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海淀区游记

海淀区游记

北京五月走走走之三香山静宜园

北京香山在我们现代游人眼中,最吸引人的、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秋天赏红叶了。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香山是古代的皇家渡假胜地,并且有着相当多的古迹胜景,尽管两次被侵略军抢掠焚烧,但却依旧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东西。香山景区门票10元。

到香山的可以坐地铁一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下车(军博可是当年的献礼建筑,挺不错的,喜欢军事的朋友,里面的藏品定能让您喜欢),然后选择大路的南面,找到西侧站台,那里有到达颐和园北门的公交车,随后再换乘直达香山的车。这条线路沿线有国家图书馆、圆明园、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点可以参观。

我的香山游览线路:
勤政殿——碧云寺——见心斋——昭庙遗址——香山寺遗迹——双清别墅
香山公园的前身静宜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以山林自然风貌为主,各观赏点较为分散。这样的大型布局与承德的避暑山庄山林游览区有些相似。

游览静宜园,实际上也是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无论登山途中、无论走在林间小道,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些当年侵略军破坏的痕迹。和圆明园、颐和园等园子一样,八国联军为了销毁抢掠的痕迹,一把火烧掉了这静宜园中大多数的建筑物。入门的勤政殿就是这样一组建筑。勤政殿是皇帝在此度假时,处理朝政的地方,被焚毁后,直到90年代,才费了巨资修复的。如今这片崭新的,并不完整的宫殿区,仅能够部分地反映给大家一个皇家园子的气派。不过仔细地阅读东西配殿中,关于静宜园历史、演变等介绍,才能比较系统地去了解这段辛酸的历史、这昔日的辉煌。

碧云寺西有一片松林中,这里的松林品种多样,且多为高大挺拔的古树名木。见心斋就藏于此林中,见心斋为修复建筑,水面有游廊围绕,幽静雅致,以观鱼为主。


南部依山而建一座宏大的藏式寺院——昭庙。这是乾隆年间为了迎接班禅入京朝圣而建,同样的建筑在承德也有,那就是外八庙中的须弥福寿之庙。回想曾经去过的须弥福寿庙,对比眼前的这片废墟,似曾相识又恍若隔世。只有那座壮观的琉璃坊,那个似是而非的残破的红台,那座残存的琉璃塔,还印证着这不同地点且如出一辙的活佛行宫。

心痛的感觉,到了香山寺就尤为强烈。从山脚下散落着的明显的牌坊支座,行走在小径中散落在草丛中若有若无的石构件,直到寺院顶端石屏以及尚能远视的,却仅剩础基的青霞寄意楼,应该不难看出,当年这里拥有多么宏大的规模,当年这里拥有多么旺盛的香火。自侵略军的一把大火后,如今只有残存的石构件尚能告诉我们昔日的辉煌,只有见证了这一切的劫后余生的听法松,才能借着风儿低声哀泣。由此联想到,要研究敦煌必须去英国的无奈;联想到国内文物馆藏总和竟然不足其他国家的中国文物拥有量的几分之一的事实;联想到侵略国家拿着抢来的东西再转手拍卖,这就不是痛苦、愤慨两个词就能表述的了的了。

香山寺遗址边的双清别墅,是当年未入京前,中央机关驻地之一,也是目前开放的景点之一。也许当年伟人们,也曾漫步这片废墟,会用这样的事实来激励广大的干部战士,来加倍用心地使国家富强起来吧?

以下是摘录《北京园林史话》中关于静宜园的部分介绍:

静宜园位于北京西郊香山,清代北京西郊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园林总面积一百六十公顷,山势陡峭,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香山自金代开始有较大开发,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曾在香山建大永安寺及行宫。元明时期续有营建,但均未有较大的扩展。清康熙时开始修缮佛殿并建行宫以“避喧听政”;乾隆时进一步进行大规模营建,乾隆十年(1745年)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于林隙崖间增建殿台亭阁,修建宫门、朝房,加修了一道周长十余里的外垣,形成规模宏丽的皇家行宫苑囿,并赐名静宜园。

静宜园园墙有内垣和外垣,园内共二十八景。自勤政殿至雨香馆为内垣,共二十景,有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香岩室、霞标橙、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自晞阳阿至隔云钟为外垣,凡八景,有晞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崦、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八:“此外岩壑室宇以名著者,则有:洗心亭、净凉亭、胜亭、倚吟室、画禅室、香林室、太虚室、碧峰馆、迟云馆、雨香馆、学古堂、超然堂、妙高堂、含清堂、正凝堂、旷真阁、来芬阁、清寄轩、妙达轩、泽春轩、延旭轩、旷览台、韵琴斋、怀风楼、鉴空楼、栖云楼、畅风楼、松坞云庄、琢情之阁、试泉悦性山房、得一书屋、山阳一曲精庐、欢喜园、天池、梯云山馆、融神精舍、云岩书屋、养源书屋、翠微山房"。

