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汉中游记

汉中游记

穿 越 留 坝

  凤县赏过“月光之城”,向南前行穿越留坝。时间虽然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张良庙的藏文掖宝、仙气缭绕,紫柏山的浓绿苍翠、浮云飘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叫人久久难以忘怀。

  离开凤县沿着312国道越沟翻山,一上柴关岭就进入留坝县境。蓝色路政标牌矗立在公路上,使没走过这条路的司机也是一目了然。山垭口矗着一座碑亭,亭中石碑上书“柴关岭”红色大字;石碑立于民国廿五年,距今已七十余年。亭外还立着一通碑石,当代“楷书王”­­----宝鸡著名书法家任步武的字刻在上面。

 其实,再往前50米,路右面山崖上的“柴关岭”三个大字更是夺人眼目。此处风景虽美,但张良庙名声诱人,催人驾车赶紧下山。走了不长时间,一处簇拥在青山绿水中的楼台亭阁建筑映入眼帘。

张良庙藏文掖宝、发人幽思  

 下车来到张良庙前,就觉得这座庙宇气势不凡。一座青灰色的正方门楼坐南朝北,有9米多高,重檐叠墙,券拱飞角,端庄肃穆。正中的券门楣额上,有一通砖匾,上面书写着“汉张留侯祠”五个大字。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博浪一声震天地,下联“圯桥三进升云霞。”称赞张良椎秦和黄石授书的佳话,当然这也是张良庙的立庙之宗。

  祭奠张良的大殿,在大山门右侧的二山门之内。来到二山门前,檐柱上的楹联引人驻足:“知足知机,黄石素书酬大知;克谦克让,赤松仙踪仰高风”。上有一块大匾,横书“帝王之师”四个白色大字。大殿院内有一所拜殿券厅,把大院分成前后两个部分。而拜殿券厅内,陈列着许多碑刻,歌颂张良与黄石公的功德和业绩。在拜殿前的碑刻中,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石刻惹人瞩目:“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山古来稀,设黄石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拜殿后的张良大殿巍峨壮观,气势轩昂,宫殿之上挂一巨大横匾,上书:“相国神仙”四个撼人的大字。这大殿内供奉着张留侯金光闪烁的贴金塑像,举目看去,只见张留侯端庄肃穆,谦和聪慧,大度超然。这自然是张良庙的点睛之处了。

  张良庙与一般的庙宇不同,就是庙宇和紫柏山浑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簇具有悠久文化意义的山景风情。出了大殿院后的右门,便进入一幽静的花园。院的深处有个六角班爪的石亭,上写着“拜师亭”。在拜师亭外,巍然矗立着一尊巨碑,上书“英雄神仙”四个大字,我想其中的意思,可能说世上英雄很多,神仙也不少,但是只有张良将两者共俱一身。 拜师亭后有一条山路通向后山,沿路向上,经过一道窄窄的汉白玉石栏的“云梯”,便来到“授书楼”。这是张良庙的最高处,也是最神秘的地方。站在楼上凭栏眺望,四周青山展翠,红黄艳娇,风细流长,纤尘不染,确是一方难得的神圣宝地。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到此题辞赋诗,发绵绵之幽思;作为一个四方游走的过客,我只向大家介绍庙内的三样宝物。一是石鱼,从授书楼折下来,沿另一条石径可进入翠竹园。这里有一个尾部形态逼真的石鱼伏贴在石崖上,人们称之为“跃来金鱼”。据传这条石鱼是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所化,因为他崇敬张良高尚的人品,特来此地和张良作伴。伶牙俐齿的导游总对游客这样说:“摸摸鱼头,吃穿不愁;摸摸鱼背,荣华富贵;从头摸到尾,一生不后悔。”

  二是石牛,伏卧在翠竹园深处的地上。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后,在紫柏山上修建师堂,尊老子为祖,终日烧香诵经;老子知道后非常高兴,便派他的座骑青牛来此传送经书,相传张良庙的这尊石牛就是老子的座骑所化。来此旅游的人无论是想学牛的“执拗”还是想沾大涨的“牛气”,很少有人不和这尊石牛合影留念。

 三是“拐拐竹”,更是张良庙的宝物之一。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尺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竹子为什么弯,至今还是一个谜。一说老子青牛送经走到此地路遇狂风,把经书吹得满地都是,化作根根青竹;因为风太大,竹子刚出土便被吹弯,所以张良庙的竹子都是弯的。有人演绎说竹子是张良的人生写照,他前半生委曲求全,是为了实现亡秦灭楚的誓愿;后半生功成身退,是因为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对于一个人不管怎么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抛弃名利,不被世俗左右,寻求一种坦荡的生活,便是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张良作为一位历史人物,能够淡化功名,独自驾御自己,真是超群拔俗、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

紫柏山闺中深锁待人识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城西北15公里,原名西城山,又名龙如山;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山有九十二峰、绵亘数百里,集名胜古迹、秀丽风光、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瀑布温泉、矿产资源、原始森林于一体。境内悬崖峭壁,洞深莫测,坦荡天涯,雾霭蒸腾,其秀美景色尤如一副壮美的画卷。20多年前,我自宝鸡去汉中途中,从它的身边走过,领略过它的风采。可是,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开园仪式、紫柏山客运索道竣工仪式和中国栈道第一漂启动仪式直到今年4月29日才举行,留坝这位漂亮姑娘在闺中锁得也太久太深了吧!

