为天后宫。原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整个建筑座西朝东,南北建耳室,中间有四进,即戏台、过厅、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梳妆楼。宫内全部均为木建筑。
所有建筑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门坊青石浮雕堪称一绝,享有江南石雕明珠盛誉。门联是:“宠锡天章德泽宏敷闽海,重新庙貌威灵远振谭阳。”中间“天后宫”三字用 “五龙拱圣”浮雕所堪。门坊重檐歇山顶的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锂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龙,规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门坊浮雕大小共95幅。大幅2.62平方米,小幅仅0.09平方米。鱼龙凤狮,花草木竹,神鬼人仙,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如故。或一幅为一典,或数幅为一据。华拱“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相对,侧柱八幅为“八仙飘海”、“丹凤朝阳”、“二龙争珠”、“狮子滚绣球”、 “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连升三级”、“麻姑献寿”等大雕细刻,镂空镌深,堪称鬼斧神工;“武汉三镇”、“洛阳桥”以及“王子求仙”、“三星弈棋”、“寿星献桃”、“琴棋书画” 精雕细刻,镂空镌深,堪称鬼斧神工。


芷江县城北10公里处明山,是芷江八大外景之首,海拔一千多米,西接天雷山脉,东连雪峰,周围97群峰拥立,众脉蜿蜒,峰起峦回,翠色层叠,城环连池。熙宁年间的宋神宗,曾封此山之神为顺应侯。明朝御史薛宣游明山时写下了“缥缈浮岚重,游人咫尺迷,远近天无际,参差树不齐,日出寒烟外,川云似海平……”的名诗。登明山过连花庵,跨遇仙桥,穿百子峰,跃头天门,越马鬃岭,逾二天门,始能登极真武殿。此殿为近五省十八县善男信女三月三朝山拜佛之地,至今每年达四、五万余人。


芷江是一个安静的小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她的宁静幽美,一如小家碧玉,虽不惊世骇俗,但也足以引人留连忘返。如果有朝一日,能在这舞水河畔筑一吊脚楼,拥明山烟雨,枕舞水碧波,那日子,神仙也过得了!

旅游地图

怀化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