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甘孜游记

甘孜游记

从雅江到亚丁

9月11日。雅江—理塘—稻城,287公里。
理塘海拔高度4014米。稻城海拔高度3750米。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
一早起来,前往稻城。多云无雨。出城便是雅砻江桥,我们原先计划前往的二滩水电站就在这条江的下游,是我国二十世纪完工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江水很急,水量很大,也很浑浊。过了桥便转进大山,离开318国道,跟雅砻江只能是一面之交了。
出雅江县城以后路况不错,道路在森林中向前延伸。路两旁树木茂密,遮天蔽日,路边和树上残留着积雪,不时能看见远处被积雪覆盖的山顶。正如古人所云:“昨日穿去林,今朝过雪山;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一路弯陡坡高。在这里,我感觉出我的捷达王的高原反应了。以往三档能上的坡,现在需要二档才能上去。翻山的感觉挺好,绕着数不尽的弯道,不停的上啊,上啊,好像总也走不到头。一旦到了山顶,眼前豁然一亮,风光无限。接着就是似乎永远下不完的长坡。大约9时,到达剪子弯山,4659米,又一个新高度。

剪子弯山

山路
依然的兴奋,依然的新奇。峰峦重叠,逶迤连绵。清晰的雪线,把深蓝色的群山遮掩了一半。看着我们刚刚走过的道路弯弯曲曲,消失在不远处的山林中。真为自己骄傲,我们就是从那里上来的。
车行两小时,到达卡子拉山,4718米。这是我们此行经过的最高点。高山草甸,白雪茫茫,高原冷风,寒威凛凛。这里只有三种颜色。白色,云是白的,雪是白的。墨绿色,没有被雪覆盖的植物包括草甸和树林,都是墨绿色的。深蓝色,远处的山没有被雪覆盖的地方是深蓝色的,我真的很奇怪,那是树木的颜色,还是石头的颜色,应该都不是呀。举目四望,一片空旷。那远山,离我是三十公里,还是一百公里?目力所及,那里是天边!那层层叠叠的山峦,一层又一层。那山峦有多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将还在这山峦中攀爬。那纵横交错的沟壑,一道又一道。这沟壑有多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将还在这沟壑中前进。云是这样的低,山是这样的高,天地之间是这样的狭窄,而人在这里,只能是渺小!如果有人在这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的回答,那一定不是我。
山上很冷,风很凉。哦,我懂得了什么叫苍凉?苍郁的群山加上凉飕飕的风。什么叫苍茫?苍绿的群山加上白茫茫的雪!

卡子拉山
出雅江一路,很少见到有村寨,路上除了有道班以外,几乎没有居民。刚离开卡拉山口,见不远处有一片蓝色的房子,很是显眼。赶快叫老婆拿相机照相,这可是高山上的居民哪!谁知车到跟前,见一木牌上写着“军事禁区,严禁拍照”,细看只见雷达天线还在转动,是个空军的雷达站!老婆说别找麻烦。车过了营房,我还是停下来照了一张。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原,只有军人在这里默默的守卫,不如叫作生活,或者干脆说是生存。

高原雷达站
我相信他们即使看到,也不会怪罪我的。过去以后,我后悔没有进去看望他们。在这种“翡翠润客衣,春不到山顶”的地方,孤独是他们如影相随的伴侣。我理解他们。辛苦了,我亲爱的战友们!愿你们在这里过的愉快吧!
又走了半个小时,看到一块路标,“西俄洛乡”。我诧异!新都桥也叫东俄洛。从新都桥过来已经这么远了,有二百公里了吧,才看见西俄洛。这里的地名真怪。不知还有没有南俄罗、北俄罗!
一路下坡。下到坡底便是理塘。理塘县城海拔高度4014米。县城外有一座高大的藏式牌坊,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世界高城理塘”几个大字。理塘坐落在两条山脉中间一个平坦的草原上,理塘的藏语意思就是平坦如铜镜的草坝。这里应该是毛垭草原了吧。到达理塘时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好兆头。停车吃饭。继续牦牛肉面,这一路牦牛肉可要吃够了。