 紫柏山系秦岭主峰太白山一支脉,海拔1000~2610米,山势巍峨壮观;气侯凉爽湿润,年平均气温6~12℃,最高气温21℃。自然风景群峰巍峨峻峭,层峦叠翠。紫柏山为侵蚀强烈的灰岩亚高山,广布的石灰岩和比较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相结合,剥蚀作用强烈。同时由于新构造上升运动使紫柏山被抬高并发育成古岩溶微地形的夷平面,这在当地被称民间称之为“坦”。自古就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之说。位于 2600米以上的紫柏山坦,也就是“天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山岳景观。其主要特点是位踞山顶,形状如盆,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到百米不等,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无底洞”或甘甜丰美的泉水。天坑中多奇花异草,少乔木。人们把这些天坑按其特点分为长青坦、锅底坦、牧羊坦、卧云坦、迷魂坦、贝母坦等,并赋以美丽动人的传说。紫柏天坑,世界地质史上一大奇观,正待游客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李擐南巡,途中到紫柏山游览,把这座山取名“御爱山”。的确,紫柏山东险西秀,南奇北绝;崖岩潭洞,世稀罕见,神物典故意趣横生,成为历代隐士出没,真人坐禅,游客云集之地。既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誉,又有“留侯避谷”之闻。特别是宏大的洞廊、石柱、石笋、清泉、暗流,这一独特地貌和生物群落以及奇风异俗,构成“紫柏山奇观”,极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理想的旅游、探险、度假、避暑、休闲胜地。

  慕名而来,山门已经建好,门楣还未题写。驾车进去,沿路沙石、水泥堆放随处可见,似乎还在建设中。冷不丁冒出一人,手持一沓票,每人40元,要售门票。我以为,此山还在建设中,还是缓收门票,或门票打折,主要是先吸引人来。

  此山远离西安特大城市,远离高速公路,人们敬畏“蜀道之难”很难专程走到这里。留坝应该向凤县学习,想一些办法开门纳客,变“叫人来”为“人要来”。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包括咱们陕西一些县市都在分派旅游券,留坝能否借暑假即将来临之际,在紫柏山来一个免费游览呢?名气打出去了,何愁没有人来,何愁卖不上门票?

 否则,紫柏山好,何人来赏? 

 山深物产丰  城小民风淳    

  留坝县境内山岭陡峻,垂直高差大,河谷深邃,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形成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境内野生动物达410余种,其中常栖飞禽类27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毛冠鹿、金钱豹、羚羊、苏门羚、林麝、鬣羚、豹猫、熊、灵猫、大鲵、蝾螈、白冠长尾雉、血雉、大鸨、白肩雕、红腹角雉等;全县林地面积181673.71公顷(272.5万亩),占总面积的92.8%,森林覆盖率86%,人均林地4公顷。树种以红桦、栎类、山杨、冷杉、华山松、油松为最多,大部分为天然林。

  林产品极为丰富,盛产板栗、核桃、猕猴桃、天麻、生漆、杜仲、食用菌等林副产品。俗称“山珍”的菌类资源有乳菇、柳针菇、平菇、红菇、冬菇、裂褶菇、侧耳、金线菌、猴头菌、木耳、羊肚、多孔菌、口蘑、喇叭菌等21属300余种,极具开发价值。特别是以留坝命名的“留坝香菇”,被列入陕西省优质产品名录。

  车行留坝境内,公路两边随处可见养植的香菇、木耳。随行的同事都是大城市长大,从小吃着木耳,但没见过木耳怎样长成。这次山里穿行开了眼界,跑到木耳架前仔细端详,评说;不但用手摸摸,甚至撕下一片放到嘴里尝尝,可算长了见识。由于不懂什么样的木耳算是好的,反复跟当地老乡顶对,惹得老乡每每发急,也只是说一句“我们山里人是不说假话的”。回到西安,买回的木耳用水一泡,一瓣发的老大,吃到口里肉厚厚的很爽口,也才知道了留坝老乡的地道、淳朴。

  我们进到县城,不走新开的街道,专拣老巷子钻。你说这巷子的年身有多久远,40多年前文革时写在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还赫然可见。我们正准备和这文物拍照留念,没想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婆缓缓地往镜头里蹭,憨态可亲,干脆被我们拉了进来。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们知道留坝全县总人口只有46294人。县城很小,只有三两条街道,大家彼此都认识。我的一位同学前多年从省上到留坝挂职当副县长,已调走两三年了;这次我在县城问路,随口提起这位同学的名字,不想那位中年农民还竟然知道。

  留坝民风淳朴,从当地“吃刨膛”风俗可见一斑。每年腊月,春节来临之际,是留坝农家杀年猪的红火日子。天刚麻麻亮,山村里就会传出被宰杀的猪嚎叫声。经过一番忙碌,等到收拾停当,宰猪户在吃晌午饭时必然要请来三亲六友,左邻右舍,炒上新鲜猪肉,焖、炖、炸、煮猪下水,端出一桌子拿手好莱,大家饮酒尝鲜,饱餐一顿。人们把这叫吃“刨膛”。

  吃刨膛的人多少,也是主人家人缘好坏的一个标志。因此,主家定好杀年猪的日子,便对隔壁近邻和亲朋好友提前打招呼,尤其对医生、老师、干部等吃“官饭”的朋友,主家早几天就会故意找个理由,说自己家里有事,要他帮忙,这算是发特别“请柬”。杀年猪当天,主人还要打发娃娃再次一一相请,扯胳膊拉腿,非请到不可。 

 

汉中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汉中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