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海淀区游记

海淀区游记

北京的布达拉+西湖

走在颐和园,最大的感觉不是赞叹,不是惊异,更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似曾相识。

移步换景,这感觉却始终萦绕在心头。这一湾池塘,那一座假山,仿佛都在别处见过,更仿佛——说句不尊重北京的话——就不像是在北京应该能看到的。

要说起颐和园,还得从乾隆时期开始兴建的清漪园说起。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颐和园一次再次地被八国联军或民国军阀烧毁,又再次三次地被各时代的中央政府重修起来。纵览欧洲史可以发现,欧陆的战争密集度远高于中国,动辄来个百年战争,在野蛮人时代屠城的戏码也时常上演,可N国联军们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很少做出打砸抢烧的行径。而在中国,他们表现得恨不得彻底毁灭这块神秘而陌生的土地:把所有看得上又搬得动的东西都拆了带走,带不走的就砸碎,砸不烂的就放火烧……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永远地占据这里?嫉妒?还是?

而中国人自己当然也有“破而后立”的“优良传统”。每次改朝换代,就意味着之前所有的一切成果都必须经历一次刀和火的洗礼,更何况还有两次外族的入主。

所以,今天,我们只能眼巴巴地一边飞去看人家几百年的所谓历史遗迹,一边掰着指头数上下五千年,默念着落后必将挨打;一边赞叹着阿尔拉布拉罕宫的精美雕饰和人文情操,一边嘀咕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去地下挖远古残痕……

从东宫门入园。东宫门附近的区域,是当年的宫廷区,也就是慈禧和光绪住在颐和园时处理国事的地方。宫廷区最重要的建筑是仁寿殿,是帝后朝会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功能大致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

在清漪园时期,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意为不忘勤理政务的意思,后来光绪将之改为仁寿殿,意为施仁政者长寿。讽刺意味的是,乾隆的传世事迹最为人所知的,除了风流韵事,就是晚年的宠用和绅庸碌无为,似乎没人提及乾隆的勤政;而光绪施政的时间还没有被软禁的时间长,长寿更是个令人默然的话题。

仁寿殿中据说有一尊铜铸麒麟,龙头、狮尾、鹿角、牛蹄,满身鳞甲。可惜现在殿内已经被保护禁入,匆匆在门口朝内张望,并未找到。殿前排列着铜龙铜凤,均是空腹,据说帝后在此举行朝会的时候,就在龙凤腹内点起檀香,袅袅香烟便从龙凤嘴里飘出来,想想应该会比较有意境。中国封建时代一向是男尊女卑,龙凤排列时也一向是龙居中凤居两侧,而慈禧为了显示她的淫威,强行将龙凤对调了位置。对这个女人,我已无意说太多。

沿宫内小道往北,过紫气东来,知春亭,便是谐趣园。这个小园有“园中之园”的美誉,盖因谐趣园在颐和园中别具一格,自成一局。所谓谐趣,据说还真有人收集出了三趣来:山泉叮淙犹如琴韵,是为声趣;小楼掩映观感殊异,是为楼趣;小桥流水凭桥知鱼,是为桥趣。这或许有点牵强造作,但这谐趣园倒确实有些意思。莲叶田田,水碧潭青,绿树掩映,宛如江南园林,绝无北地肃杀激烈的痕迹。

远远看见几个姑娘穿着满族宫装,在潭边莺莺燕燕,弄得挺热闹,还以为是拍电影,近了听口音才知是几个韩国MM在照相。路上偶遇一只小松鼠,受惊从小路尽头掠过,还不忘回头看看我们。这谐趣园,倒还真是有趣了。

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会儿,开始上山。在半山腰看见一座塔,不知什么来历。只怪历史典故读得太少,看这塔的造型,应该是很有些来头的。整座塔装饰得非常精细,时隔这许多年也能看出当年的金碧辉煌的影子。塔身是一座一座浮雕小佛像,奇怪的是佛头均不见了。难道又是N国联军们干的?不得而知……

说到颐和园的历史,总避不开慈禧。这个女人为了修颐和园,不惜占用海军军费三千万两,百年后给我们剩下一座美轮美奂的园林和一段满目苍痍的历史,我们该说什么?似乎只有沉默。

一口气上到山顶。往山下看,颇有些震撼,那感觉像是到了布达拉宫。巨大的藏式佛塔零落布置,佛寺宫殿则顺着山势层层铺展下去。黄瓦红墙白塔,或多或少有些斑驳,却一点也不显残破,倒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顺下山台阶一级一级向下,偶尔会有些恍惚,像是又回到了藏区一般。站在山下仰头再看,感觉又是大不一样,多了几分宗教的森严肃穆,也更有了站在广场仰望布达拉宫的感觉。也许这万寿山,原本就是布达拉?

苏州街不想评价太多。要看江南,仿制品是无法代替的,得自己去看原汁原味的才行。

沿万寿山脚下的小路绕行。也算是缘水而行,水面渐渐多了,大了,开阔了。这时,布达拉宫的疑惑又变成了西湖的疑惑。仍然是似曾相识。这一片堤,那一片垂柳,可不就跟西湖一模一样么?

湖口有一石舫,西洋风格,也是颐和园的一大看点,只是不知道当年是做什么用的。总不会是用来游昆明湖的吧?慈禧敢坐这么沉的船出航么?

绕过石舫,眼前豁然开朗,便是昆明湖了。这时太阳已偏西,湖面波光粼粼,但并不算刺眼。长堤人群攘攘,游客越来越多了。在人群中穿行,看风景的心淡了,倒像是来凑热闹的。过佛香阁,不入,人太多,怕没那个心情。

最后想去看看十七孔桥,便继续沿长堤向前。一路回望佛香阁,这视角还确实不错,难怪颐和园的对外宣传都是用这个角度拍的照片。太阳的热力已经不强,像个橙色的大饼挂在蓝天做装饰。远方有些灰蒙蒙的,因为空气,也因为光。

过十七孔桥到湖心的南湖岛时,旅游团们已经都聚集到长堤去买纪念品了,岛上除了我和几个朋友,几乎没人。岛上有几座小庙,都是大门紧锁。我想慈禧之流不来颐和园的时候,这岛上倒有绝大部分时间是人迹罕至的吧?

夕阳西下,离湖面不远了,但明天肯定还会升起来。有些事物,比如王朝,总是会结束的,但也总是会有新的时代,随之而来。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