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白沙古镇游记

白沙古镇游记

走入石器时代的白沙古镇

         位于江津区傍水依山的白沙镇,尽管并不以古镇而扬名,但保存下来一大片古风淳厚的古街老巷,尤少了商业开发的污染,连扑入鼻中的味道都那么正宗,也就令人神驰要去游历一番。

    白沙古镇第一够古朴:因为那是一个活在石器时代中的古镇
    石板路,石器制品,连同斑驳颓然的吊角楼,构成了古镇的全部骨骼。
    白沙的古道很老成,每块石板都那般圆润,敲击出的是锅碗瓢盆岁月中的生活思考。古道还十分厚道,少了棱角的石道,在漫不经心中,小心翼翼的呵护过曾经的历史过客。
    踱在千年石板路上,纵然是放纵着驴行的搜索目光,却也不能不收缩起驴行的躯体,徜徉于古风间,脚下也不敢重踏 ,怕一不小心,碾碎了古镇的酣睡。
    几百年的沧桑肩膀,早已扛不下历史的厚重,吊角楼也恹恹欲睡。斗拱飞檐,雕花窗棂,连同似开似闭的板门,也默默醉了,又无奈落寞地醒了。把玩着着小镇一个个晨落晨起,尽管古镇那边飞速的步履,并不走在自家的门口。
    徜徉逼仄小巷,亲密斜斜古楼,抚摸扇扇门板,荡荡古风就挤压起呼吸,逼视进心膛,只好高耸镜头行注目礼,与古镇紧张对话,其虔诚犹如我们自己,一不小心就溜达进本该的历史隧道,而变幻的时空却原来是我,还有我们自己。   
    石器遗留,白沙犹多。走入古镇,你就走入了一个只属于川东地区的石器时代。
    漫不经心间,就会发现石制的洗衣槽,石制的下水口,石制的灶台,种种与生活相关的石器不一而足。石器不仅仅走入了建筑,也走入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川东民居倘若有第三个要素的话,也许就是石器之利用,没了石础,立不下柱子,也就盖不起吊角楼。城镇之中更没了古道。    
    白沙古镇就是这样一个还存于石器时代的古镇。

    白沙古镇第二够大气:几百年前就有了能看江景的吊角楼
    纵观重庆古镇,其规模白沙为最,也最地道真实,也唯一,因为它临长江而居,并守候着古旧的码头。
    临江是白沙先民的生活主动中被迫选择。
    东去的大江,不仅能高吟出浪淘尽千古英雄的慷慨豪情。但白沙古镇,也一定不是仅仅想叩问“逝者如斯夫”,只是因为由大江能载来千古悠悠的一日三餐温饱。
    先码头,再商埠。逐于水,并兴于水,是重庆境内几乎所有古镇的共性特征。沿着水路,立了码头,而后兴旺了商业,经积聚,而发散,最终达成从城镇到商埠的嬗变。
    历史路径,也许太过笔直,一旦遭遇风霜雪雨,也就回不了头,最终凋零在太过笔直之中。也许这应该是古镇对于自己发展的反思,也许历史上,就有过这么苦苦长长的一个定格:
    古镇悦来客栈的老板,刚刚放下酒杯,还未品出多少滋味,却发现杯中的阿堵物没了。只好落寞地巴着门缝,有一眼没一眼地看外面的风景。
    而门前的风景,自从有了铁路和公路,码头上好像就留不下人与货了,守着码头的日子,也就一天比一天难过。老板的嘘唏,伙着奔腾的江水,同映在一轮月光下,就涌起一样的波涛涟涟。    
    码头文化的外包装还在,但形在而神失,内河航运码头遭遇到现代运输的最彻底挑战。不过,幸好在落寞中,保存下来一片被遗忘的古镇,纵观重庆古镇,其规模,白沙又为最大,风格也最鲜明。
    祸耶,福耶!
    倘若悦来客栈老板活到今天,他一定吟唱起“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辩证思考,并从游客高举的相机中,想像着又一个天明。

