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汉中游记

汉中游记

汉中之行(一)

    汉中,位于秦陵的南部,人称西部的小江南,这里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汉中以南就属于以气候作为定义的南方了。此行是我在陕西的最后一个计划景区,把汉中留到最后的原因是我下一站就是成都了,汉中同样也是盆地,离四川仅一线之隔,也属于典型的辣乡,就算是为我去成都之前做一个Trial run。这样心理就比较有底了。汉中之行的感受综合起来就是面皮好吃,景色瑰丽,感古伤怀。
 
    此行的目的地有3个,分别是位于勉县的武侯祠与武侯墓和位于汉中的拜将台,以及著名的石门水库和那儿难于上青天的古栈道。内容不少,所以篇幅大小连自己都不确定,于是就在标题中加上个序号,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站:勉县,勉县位于汉中的西南面,离汉中不远,但是西安有直接到勉县的高速客车,行程一共是4个小时。到南客站乘坐。

到汉中的高速大巴,这是我在陕西坐的最好的大巴了 

    可别小看路上这4小时,其中至少有3个小时都是在秦岭中穿越,西汉高速上的秦岭一至三号隧道都在5公里之上,所以整趟车都不需要爬坡下坡,直接一头就钻向了群山,一路上的隧道山洞是数不胜数,在公路上开个10来分钟就一个隧道,隧道内的时间又特别的长,两边景色出了一片翠绿之外再无景致,以我这种已经练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神功的奇男子来说,在秦岭中不消30分钟就已经进入梦乡,但是好像梦到的居然也是在过隧道,可能是在半梦半醒之中吧,当穿过最后一个隧道后就直接到了汉中,隧道的黑洞向后退去,迎接光明之时,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越过车窗那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但又绿得不能再绿的农田,时值阴雨,所以远处的农田上有青烟拂过,青砖绿瓦的农舍,我一时间之间陷入一种错觉,真以为自己回到了熟悉的江南。

抵达勉县停车场时已经阴雨密布


    到了勉县,下车第一件事儿是?看景点?不是。吃饭?不是。那是啥?嘘嘘呗,这都没猜到,显然刚才没有认真,略过了我介绍神功的那一段。勉县的停车场,一个从来不打扫的厕所,哦,正确的称谓应该叫做“茅坑”,也要收费3角,过份了。抵达勉县的时候雨势开始逐渐变大,且一阵一阵的,很冷,决定先把饭给解决了再说,于是就冒雨走到一个小巷子里头就座,来汉中吃什么?面皮儿呗,剩下几顿饭我都是指着这个过呢,来之前朋友提醒说汉中放辣猛,要小心,于是我直接就跟老板说不要辣子,老板也就照办了,当晚回到汉中吃面皮儿的时候却又是另一种反应了,到时候在做详细描述。汉中的面皮不是煮,也不是烧,而是蒸出来的,外表滑爽,内里有些黏黏的,上海话叫做:“nu”,加上不知道怎么调出来的酱料汤,那个味道。。。赞!

吃到的第一份热面皮 

    吃饱了就要上路了,没习惯做攻略,所以也不知道应该先去哪个,于是就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说去武侯祠多少钱?6块。太贵,5块就走怎么样?没想到老板居然死活不肯,一赌气不坐了,转身过来看到县里就有公交3路直达武侯祠的,于是就一个人在车站上等,过一会儿车老板就又过来了,我以为他是翻悔了,或者要劝我继续坐他的车,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发展的,老板过来以后就跟我聊了起来,同时也解释了为啥少1块钱都不行。顺便还提醒我等的公车站反了,要到街对面坐,看他这么友善,我就问他如果包他车全程武侯祠和武侯墓怎么算,他居然连算都不算,直接跟我说这样做不划算,因为武侯祠和武侯墓不是一个方向还是做公交要省钱的多,多么淳朴的车老板呀,一到汉中就给我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后来公交车上的卖票员也很热情。

蒙蒙细雨中抵达了武侯祠

    有朋友说了,既然你会到成都,那里有更有名的武侯祠,为什么还要来汉中的武侯祠呢?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而后查阅资料才发现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汉中的武侯祠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历史上最早建立的武侯祠;第二,它是当年刘禅亲命建立的,也就是唯一正宗的官方武侯祠。其他的例如成都的武侯祠是因为刘备葬在那里,而祁山的武侯祠则是巨多文人墨客在那里立碑述传的地方,目前在全国,大大小小有9个武侯祠,除了三皇五帝,孔子老子之外应该无人能出其右了吧。刚来到武侯祠发现有一队旅行团也同时到,拍照不方便,于是就收起相机,运用鄙人的“旅游心法第三重 - 道听途说”,啊,也就是俗称的“蹭导游”啦,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炒概念,再通俗的东西也得给它起一勇猛无比的名儿,最好带上英文字母,舶来品,那就一个“贵”。拉回话头,武侯祠不大,半个小时导游就带一队人走了一圈,然后旅行团就直奔购纪念品商店,而我则一个人重新回到了大门前,准备重新开始游览,忽然之间整个祠院归于宁静,唯有稀稀落落的雨水掷地声,忽而清脆,忽而密实,此时唯有我一人置身于这个千年古祠,再也没有第二个人,那感觉就像回到了千年以前,穿梭在楼宇与古树之间,凭吊诸葛孔明,27岁出得茅庐,历经27年的辅蜀生涯以后,回归尘土,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忠义之道,他的节俭清廉,共同谱写了他那伟大的一生。

