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哈密地区游记

哈密地区游记

《西行漫记》之伊吾

 新疆的哈密地区跨越天山南北,风光独特,即有沙漠、戈壁,也有雪山、草原,既可看到沙漠绿洲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可观赏到蓝天白云下草原上放牧的羊群,是整个新疆景观的微缩。更可贵的是,可以一日领略到天山南北迥然不同风光。古诗词中的“大漠孤烟直”“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以及深山的“寒鸦牺古树,枯草伏山平”等等意境,均可在哈密一地体验到。

 哈密下辖只有两个县,一个是天山东侧的伊吾县,一个是天山北侧的巴里坤县.而哈密市则处在天山的南麓,与两个县的位置相当于Y字形.从市里到两个县都要穿越天山山脉,过处的交通非常不便,有些人在哈密住了几十年也不一定去过下边的两个县.这几年交通有了极大的改善,往日艰险崎岖的天山不再难行,但是一路上汽车穿行在陡峭的天山峡谷里,还是能使人感到人类翻越天山的艰辛.

越黝黑险峻的天山峡谷时也遇到一段所谓的“怪坡”,远远看去公路像是上坡,但当车子熄火后却奇怪地自动向坡上跑,这曾迷惑过不少人,但科学研究表明,这还是人的一种视觉错觉。

 出了东天山峡谷,又是一片戈壁荒漠,途中还经过了一个盐湖乡,在路上可远远看见一个银白色的盐湖。以前当地老百姓吃盐就到湖里去取。不过这些盐由于缺碘,现在已不食用了,但可以作化工原料。

 伊吾县是新疆最东部的县域,人口只有2万人,县城人口还不足4千,用当地人的话说"一个馕饼子就可以滚到底",难怪有人称它为“中国最袖珍的县城”。伊吾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名不见经传,就算你问起新疆本地人,相信也会有许多人说“不知道、没听说过”。

 伊吾县城坐落在东天山一条狭长的褶皱里。一条只有800米左右长的街道,顺着伊吾河东西向延展。县城四面环抱着峻峭的山峰,黑赫色的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越发显现出冷俊、威严。虽然县城不大,但整洁的街道,略带欧式风格的建筑,新修的滨河大道,沿河一侧还设有汉白玉护栏,却丝毫不逊色于一些沿海地区的城镇。

 伊吾过去是个"老少边穷"县,主要靠农业,.但近年新发现与开发了一些煤矿,石油,有色金属资源,今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灿烂.
 外省人只知道哈密的瓜好,但却不知伊吾淖毛湖的晚熟哈密瓜享誉区内外。我们专门去到那里的产区去走了一趟,正赶上收获的时节,自己到瓜地里挑选地里熟的瓜尝尝,又脆又甜和城里吃到的是大不一样。

 去淖毛湖的中途,我们在一个叫苇子峡的地方吃饭,据说这里的羊肉是新疆最好的。事后我才知道,这个偏远的地方一个多月以前曾热闹过一阵。这里是八月一日中国大陆看日全食最早最好的地方,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天文爱好者来此观测。

 伊吾地处偏远,在这个人口泛滥的年代,这的确也是个优势,这里有许多未曾被游人践踏过的地方,这里有未曾污染过的空气、草场。这里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譬如喀尔里克冰川,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处尚无一人能登顶的处女峰。

 由于新疆是和平解放的,所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唯有伊吾是例外.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震惊新疆的“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因此,在新疆听说过伊吾保卫战的人比了解伊吾的人要多得多.

 1950年2月至3月,解放军六军16师46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奉令,进驻伊吾。3月27日,伪县长艾拜都拉与匪首乌斯满及美蒋特务尧乐博斯勾结结集700余名悍匪,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将伊吾县城重重包围。并断绝了县城与外界的通讯联系,使伊吾成了一座孤城。而当时我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共一百零八人。在敌人的重围下,一座孤城、一支孤军,在天山深处与敌军进行了生死较量,,经过四十天的日夜奋战,我英勇的指战员先后击退了匪徒的7次围攻,一直坚持到大部队前来增援,粉碎了土匪三天拿下伊吾县城的狂妄梦想。保卫战结束后,彭德怀同志专门发来慰问电嘉勉二连。解放军西北军区授予二连“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为纪念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1979年建起了伊吾县烈士陵园。2001年被国家定为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基地。

 伊吾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南面的高山坡上,依山而建,门口的55层大理石台阶,让游人立即肃然起敬。拾级而上是一块劈山而成的不大的平地,中间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碑体高10米,宽2米,碑顶镶有光芒闪烁的红五星,正面的黑色大理石碑体上镌刻着“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光闪闪的题词,碑身高大耸直,庄严肃穆。

 纪念碑的后面是三十几座烈士墓,右侧山峰山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英灵塔互为照应,对面与伊吾保卫战中我军坚守四十天的胜利峰遥相呼应,西面与城内小丘上军功马雕像隔河相望。站在烈士墓前眺望县城背后那座陡峭的北山,当年战士们坚守阵地四十天的碉堡依然矗立,历经六十年风霜雪雨仍不改其坚,使人肃然起敬,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该峰被命名为“胜利峰”。

 在烈士碑的两侧各有一座不大的展览馆。一座是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史料馆,一座是伊吾六十年成就陈列馆,内容充实丰富,干净整洁,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值得许多发达地区学习。

 烈士陵园对着日夜奔流不息的伊吾河水,俯瞰着小巧玲珑的花园般县城,仍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日夜守护者这方用先烈们的鲜血浸染过的红色热土。

 在烈士陵园不远的军功马公园里。有一座真马大小的功臣马雕塑,它身背双桶,昂首嘶鸣。在雕像下方有一段文字记载:“一九五零年,在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中,军功马出色地完成了驮水任务,被上级授予了三等功。并批准其终身服役,后老死于此地,就地安葬。”

 就是这匹有灵气的军功马,演绎了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当时战士们坚守在北山顶的碉堡里,干涸的石山上没有一滴水,山脚下唯一的小河也被匪徒控制,为了取水好几个战士都付出了生命。在这紧急的时刻,这匹军马担负起了驮水的任务。战士们给军马背上捆好两个大木桶,让它自己从后山很远的小路绕下去,混入山下的马群中,绕到小河边,战马四膝跪倒,卧入水中,将两只木桶灌满,再悄悄地绕回山上。整整四十天,它冒着生命危险重复着艰巨的驮水任务,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感人的功勋。

 我们缓缓绕行陵园,为这些英雄们的壮举而深感敬佩之情,在纪念碑前,当地的同志已代我们送上了一个红色的花圈,花圈下还摆着切开的哈密瓜。是啊,这些为新中国解放而献身的战士,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我们为这座美丽的小城具有这段英雄的历史而仰慕,并在心底默默祝福她——明天更美好。

 同样伊吾县的对口援建工作也由我省负责,珠三角的几个市都援建了一批市政项目,使这个小城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最近县城还将新建起一座“东莞桥”,连接伊吾河两岸,届时伊吾将更美丽。

 

旅游地图

哈密地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