进入理塘
理塘的街道不长,路也比较宽,街上大多是二、三层的藏式小楼,主街道叫幸福路。幸福东路的路牌就在小店的门口。县城边上一个很大的加油站,叫雪域加油站,没有看见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加油站。饭后上路。
理塘到稻城的路在地图上标的是县道,但它比318国道要好得多。路面宽畅平坦,路上车很少,跑一百公里随便。一个字,非常很爽!路上不时有藏族小伙骑着摩托车经过,车上装着音响,声音开的极大。车把上系着许多飘带,好像骏马的鬃毛飞扬,看上去威风极了。不用说路旁的姑娘,就连我们开着车,回头率都是百分之百。看他那得意的劲头,大概用我的捷达王跟他换他都不会同意。

车内随拍
出理塘县城18公里,就是著名的扎嘎神山,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因山岩有自然显现的藏传佛教密宗六字真言而闻名。六字真言就是藏文的 “嗡、嘛、呢、叭、咪、哞”,一路上经常能听到这神奇的六字真言。扎嘎神山不算高,百米左右,一座孤零零的山包。整个山体上挂满了经幡,像无数面彩旗在风中飘扬。宗教的力量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扎嘎神山
这里的天真蓝,那是怎样的一种蓝啊!是湛蓝?是艳蓝?是蔚蓝?不,那就是天蓝,就是天空特有的蓝。蓝的让人心醉,真想带一片永远保存在身边。蓝的让人心碎,真想融化在那蓝天里(杜秋冬仁!)。蓝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天吗?
这里已经是毛垭大草原的边缘地带。漫山遍野的牦牛,显示着这里的富足。随处可见的帐篷,透漏着古老的信息。路两旁不停闪过的藏族村寨,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放牛的孩子们坐在路边玩耍,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们深红色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公路跨过一条河,桥头的柱子上写着“无量河大桥”,桥边有一路牌指向无量河水电站。这个名字很生疏,对照地图,这里应该是理塘河,也许这无量河是理塘河的上游吧。这一带是无边无际的高山草甸地貌。道路进入一条河谷。路旁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河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分布其中。可是奇怪的是路两旁的山坡上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说大概是以前河水很大,留下来的吧。可是越走石头越多,还越来越大。大的能有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并且是经过水流冲击形成的光滑表面。这应该不是河水形成的吧。我想起了冰川运动学说,是古冰川运动带来了这许多石头。在疑惑中前进。

山路弯弯

绿色高原
下午3点,到达兔儿山,海拔4696米。这里仍属理塘县管辖,理塘路政在兔儿山路牌下方又加了一个小牌子,“坡陡弯急,坡长24公里”。

瞧,那只大兔子正卧在那里
公路左面大约二、三公里的山上,一直硕大的兔子蜷伏在那里,简直像极了。这真是造物主的杰作。兔身肥大,两只巨大的耳朵向身后倾斜,那两只耳朵应该有30米长,甚至更多。用镜头拉近,甚至能看见一个小鼻子!真难以想象,大自然怎么有这样的鬼斧神工!我想如果有时间,应当上去量一量,那两个大耳朵到底有多长,抱着大耳朵照张相才过瘾。只能是想啊,还要赶路。这要想上去可不是一会的事。兔儿山主峰地貌和卡子拉山不一样,整个山体都是是黑褐色风化石堆积而成,没有植被覆盖,更让人感到荒凉。那只大兔子周围至少五百米内无草可吃,孤零零地听任风吹雨打,实在是可怜。想起千唐志斋张钫的名言,“人是过客,花是主人”。在这里,我们都是过客,那可爱的大兔儿才是永久的主人啊!

路边随拍
从兔儿山前行,不远处就是“高原湿地”和“青藏高原古冰帽”的标牌了。这里就是著名的海子山景区。我们的猜测果然不错,还算有文化。这里已是稻城县的领地。
海子山得名于分布在整个古冰帽地区的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藏族人把湖称做海子,山上的海子多了,就成了海子山。你真的难以想象,那一片片明镜般的水面,是怎样存在于这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如果说无边无际的乱石使高原充满凄凉而致怆然,那么这些珍珠一般的海子则让这里呈现出点点温情和生机。高原湿地很有特点,在高高隆起的山梁上,竟然有大片大片的浅浅的水洼,大小不等的石块遍布其中。远处被雪线分割的成两半的山峰,昭示着这里的高度。

雪山草甸
古冰帽更是绝世奇观,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下遗迹。在这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高原上,乱石密布,铺天盖地。你会奇怪,什么力量能把这样多、这样大的石块搬运到这里来,又这样均匀地洒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上,漫山遍野,一望无际。

