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房山区游记

房山区游记

只在此山中——石经山[五]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唐时名涿鹿山,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位于房山区境内,在云居寺东二里处,山腰处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历史上佛教传入我国,曾遭受两次“劫难”,南北朝时两度废佛教,诛沙门,毁经像,为避免再出现类似劫难,北齐时南岳僧人慧思,发誓将佛经刻于石上收藏,因此就有了这些气势恢宏的佛教大藏经石刻 。

据考,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慧思的弟子僧人静琬承遗志,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相关于静琬镌刻石经的文字记载,最初见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吏部尚书唐临所著的《冥报记》,其中记载“幽州沙门释智苑(静琬)精练学识,隋大业中发愿造石经,以备法灭。继而于幽州北山,凿岩为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更为磨写,藏诸室内。”

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刚爬上石经山,就见一铁路,京原路,那些老照片有的就是修铁路时候拍的,

山不在高,有经则名,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花都见证着过去,班驳的山路上,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走过。

好多景点都把山石附会成神话传说,这里也不例外,他们说这山顶象佛头,其实,比起这个佛头,更大的佛在那些刻经人的心中

他们心中的信念,就象那些悬崖上的树,顽强的生长着,把刻经这样感觉很无聊的事,做了1000年,做的如此宏大。

旅游的三陪真的重要,第一次来,我那三陪不愿意走路,近在咫尺的地方都不来,让我遗憾了两年,玩伴真难找啊。

在半山腰,仰望,看,那就是藏经的地方,分上下两层共9个洞,但只有雷音洞开放,其他的石门紧闭

书法家董其昌的题字

扒石门,冷风袭人,黑区麻区看不清楚,把相机探进去,拍了一看,震惊!

井边的佛

如果说,悟到什么?只有两个字——坚持,是这两个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美丽的一笔。

房山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房山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