古琴,诸葛亮的最大爱好,这是后来人供奉的

雨后的祠堂

古边门

史书记载此处一共64座古柏,目前已所剩无几,但都有千年的历史了

冯玉祥的手笔

这就是万民景仰的诸葛孔明了,左边是张苞,右边是关兴 

    在此有人问了,张飞、关羽咋不见了,为啥让他们的儿子来站立左右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张飞、关羽和孔明算是同辈,不可能为其守灵,这毕竟还是晚辈的活儿。

镇祠之宝 

    为什么说是镇祠之宝,请看这块匾额是没有落款的,而确有一枚印章在正中间,那是枚玉玺,而执此玉玺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清的嘉庆皇帝。武侯祠历朝历代都经过毁坏和修葺,所以到了嘉庆年间,由于陕川的白莲教盛行,后来被镇压,嘉庆皇帝认为是武侯在千年之后显圣,保佑大清,所以才修葺武侯祠,并亲手提此匾。

照规矩,殿后是宫,崇圣堂,这是灵魂安息之地

草庐

遥望定军山

这是在这里历史最悠久的碑刻,公元795年刻立

这是墨林,里面都是历来朝拜孔明留下的墨迹

整个庭院清心幽静,以竹为道

这是旱莲,这是要绝迹的植物种类了,因为其种子不能发芽

三月开花,我无幸赏花,这就是开花景象,粉绿相间 

    带着一丝忧伤与缅怀,离开了武侯祠,下雨天虽然不是旅游的好天气,但是却与祠堂相得益彰,加深了怀古幽思之情。离武侯祠不远还有一个马超墓,步行1公里即可。一定要来此地祭拜一下征西大将军,五虎将之一,西凉马超。

都没人看门,直接进入,免了门票

祠堂前树荫夹道

要比武侯祠简朴许多,但是不知道两边侧立是谁,不会又是关张两哥们儿吧

过了正殿,往后就是通向马超墓的小径了

马超墓 

    拜过马超就再坐公交回到县上,再倒公交去武侯墓。公交车在一个岔路口把我放下,指了一条明路就扬长而去了。

正门 

    武侯墓是孔明的墓冢,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并非衣冠冢,而是货真价实的孔明墓,而且在历史上也别无二义,于是后人就在此建起了陵园。来到武侯墓,情况正好和武侯祠倒了一个个儿,进去的时候游客稀少,但是当参观拍照结束后一连来了好几个旅行团,甚是庆幸,于是乎再次气运丹田,前腿弓,后腿绷,再次使出咱的独门绝技 - “道听途说”,好不畅快。

一进门就是池塘院落,美

这是明代建立的戏台,为诸葛亮祭祀

看对联中“山无樵采”,可见老百姓对这位军师的无比崇敬

前出师表 

    这篇前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而是民族英雄岳飞,当年他在祁山的武侯祠抄写了这一篇前出师表,这是拓片,当时岳飞遭秦侩陷害,英雄气结,于是越写越草,后面几乎不可辨认。出师表字字感言皆出于肺腑,且都是为国为民,据说只要是良臣,边读必然会边流泪,窃以为这样我们选干部就容易了,怎么?你想当县长,来先读一遍出师表看看,哦,有流泪,过关,于是乎政治局就成了演员们 天下。。。此篇出师表中最有特色的是全篇一共有13个“帝”字,但是岳飞每个帝字都用了不同的写法,堪称一绝。

这是两块墓碑,大的是明代,小的是清代,但是墓碑不在大小,而是是否有刻龙

两棵古柏仿佛关张二人守护孔明的亡灵

墓上有一颗参天古树 

    在这里要说两件事,武侯墓看起来很大,其实当年并不是这样,诸葛亮曾嘱咐在他死后也不要陪葬,仅有一棺能容身既可,身穿衣服也是平时简朴的穿着,坟就和野坟一样一个小小的土包就好,当时的确是这么做的。后来的老百姓由于带着对诸葛亮崇敬的心,于是非动盗墓之心之外还带来了家里的土,于是祭拜一次,就抹上一点土,于是乎他就一点点的变成了这么大的一个大土堆,感人至深啊。上面那棵树其实是叫做“黄朴树”,普及小知识,朴在这里应该读作po,第四声,很有可能我们被一个没文化的歌手糊弄了n年,失败。由于孔明的老婆叫黄月英,小名阿丑,所以说是他老婆在这里守护了他丈夫千年。

这是“木牛流马”,至今无人能够重构

祭拜丞相

    回县里坐的就是这种三轮,和车上司机聊得挺愉快,他跟我说了5.12当天的情况,地震时大家都站着路中央,看着大楼在晃呀晃的,看上去就要倒却没有倒,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当天是他生意最好,也是做得最不开心的一天,因为大家都在往广场上运东西,但是没有一个人笑,甚至连说话都没有,一片的沉默,我心想,到了成都,一定要去汶川看看。。。

    当晚能在汉中留宿,于是就坐车去汉中了,车票便宜,8.5元。到了汉中以后一看才5点半,就打车直奔拜将台。说到此处就要搁笔了,原因有二,第一,新浪的博客篇幅有限,超了不能发布;第二,还有半只超甜的大西瓜在等着我呢,不吃可是罪过呀,所以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汉中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汉中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