是谁把它放在这里的
那些大一点的应有几十吨吧,那些更大的应有上百吨吧。那些巨石光滑的表面,是水流和时光的印迹!那巨大山体裸露出的断裂处,由厚厚的泥土和巨石共同堆积,是力量和气魄的展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几万、几百万、还是几亿年以前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完成这些作品是经过几万、几百万、还是几亿年的时间?我从心底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它把自己的力量用这样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它肃然起敬。我可以用我能够想起的一切词汇来形容它的存在:壮观,壮美;苍茫,苍凉;空旷,空寂;荒凉,荒漠;神秘乃至神圣,而这一切都不能表达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站在这里,兴奋之中莫名的感到一种孤独。举目四望,视野之内没有第二辆车,没有第三个人。阳光下的我甚至能感到一丝悲凉!
我再一次感到人的渺小!再一次的震撼!
海子山,古冰帽,请接受我的敬礼!

别着急,大家一起走
大约六点钟,进入海拔3750米的稻城。一过稻城桥就到了亚丁青年旅社,这是在日隆碰到的两个小伙子介绍的,说这里不错。没有犹豫就住下了。果不其然,标准间70元。干净,舒适,藏家小院,现代装饰。非常很好。
来到街上,洗车,吃饭。太阳已快落山,片片白云依然依附在蓝天上一动不动。最后的一线阳光透过白云的间隙,撒在城市的街道上,市中心的移动天线塔被照得发白。宽敞整齐的街道依然人来人往,走在街上就是一种享受。

稻城这小城还是很漂亮的
我们谁也不认识,街上的人谁也不认识我们。不用准备跟任何人打招呼,不用去想那些烦心的琐事。当然,还可以放心地拉着老婆的手,不用担心被熟人碰见的那一点点尴尬。这种感觉真好。
当地藏胞和旅游者的区别一目了然。除了装束,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皮肤,黑白分明,应该是这里的紫外线太强的缘故。不是一般的黑,非常很黑。有的已经接近非洲黑人。真是难以想像。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当地人普遍又高又壮。大概是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强壮的康巴汉子。
胖大姐餐馆,一荤一素一汤,28元。很实惠。
美好的一天。沿途风景最美丽的一天,翻过有标高的山峰最多的一天,到达海拔最高点的一天。
最使我纳闷的是,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平时身体孱弱的老婆竟然没有一点反应,这也真是天助我也!
今天心得:风景不在景点,风景就在路上!
9月12日。
稻城—亚丁—稻城,224公里。亚丁海拔4180米。
早上六点钟出发,前往亚丁。一个不祥的征兆,小雨。出发时,天还没亮,昨天已经问清楚了。尽管很多宣传资料都说亚丁如何需要住下好好看,我们还是准备当天赶回来。把好景色留给同志们看吧。
黑暗中路过波瓦山,海拔4513米,小意思啦!总共112公里的路程,有三段,大约20公里在修路。大部分路段还可以,修路的地方全是较大石头铺设的路面。
过波瓦山以后,天色渐亮,苏醒过来的山谷开始了新的一天。袅袅炊烟从藏家小屋冉冉升起,藏族姑娘在房前房后忙碌。从山坡上的寨子里传来阵阵犬吠,不用说那一定是藏獒。路旁不知名的小河,缓缓流去,薄雾中的草原,游荡着一群群的牦牛。安详静谧的早晨。
快到亚丁,有一个地方叫香格里拉乡。纳闷!地图上明明标着原来的中甸县为香格里拉县,这肯定是经过国家民政部门批准的。这里又出来个香格里拉乡,真是见鬼!回到武汉建议湖北省政府命名一个北京县!
这里真是旅游地区,在每一个能够观看的地方,都建有观景台,路旁都建有停车带。我们在每一个观景台停车照相,雾有点大,不妙。

亚丁云海
亚丁门票150元/人。从门票站到亚丁村还有十几公里,那一段山路弯多坡陡,多处道路被水冲坏。亚丁村不大,大约有近百户人家,很多藏家都开有小旅馆,招牌挺多的。
亚丁村海拔3900米。
来到山口,这里叫龙龙坝。一个大大的围栏,里面有一百多匹马,门口就是卖马票的小房子。一匹马单程100元,往返180元。在售票人的劝说下,我们买了往返票。
两个藏族小伙子牵着马走过来,他们也是排队,轮到他俩了。
上马就走吧。这才是走马看花。道路环极了,由于刚下过雨,路中间全是搅着马粪的泥巴和大大的石头,根本没准备让人走。我还是69年在托里执行任务的时候骑过几个月的马。多年不骑了,基本要领还知道一点,但还是够难走的。路上看到回程的姑娘们在马背上一个个愁眉苦脸,我说,看她们不会骑马的痛苦状。老婆不语,估计她也不好受。两个小伙子不错,不停地给我们介绍两旁的风景。还时不时地唱起他们的歌,挺好听。

