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咸阳游记

咸阳游记

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乾陵

游记都写成回忆录了,仔细想一下离去乾陵已经过去多半年了,不过很多记忆还是无法抹去的,但是谁又保证再过几个月不磨灭的,所以还是尽早记载下来存照吧。
 
最早知道乾陵是小时候历史老师讲过武则天的无字碑在乾陵,后来看过很多关于武后的电视节目,一直梦想亲身去看一下这座无字的丰碑。前年考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中出了一道题,中国哪一座陵墓葬着两位皇帝,当时就觉得非乾陵莫属了。而且这两位皇帝还都是历朝历代都承认的正牌儿皇帝。据说乾陵里的陪葬品就有800余吨之多呢。
 
从法门寺到乾陵也要开很长时间呢,我从法门寺出来后买了包儿饼干(因为一直没有时间吃饭),在车上吃了,然后又睡了一觉才到乾陵。
 
能看到乾陵的时候,司机就提醒我看远处乾陵的形状,我一看大吃一惊,就像一个披散头发、双峰饱满的女人仰卧在那里,头就是乾陵本身,双峰是乾陵南面对称的两座小山丘,而且山丘上最近各建了一座阙楼,被司机谑称为“乳头”。公路转了几弯,我们就上了南北方向的司马道,此时在看乾陵,发现我们好像就在那女人(应该就是武后本人吧)的腹部向头部进发,而乾陵气派的神道就嵌在“武后”的乳沟内。

这张是网友从乾陵山顶上照的。

后来看书上上,“武后”阴部的位置还有一股不绝的清泉呢。由此可见山川河岳都在千年中称颂武后的伟绩。我觉得中国甚至世界的女权运动机构应该以乾陵为圣地,每年的国际妇女节在这里举办祭祀则天皇帝的活动。
 
除了我的门票,如果为车再交10块钱,车就可以一直开到乾陵神道的南端。乾陵的神道南北向笔直延伸,两侧有石马、石鸵鸟还有十对“翁仲”雕像(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传说他身长1丈3,英勇善战,秦始皇令他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犯咸阳时,远见到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所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经过唐代知道明代,南京明孝陵也有翁仲像,但是北京十三陵总神道却没有翁仲的雕像,原因还有待考证。)
神道的背面有两座阙楼的基础,据说原来上面都有壮观的砖木建筑,因为多年战乱沧桑已经荡然无存。阙楼一东一西矗立在乾陵前,东侧阙楼前就是著名的无字碑了,碑身由一整块青石雕成,高7.53米,重98.8吨,碑首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唐代立碑时一个字都没有,宋朝后才有人刻到此一游之类的俗作,直到明朝。无字碑阴阳两面原来没有碑文,左右两侧却刻有升龙图,即一面一条腾飞的巨龙,不知是不是唐代原刻。
与无字碑相对应的西侧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碑文为武则天起草,唐中宗李显(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手书。碑身由七部分组成,俗称七节碑。
两座阙楼的北侧各有六十一番臣石像,象征过去臣服于大唐的国家派使臣守护皇陵,后来番邦进占长安后,觉得自己国家的人为大唐皇帝守灵是耻辱,于是把这些石像的头全部砸掉了,所以今天所有这些石像的头都是没有的,有的还剩下半个头。还有说是因为地震震掉的,好像不太靠谱。总之六十一番臣无头案还是无头案。
六十一番臣再往北就能够看到一对儿雄伟的石狮子了,听别的导游介绍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对儿石狮子了,而且唐朝的狮子非常威风,可见当时人的心态。
子后面原来应该是棂星门、享殿等一系列地面建筑,但是现在都荡然无存了,只留一片平台,又很多旅游商品小店设在这里。平台上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源所写的“唐高宗乾陵”,另一块则是郭沫若于1963年3月所写的“乾陵 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墓”,突出了则天皇帝的地位。
 
乾陵依山为陵,本来是可以攀爬上去的,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对古代皇帝有些不敬,于是没有爬,有很多当地人还在兜揽生意,让游客骑马上陵,更为不敬了。不过在平台上买了一个布老虎,摊主是位当地老大爷,满脸的皱纹只在照片里见过,特别不好意思的是,我问他布老虎多少前一个,他说六块,我随口就还价说五块,弄得淳朴的老人家很尴尬,我也很尴尬,一块钱还跟人家侃价,实际就是养成习惯了。后来还是6元钱买了一个。这个布老虎和单纯红色或黄色皮毛的布老虎不同,它用的是虎纹布作的老虎皮,比较逼真。回京后送给一个特别喜欢布老虎的上海姑娘了。
 
离开乾陵前还在乾陵邮局买了两本介绍乾陵和陕西的书,每本书上都盖了十个邮戳,每个邮戳除了有当天的日期外,还有一位唐朝皇帝的像。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