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丰台区游记

丰台区游记

黄肠题凑——大葆台

在北京的西南角儿——丰台区境内有一座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也许你第一次听说,可旁边的世界公园好象很多人都知道呢。其实,这座汉墓在考古界很有名气,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典型的“黄肠题凑”王墓,好象还是面积最大的,填补了西汉葬制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黄肠题凑”木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奇观。这个墓还有保存完整的车马殉葬,也是国内仅见。这里还是我国第一座在遗址上原地建成的博物馆,这点很重要,比如我以前贴过的汉广陵王墓,虽然同样是“黄肠题凑”,就因为给陵墓搬了个家,与世界文化遗产失之交臂。

大葆台,原来叫宝台,有两个高大的土坡,我发现了,在中国叫什么什么墩啊,什么什么台啊,什么什么堆啊的地方,你就挖去吧,没准就挖出个古墓来,1974年6月,当时的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厂请来了北京市地质勘测处进行勘测,想就着这两个土坡挖坑儿深层埋藏储油罐。然而,在钻探勘测的过程中,地质人员发现了土坡深处的土层里居然埋有木炭、白膏泥和很多古代钱币。为什么呢?他们就向文物部门报告了,大家都联想到了1972年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因为那次现场也有木炭、白膏泥和钱币!

1974年8月,大葆台古墓发掘组开始了对大葆台古墓的正式发掘,两座古墓之上都有高达6、7米的夯土层,当考古队员们挖开夯土层之后,大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墓穴周围有大量的木头,它们以错综复杂的形式排列交织,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发现这样的墓葬,而且,越往下清理条木越多,而且多向外倾倒。这些条木开料非常规整平直,表面打磨得都比较光滑。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木料在2000多年后还散发着清香。墓室四面都是用条木层层垒起,头向内,形如木墙,南面正中有门。经过清点,这些条木总数约15880根,相当于122立方米木材,9 0 厘米长、1 0 厘米宽、1 0 厘米高的统一规格制作的黄褐色柏木枋,叠成高3 米、总长4 2 米多的地下木墙。各层黄肠木之间无榫卯固定,但堆垒十分坚固,似同石墙一般。地下墓室呈“凸”字形,由墓道、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室、内回廊和后室组成,总面积4 0 0 平方米。

当时的挖掘组成员们面对用这么大量木头垒起的四面木墙,茫然不知何物,为了揭开这个奇怪墓葬的谜底,专家们翻阅了大量的古籍。这时,《汉书 霍光传》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史载,霍光死后,皇帝赐他"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后来据三国时期魏人苏林对“黄肠题凑”一词作出了如下注释:"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据此可知,"黄肠"是指材料和颜色是柏木黄心;"题凑"是指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木头的端头向内。与发掘遗迹对照,不管哪个方向的木墙,它的每根条木的端头都是向内的。而且经鉴定,这些木条正是柏木的心!“黄肠题凑”一词早在2 0 0 0 多年前的古文字书上曾出现过,但多少年来,人们从未见过“黄肠题凑”的实物,更不知其意,这座汉墓的发掘,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后经考据,这是西汉燕王(或广阳王)刘健墓及其王后墓,也就是汉武帝的孙子和孙子媳妇儿,王墓南向,为土坑竖穴墓;墓上口南北长26.8米、东西宽21.2米,底口长23.2米,宽18米,深4.7米,向南开有30多米长的墓道。墓为木结构建筑,由墓道、甬道、外回廊、内回廊、前室和后室等组成。墓室的中心是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棺椁五重,二椁三棺,是“天子之制”。据介绍,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今北京地区在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时期分别隶属于广阳国、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这座古墓所在地在当时属广阳国管辖。有关西汉燕国诸王的陵墓,历史文献记载不多,因为没有证明死者身份的文字的东西出土(如印章、竹简等),这仍然只是推测。

被盗过,出土了陶、铜、铁、玉、玛瑙、漆器、丝织品等400余件,其中不少是价值很高的精品。

丰台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丰台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