路边全是这种高高堆起的玛尼堆

雕刻精美的玛尼石片
这里的宗教气息很浓,一路上看到路两边到处是玛尼堆和藏民们转山堆起的石头堆。有的玛尼堆有三、四米高,摆的整整齐齐,我纳闷,最上边那些小石片怎么摆上去的,那一片片的小石板,怎么经得住人的攀爬?

没有钱刻玛尼片,拣个石头也是一样的
冲古寺。冲古寺是个千年老寺,很早就被破坏了,现在有一座五百年前修建的殿堂,规模不大。现在又在原先被破坏的古寺的地基上修建一座新的大殿。大殿已经建起来,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我们进去时,有八个画工正在柱子和墙壁上画画。个个都是一脸的虔诚,一丝不苟。我们的到来甚至不会引起他们的斜视。
我们在寺院门口向一位年轻的喇嘛求教,喇嘛很热心地告诉我们,那些玛尼堆很多都是上千年的。石片上刻的是六字真言或经文,还有他们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一些祈福的话等等。没有能力刻玛尼片的人摆上石头也是一样的。喇嘛很认真地教我们念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哞”。念了两遍我就记住了,喇嘛说我很聪明。遭到喇嘛的表扬,今生第一次。爽。
从冲古寺出来,看到寺后面的小破屋住着一位藏族老人,衣衫褴褛,无声无息,光脚走在遍布石头的小路上,那脚不疼吗?他应该不是僧人。我想他离佛这么近,似乎应当比别人更多的受到菩萨的恩泽。
冲古寺旁的景色很美,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河边是绿茵茵的草地,小树林挂满了经幡,周围都是玛尼堆和石头堆。

冲古寺前的小河
在马背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来到洛绒牛场。洛绒牛场海拔4180米。12公里的道路,垂直上升280米。这是骑马的终点,也是不进山的旅游者最后的景点。也许是经历了一路的美景的熏陶,来到洛绒牛场完全没有很多人形容的那种惊讶和震撼。它就是一块不太大的草场,大约有两三个足球场大。
草场两边都是山,这里大概是由于海拔太高,山顶积雪时间过长,两旁的山顶都是光秃秃的,露出岩石的本色,有黑色,有灰色,有红褐色,有橙黄色。远处就是那被称为神山的三座雪山。由于刚下过雨,山上有云,山顶被云覆盖,只能看到山腰。一段清晰的冰川,弥补了海螺沟的遗憾。看来我们运气不佳啊。
被雾笼罩的神山
谁知这才仅仅是我们这一路运气不佳的开始。草场上有许多马匹,还有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的赶马人。有的是客人进山了,有的就像我们这样,都是在等游客。有一些牦牛,懒散的吃草。草地上太多的牛马粪便,小河边随处可见的饮料瓶、塑料袋,实在是大煞风景。
花了这许多银子,费了这许多力气,跑了这许多路,就看了这点风景?!亚丁,最名不符实的景区!
我们在河边吃了午饭,东西带的不多,还是给两个小伙子每人两个面包,他们要回去以后才能吃饭,通常要到下午四五点钟了,挺不容易的。又把舍不得吃的两个苹果喂了马,到了神山圣地,就得积德行善哪!在洛绒牛场停了半个小时,便打道回府。

十八罗汉峰
023
亚丁河谷
回去的路上,一路下坡,加上道路泥泞,就连我这骑马老手,都觉得不舒服。难怪上来的时候那些姑娘们个个都是一脸的痛苦状。我骑的那匹马走在泥泞中的石头上,好几次被滑得差点摔倒,让我惊出一身冷汗。老婆骑在马上更是痛苦极了,我笑话她,你骑着马,你比马还累。就算你想下来步行,路上全是和着马粪的泥浆,无法走人,只得忍受骑马的煎熬。
快出景区,已是下午四点钟,看到还有游客往里面进,小伙子说这些人是准备在山里过夜的。
一个戴着军帽的藏族老太太柱着一根树棍,背着一个小袋子,缓缓地往山里走,一脸慈祥的微笑。我问小伙子,他说,这是去转山的。我问要转多久。答,我们需要三天,老人需要一个星期。我愕然!小伙子还说他自己每年都要去转山。他还特意加了一句:“有用呢”!我真的感动。我们骑马尚且不易,老人步行谈何容易呀!我为她担心,她那瘪瘪的袋子里装的干粮,能够她七天的消耗吗?她没有携带行李,这简单的装束能抵御夜晚的寒风吗?她没有带伞,下雨她怎么行走?她没有同伴,生病或有意外她怎么应对?看着她平静而又坚定的背影,我只能默默地为她祝福:老妈妈,菩萨一定会保佑你的。

