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宜昌游记

宜昌游记

鄂西行(二)雨中游三峡

1

雨中游三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过三峡,也是他最后一次过三峡时留下的佳句,一直被后人尊为描写长江三峡的绝句。而这绝句也一直吸引着我对三峡的向往,总想着有朝一日去看看那里的景色,今天终于机会来了,哪能放过。于是,趁会议午休时间先睹为快,便一个人背着相机,沿长江边漫步边拍摄着雾霾中的风光……抬头眺望,长江两岸青山被雾霾紧紧包裹着,似乎天空与大地连在一起;俯瞰江面,时有“突突突”的货轮驶过,溅起的水花打着涟漪,似朵朵黄花与江边的绿树青草形成鲜明的对比。江边上时有渔人撒网打鱼、钓鱼,给奔腾的江水增添了不少彩色。我走走停停,拍拍摄摄,不知不觉来到了位于三峡大坝中轴线下游 4.5公里处的西陵长江大桥下。这是一座钢箱梁悬索公路桥,全长 1118.66米,双向4车道,桥身为橘红色,于1993年12月开工,1996年8月竣工通车。该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领导人李鹏为此题写了桥名。我置身其间多角度拍摄了大桥的风貌。尤其是对桥身的颜色特感兴趣,据了解桥身颜色定为橘红色的原因有三:一是鲜艳醒目,有利于导航;二是代表了富贵吉祥;三是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再往前行就可看到大坝了,但由于时间关系和天气原因,我不得不返回宾馆参加下午的会议,心想反正明天上午会务组有大坝考察的议程,那就等待明天有更多的收获吧。

清晨,我早早起床,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尽管如此,我们与会代表还是打着伞,沿着崎岖蜿蜒的山间公路进入了三峡坝区。雨中的三峡,半山腰云雾缭绕,如轻曼的薄纱;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枝,满眼青翠欲滴。这是一个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坝区,大小车辆和行人都要经过武警的严格检查方能进入,好在我们是全国会议代表,会务组预先与大坝管理部门进行了沟通,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

坛子岭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据介绍,早在1997年就正式开始接待游人了,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整个景区充分体现了人水合一、化水为利、人定胜天等三峡文化的鲜明主题,江泽民、李鹏、朱容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是中外游客游览三峡大坝的必选和首选景区。这里也是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俯瞰坛子岭左侧的船闸,巍巍壮观,是当今世界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级数最多、技术最复杂的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它像一艘万吨巨轮横卧在江面上,昼夜侍候着往来的船舶。在这里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饱览西陵峡黄牛岩的秀丽风光和秭归县城的远景,只可惜雨天雾茫茫,很难把它反映到相片的画面上。

关于坛子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据说,每逢晴朗天气,微风拂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还真令人心醉。

惬意地在雨中漫步,空气出奇的清新,站在坛子岭至高点,我虽看不全大坝的雄伟,却能感觉到那大坝让人心旷神怡,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毛主席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设想、远见卓识和豪迈情怀!

185观景台,它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瞰,三峡大坝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26台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龙体上,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而绝妙无比的风景画。在平台上如同身临坝顶,让人感受到高入云端的大坝雄伟,也能欣赏到高峡平湖的风光。坝的上游,高峡出平湖,雾蒙蒙一望无际的水面,远处隐约可见屈原故里秭归县城和湖中的小岛。坝的下游,江水被人训服似地从导流航中涛涛向下流去。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赶上泄洪时间,但脑际却不断地显现出电视里曾播放三峡大坝泄洪的场面,江水如一条黄龙咆哮着从坝孔飞射而出,高高的水柱喷射出道道漂亮的弧线,象银色的彩虹当空飞舞,雷霆万钧,那是何等壮观的镜头啊!而如今只能在脑际想想而已,什么都看不到,对我来讲不能不说这是参观三峡大坝唯一留下的遗憾。

最后,我们经过西陵长江大桥来到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下游的截流纪念园,园里展示着当年三峡截流施工场地的遗迹、截流时从江底捞起的形状各异的古石和使用过的大型机械,如特大型挖掘机、车辆、起重吊车、平抛船等。还有三角形四面体的水泥预制件、堆放砂石的隔墙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经过设计人员独具匠心的摆弄,变成了一处处恰到好处而又颇具抽象意味的雕塑。还有从被淹的三峡库区移植来的珍稀古树,三峡纪念馆内记录的截流之前千里三峡的秀丽风光和截流时的实录照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定胜天,物为我用,见证了建设者的智慧和辛劳,脑际再一次显现出三峡截流时的宏伟场面。欣赏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感受着民族工程的旷世伟大,体验着截流壮举的举世辉煌!我把这一切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

参观完三峡坝区已是中午时分,天空微微露出白光,巍峨的三峡大坝似银龙卧波,在暗淡的白光下显得更加雄奇瑰丽。“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回望着三峡大坝,吟诵着毛主席的诗词,让我更加感受到大坝的雄壮,更加赞叹人类的伟大!

宜昌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宜昌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