外垣之北别垣内佛楼为宗镜大昭之庙,门东向,建琉璃坊楔。前殿三楹,内为白台,绕东南北三面上下凡四层。西为清净法智殿,又后为红台,四周上下亦四层。昭庙之北度石桥为正凝堂,堂北为畅风楼。正凝堂迤北为碧云寺,山门东向。度桥为天王殿,复逾桥为正殿,为次层殿,后为三层殿。又后为金刚宝座塔院,院前白石坊座一。碧云寺南为罗汉堂,后为藏经阁。碧云寺北为涵碧斋,后为云水态,为洗心亭,又后为试泉悦性山房。”

静宜园的园林布局有别于其他园林。景观以山为主,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香山的景点可划分为三个景区,即东北景区、东南景区,西北景区。

东北景区
此区景点不多,仅包括昭庙、碧云寺和正凝堂及眼镜湖。北门附近有小湖,水面被分为二,形似眼镜,故名眼镜湖。湖北岸山坡叠石造景,一虹流泉由山洞流出,形成小瀑布,有“水帘”之称。它的北边有香炉峰,顶峰有两块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

由眼镜湖往西,可达正凝堂。这是一座水庭园林,即见心斋。这个景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几经修缮,是香山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院内山石、廊榭、楼阁参差错落,转折有致,布局活泼,古松翠柏掩映其间。
见心斋倚别垣之东坡,地势西高东低。园外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山涧环绕,园墙随山势和山涧的走向自然蜿曲,逶迤高下。园林的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以建筑围合的水景为主体,西半部地势较高,则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一山一水形成对比,建筑物绝大部分坐西朝东。

东半部的水面呈椭圆形,另在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的水口,宛若源头流水无尽之意。随墙游廊一圈围绕水池,粉墙漏窗极富江南水庭的情调。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带周围廊(彩图59),其西北侧以曲尺游廊连接一幢楼房,坐北朝南,则是登临西半部山地的交通枢纽。水池的东岸建一方亭,与见心斋隔水相对应,但稍偏北,便于观赏西岸之全景。

西半部是建筑物比较集中的一区。一组不对称的三合院居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北厢房即作为东西两部分之间交通枢纽的楼房的上层。三合院的北侧为两层的畅风楼,前临山地小庭院,既是全园建筑构图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园景和园外借景的观景点。南侧和西侧的山地小庭院各以一座方亭为中心,点缀少量山石,种植大片树木。

昭庙位于见心斋东南,只一桥之隔。清乾隆帝为迎接西藏班禅来京“祝厘”,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香山择地建宗镜大昭之庙,通称昭庙。庙门东向,门前小广场建琉璃牌坊一座前殿三开间,位于台上,绕东南北三面上下凡四层。其西为清净法智殿。其后为红台,亦四层。庙后山坡上建有八角七层密檐琉璃塔一座,下层为砌石基座,每面刻佛像一尊。塔形与承德外八庙的琉璃塔相似。

东南景区
此区是香山静宜园的主要景区,也是宫廷区所在。香山二十八景中,本区占十多处。主要景点和园林建筑有虚朗斋、双井、香山寺、绿云舫、璎珞岩、翠微亭、丽瞩楼、青未了、栖云楼、来青轩、驯鹿坡等。
静宜园东宫门外设城关二座,关内东西各立牌坊两座,中架石桥,下为月河、渡桥,宫门五开间,左右朝房各三间。入宫门迎面为勤政殿,殿前有月河,殿倚山而筑,五开间,南北设配殿。宫门区西南不远,有虚朗斋,现改建为香山饭店。
香山寺位于香山南麓,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6年),名永安寺,又称甘露寺,乾隆时改称香山寺。寺门东向,前有牌坊、古松掩映,有“听法松”一景。山门内有婆罗树,南北设钟楼鼓楼,上为戒台坛,内正殿七开间,殿后厅堂名眼界宽,后有六会楼三层,后山上有楼宇上下各六楹。寺院依山势而建,层层而上,正中百步石级串联着五座大殿,很有气势。寺毁于庚申之役,遗址上尚存大石屏一座。
双清在香山寺以南山腰中,原有两股清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双清”二字。

西北山地景区
有玉华岫、森玉笏、香岩室、霞标磴、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晞阳河、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崦、隔云钟等景点,有朝阳洞和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还有阆风亭和多景亭。
西山晴雪位于香炉峰下,地势开阔,可一览全园风光。森玉笏位于西山晴雪以东。山坡上,一块巨石峭然耸立,石上刻乾隆书“森玉笏”三大字。此处山势与四境不同,横峰侧岭,奇涧曲径,峻峭石峰,嵯峨争立。乾隆作诗赏曰:“冈纷合沓、峻岭郁嵯峨、俨若千夫立、森然万玉罗,色无需藻绘,坚不受砻磨,山伯朝天阙,圭璋列几多。”

玉华岫踞森玉笏不远。在森玉笏东北半山上有玉华寺,山门东向,正殿三开间,殿西南的厅宇便是玉华岫,其东为皋涂精舍。
芙蓉坪所在地势很高,与西山晴雪处于同一高度,暑天凉爽,四周丛林密茂,院内种有青竹,环境幽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