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咸阳游记

咸阳游记

陕西 礼泉(唐建陵)

前往建陵的山路

     唐建陵是唐肃宗李亨陵墓。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以山为陵。东与九旧街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其建制如昭、乾、定、桥、泰诸陵,依山凿石,陵饰亦如之,只是各类石刻,体型略小,但雕刻技巧,超过上述诸陵。因沿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游人较少,为保存陵饰石刻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 1956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爆发"安史之乱"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756~762),为了平定藩镇的叛乱,借兵回纥,于至德二年(757)秋,收复长安、洛阳。由于任用宦官为观军容使,致使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忧惊而死,葬于建陵。

建陵全景 

     建陵依山为陵。陵区由陵园、下宫及陪葬墓区等组成。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矩形,陵区周围20公里陵墓现已非原貌,屡遭破坏,但陵园四角阙址尚在,以四隅尚存角楼基址间距计,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狮1对,筑阙台1对。朱雀门外设神道,长763米,其南端筑乳台1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驼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陵园西南2.2公里有一处长110米、宽70米的建筑基址。当为下宫遗址,与《长安志》“下宫去陵五里”所载基本吻合。陵园南偏西约2公里为陪葬墓区,原有封土6座。1961年调查时尚存3座,今复查,两座已无存,仅余汾阳王郭子仪墓1座,亦近夷平。

     陵园内原有石刻数处,4门有石狮各1对,朱雀门外有石人10对、石马5对、鸵鸟1对、翼马1对、华表1对,玄武门外有石马3对。

 

首次发现的罕见毛坯石人

     唐陵考古队在对唐建陵勘探时,首次在唐代陵园区发现了毛坯石人。首次发现的3件毛坯石人,分别是武官造像,文官造像翁仲还有一件是牵马人。据推测形成这几件毛坯石人的原因可能是毛坯在加工的过程中被损坏不能进一步加工,或者是陵墓前的石人像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数量,这几件未完工的石像最终被工匠丢弃。

华表(一)

华表(二)

    神道石刻东西列间距160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95米,华表高5.5米,石座埋人土中,未计算在内。华表上已不存在。桥陵华表的石座上所雕十二瓣覆莲环座,而代之以微凸圆盘环座,建陵华表上部的仰覆莲之间的莲珠也变得较小。

翼马(一) 

翼马(二)

     建陵的一对冀马,位于石望柱北28米。翼马身长2.40米,身高2.45米,形制与其它陵的基本相同,唯其翼翅的三长翎尾端卷云纹更为突出,翼马身驱变得较小,除了和其它陵墓石刻的冀马一样在前肩雕双翅外,再无别的雕饰,但从侧面看屹然而立从正面看跃然欲驰,其雕刻之精致在诸唐陵中最为突出,使人不能不叹服,诚为高超的艺术品。

鸵鸟

     鸵鸟位于翼马北32米,鸵鸟身高1.19米,身长1.40米,头颈弯曲折於翅外中部,其毛羽清晰,犹如鳞状,头较大,眼突出,尾发达。

石马

     石马位于鸵鸟北32米,每对石马南北间距30米。石马身长1.90米。身高1.80米。唯其于颈下系一圆球状铃,这在唐陵的石刻中是罕见的。每马前左方各有牵马石人一个,均系武士装束现均已残。

 石人位于石马北32米,每对石人南北 间距30米,石人身高2.5米。东文西武,形制同泰陵。

   从建陵的石刻风格来看,普遍较以前唐诸陵体型略小,制造也稍粗疏,与陵墓的比例也不相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由盛而衰的状况。总的来说,建陵是中唐时期帝陵的代表,文物不仅叹为观止,保存也最完好唐代石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建陵石刻当之无愧。

石狮

       今陵园内残存石刻有石门狮8只,每只石狮高1.50米、宽0.90米,石狮雕刻极为精细,肌肉强劲。

远眺太宗昭陵

神道中间的大沟

  由于一千多年的水土流失,陵区内横贯南北两条大沟,整个陵区的遗迹破坏较大。

 北院门

   北院门一条街位于西安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止西华门大街,长五百多米。唐代时,此街位于尚书省正门,明代称宣平坊,清代因巡抚部院署驻此街北端称北院,遂名北院门。这条听起来不似街名的街道,由于有鼓楼、钟楼光辉的映照,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称得上是长安城内最繁华最热闹的古“大街”。据史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临西安之时,也在北院门“行宫”住了些日子,北院门街也应运而生出了一些店铺和银号,给北院门这个地方增添了许多光彩。

    北院门石牌坊南北两面镌刻着的中国传统书法:南面正额是"人文荟萃",这是当代书法家陈少默的手迹,北面的楹联"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是当今书法家卫俊秀的墨宝,中间的大篆为刘自椟先生所书。

 西安 永宁门

    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墙上的无数青砖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它历经的风风雨雨和极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永宁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因其在城市正南方,于是西安人将之俗称为“南门”。永宁门之箭楼,是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的地方.

   在中国民间,百姓都认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向南面。南门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为以示诚心,永不开正南门。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