转山的藏族老人
离开亚丁村时,见有不少年轻人在路边散步,这都是准备明天进山的,勇敢的人们。返回稻城的路上,看到一些镶嵌在山窝里的小村庄,比亚丁漂亮多了。正是学校放学的时间,一路的小学生停下来向我们行举手礼。这是老师们的要求还是政府的规定,不得而知。但还是让我们感到亲切。我们想留下照片,但车子总是一晃而过。我让老婆向他们招手致意,算是还礼了。
再过波瓦山,发现山上的许多古冰帽留下的大理石都被当地人开采当作石料了,途中还建有一个石料加工厂。真是可惜。竟然没有人管吗!
接近稻城,路两旁的胡杨林郁郁葱葱,霎是喜人。早上摸黑前进,没有看到。
回到稻城,又在胖大姐餐厅吃了晚饭。
回到青年旅舍,才发现老婆被骑马弄得伤痕累累。手疼,抓马鞍累的。腰疼,在马上晃的。腿疼,被马镫磨的。屁股疼,被马鞍硌的。皮都破了,不疼才怪。这一疼竟然好几天,一直疼到云南。损失惨重。我的小娇气呀!
明天就要前往云南,古诗云,“前山更险阻,怅然悲远道”。我们的心情却截然相反。前山无阻险,欣然喜道远。
小结。
1,景区基本建设差得太多。按说亚丁景区尽管开发已有年头,但基本建设距离太大。其一,从稻城到亚丁的道路是最基本的建设,到现在还坑坑洼洼。在自驾游已成为重要客源的今天,没有一个良好的道路条件,怎么能吸引游客。其二,景区里面的道路更是无法行走,简直想不到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竟然是一片走不进去的烂泥塘。其三,住宿条件更差,亚丁村没有像样的旅店,进山到现在还是几十人用睡袋住大帐篷。如果把客人都留在稻城,当地百姓如何受益。如果担心破坏景区环境,可在亚丁村附近多下功夫。进山人员就是住帐篷,也一样的要吃喝拉撒。
2,景区管理者环保意识太差。其一,景区卫生一塌糊涂,这里有游客的责任,更主要的是景区管理的问题。我去过许多景区,没有一个像亚丁这样脏、乱、差。整个游程中没有看到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其二,景区内路边摆放了许多树干,据说是景区管委会用来搞建设用的。九寨沟连一棵枯树都不许移动,以保持景区原始状态的管理思想,应当成为亚丁景区的学习榜样。张家界等许多景区都有类似的规定。在景区里面砍树,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合理解释!
3,龙龙坝到洛绒牛场12公里,步行的速度和骑马差不多。正常情况骑马上去、步行下来是最佳选择。体力好则可步行上下,舒服自由。因为这里坡陡路坏,下坡骑马实在不是一种享受。我这有着半个骑兵经历的人尚且不快,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4,只到洛绒牛场而没有决心进到五色海和牛奶海的人,亚丁之行恐怕多半要失望。我无意诋毁亚丁,它除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改善之外,对游人的勇气和毅力也是一种考验。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对失望的承受能力,前往亚丁恐怕就是一种轻率了。
9月13日。
稻城—乡城—香格里拉,414公里。 乡城海拔2865米。
一大早,起床,洗漱,装车,出发。今天的路程较远,我们作了两手准备。路上顺利,就到中甸;否则,就在得荣住下。