    白沙古镇第三够内敛:古道浪漫中的现实审视
    白沙的古道很窄,由此显得很内敛,由于街道的宽度已收缩到了最小,倘若三个人并肩同行的话,不经意间就侵犯了互相间的安全空间距离,这是因为临江而居,特定的空间局限,是白沙先民的生活被动选择。也体现出一种心怀的内敛,放于水,收于心,表现在窄窄的街路上,也就最为优化设计了。   
    为了生活的方便与舒适,草原文明逐水,是要吃掉水草,而农耕文明逐水,追逐的却是码头。
    由先谋生,到再安居,依傍码头,建筑了能够听到江水奔流声音的江景房--江景吊角楼,这是白沙独特这处。几百年前的先民就知道了江景与居住的关系,并得以开发利用。尽管他们当时还不知道,以后的开发商会盗他们的版,当自己的卖点。
    可烟波浩渺的江水,一旦咆哮起桀傲不训,给江景房留下的也许就只有战栗和乞求,可顾不了那么多,地贫,山瘠,田少,只有码头,给出了最大可能的生机。生存,哪怕是暂时的生存,也永远是第一位的。顾不了那么多了,也许白沙的先民就这样自己安慰自己的隐忧吧!
    但白沙依山傍江的古镇建筑,却丝毫不含糊,将空间精确到极致,利用了最大可能利用的空间,以此表述着与江,与人,与山的完美理解,也准确,也鲜明,也生动。
    背靠大旗山,呈狭长分布的古镇,依山势随机布局,高低错落,不经意间就播撒出浪漫情怀。走在青砖,青瓦,与青树构成的随心所欲的一天青色间,就不再感觉行囊之沉重,尤其是耳中江水汩汩跳过,自然将疲惫化入了山水古镇。
    可狭窄的街路,却极现实,咀嚼住你的景深,吞没你的思想宽度,一再逼视你,去思考,去玩味,于是乎也就不能不凭添了些许闲愁:  
    你属于古镇吗?
    你来古镇寻觅什么?    
    你找到了吗?
    你的历史又在哪儿?
    你会活在如此的环境中嘛?
    追问也许接踵而至,但也只能装进行囊,再沉沉压在肩上,踏着思考的重负继续前行。

    白沙古镇第四够真实:新版与旧版城镇的比较与鉴别。
    倘若说白沙古镇是全旧的城镇旧版,那么咫尺之间的新镇却是全新的城镇新版。
    据说,白沙镇主城有10万人,为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一条滨江路,“十里长街”,虽不能与重庆市的滨江路媲美,却也气度不凡。街路上的络绎人群,无不说明这里的发展速度,已足以撑起一个县治的架子。也许仅仅就为了看看小城镇建设,也应该去看看白沙。     
    正是这种新旧两重天的比较,让白沙古镇更彰本真。
    天然去雕饰的白沙古镇,见得世面少点,狗儿会冷不丁叫几声,一派少见多怪的样子。
    只有猫儿不问世事沧桑,懒洋洋,也大度,且极幽雅,在升腾的阳光下伸伸腰。新镇的喧嚣,并不会让猫儿眨下眼,大方地去张望一下,反而是极吝啬地再沉沉睡去。
    青青石板古道,自有自信之热肠,活在自己吊角楼中,连小花猫都哲学家般活出自己来了。
    不与繁华争一日之短长,因为自家的那一扇扇木板门,早已被繁华似锦锈穿了岁月,曾经的,拥有过的,奢求今天的,能否到来的,还有那些未到来的。
    静静坐在门前竹椅上,守候岁月的川东大妈,静静地理着手中的毛线团,静静的低蹙下专注于线团的慈眉善目,关于古镇的谜底,却不知在何方!
    不,那答案早已雕刻在凝固的沧桑中。今后的某一年中的某一天,随大妈用毛线编织出能温暖前胸与后背的毛衣,注定于江水中,穿毛衣的川东汉子或者是婆姨,在江水又,又会奔波出一个个不尽长江滚滚的日日夜夜。

    白沙古镇第五够味道:真实准确正宗的古镇味道。
    白沙之古够味,传说,东汉王朝时,汉风汉韵就浸入了这块土地。早在宋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前,就已建镇。长江载着古镇东去,涛涛波波,翻翻涌涌,大江流日夜中沧桑出三千年时光。
    白沙够味,当然还包括,漫步于古风小街,扑入鼻中的不忍卒闻之味道,也都那般真实,准确,且正宗。    
    古镇之扎根于码头,吊角楼就矗立在河岸上一块块罕见的硕大巨石上,可那里同样够味,同样顽强,得有点捏住鼻子屏住呼吸赏美景的准备。
    古镇并未雕凿,也就自然,所以才够味,因之也就值得去领略一番古朴的古风古韵。
    白沙不仅有码头,有商埠,还有抗战时期的白沙文化,至今也是文风鼎盛,常住人口有四成是学生,教育经济特征也就极鲜明。
    纯真的,才是原生态,白沙恰恰是这样一个真实样板。

    作为一个景点白沙古镇,也许不够一天看的,但有与之相邻的塘河古镇,可以很方便地一起走走。更有与白沙镇同在的驴溪河,黑石山和磙子坪等景区,均可以一起打包欣赏游历一番。不过令人遗憾,后三者,笔者并未能走上一走,只好留待有缘了。
    亲密接触白沙古镇,正所谓:    
    水生水落水白沙
    古韵古情古风汇
    千年才饮一江水    
    初识古镇空怅怀

   谨以此文祝小镇在旅游发展路上一路走好!
    并向在白沙的蒋兄致以谢意!
    更向为此次出行提供交通方便的双木兄致以祝福!

 

白沙古镇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白沙古镇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