稻城河的早晨
出稻城没多远就停下来,照相。龙古景区。来的时候时间太晚了,没有细看。早晨的高原,恬静,安祥。稻城河缓缓地流着,一缕长长的云带,缠绕在远山的半山腰,和青年旅舍走廊里悬挂的照片一模一样。我们昨天还为它惊叹,看来在这里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家。上学的孩子们嬉笑着在路上前行,依然认真地向我们行着举手礼。路旁的青稞已经熟透了,不少藏民正在收割。
来时路过红草地,本来还想下来照个相,看到有个小房子在那里卖票,没有停车就过来了。收钱倒不多,2元。这回路过时间尚早,拿出相机拍了就走。这种地方,本来就那么一点,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一点的地方,长了一点红色的草地,圈起来收钱,有点不对劲。不是心疼这两块钱,而是不能助长这种歪风。
路上又见多处在山坡上用石子摆出的六字真言。前天的惊讶,少见多怪了。“嗡、嘛、呢、叭、咪、哞”,我又念起冲古寺喇嘛教我的发音,得意仍在。

山路弯弯
九点多钟,来到马熊沟。一路都是在上山下山,这是唯一一个有标记的峡谷。马熊沟的距离很长,至少有20公里。这里不知是乡城县的领地还是稻城县的领地,因为他们的电话区号都是0836。

马熊沟
马熊沟和前几天经过的峡谷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气势更大。峡谷两边的大山距离稍远,使你有更开阔的视野。你能看到两边那耸立的山脊,你能居高临下的欣赏山谷中壮观的景色。你能看到公路在你脚下一层层的重叠,你能看到公路像栈道一般悬挂在绝壁上的惊险,你能看到峡谷中的硕曲河奔流不息,河边帐篷里的藏族孩子怯生生的望着我们。

马熊沟人家
偶尔能看到散落在大山之间的村寨。我们看到有两个藏族妇女迎面走着,不知她们的家离道路还有多远,至少在我们走过的十公里之内没有村子。走在峡谷里,很少有汽车走过。接近乡城县,峡谷渐渐变宽,路边的藏家房屋越来越多,村子也越来越有点规模,高高隆起的玛尼堆,也逐渐多了起来。
大概是马熊沟走到尽头,穿过硕曲河上的一座桥,就到达乡城。乡城,海拔2836米。这个高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整个小城就坐落在大山沟里面的山坡上,这里应当叫做台地。离硕曲河的水面最多也就是五六十米。
刚到街口,准备加油,看到中石化的一家加油站,牌子上写着“今日油价4.9元/升”。猛一高兴,这里的汽油这么便宜!过去一看,早关门了。只有一个看门人,告诉我们加油站再往前走。白高兴一场。进到城内,小城很干净,由于是建在斜坡上,站在路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高台上的房子,不是二层楼,而是二层街。主干道边上的房子似乎都是新建的,清一色的藏式装饰,五、六层楼。冷清的街道,人行道上闲坐聊天的居民,显示出这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
午饭。一荤一素,炒了一盘牦牛肉,不错,够扎实。味道好极了。
饭后加油,都是私人小加油站。加油机就在路边,一个表,一支枪,没有场地。5.8元/升,此行最贵的油价。
出了乡城一路上坡,老婆看到山谷左面的山坡上有两条道路,说一会儿别让我们上到那里去吧。我望前边看过去是个山垭,便说不会。谁知,走了10公里到了山垭口,一拐弯,回去了!竟然又是10公里!看着脚下的乡城县城好气又好笑。拍照留念。远远看着山谷中的县城,这回不会再回来了吧!又走了10公里,终于翻过垭口。10公里的路走了30公里。这就是山路啊!

跑了二十公里,还在乡城的头顶上
出乡城以后不远处是尼丁大峡谷,峡谷中的河流是定曲河。和马熊沟相比,气势就差多了。山也不高了,水也不急了,坡也平缓了,见怪不怪了!
翻过元根山,3818米。毛毛雨啦!路过得荣县,才下午4点钟。继续前进。
出得荣不远,公路沿着金沙江前行。江水混浊,呈红褐色,比黄河水还浑。到香格里拉才知道,金沙江水到冬天才是清的,这个季节是浑的。我想这大概是冬天不化雪,水量较小的缘故吧。这边几十公里的修路,虽然路基已经修好,不太颠簸,看到对面的汽车飞奔,还是羡慕不已。得荣的道路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倡。就是在所有山谷的拐弯处,都是用水泥铺设路面。这就比柏油路面那更经得起雨水浸泡。遇有泥石流,也好清理。
傍晚6点,来到川滇分界处——伏龙桥。一座桥,隔开了中甸和德钦,一座桥,也分开了四川和云南。已经生锈的路牌,表明这里的荒僻。距离中甸还有69公里。短暂停留,继续前进。

告别四川!
四川的游程结束了。15天的时间里,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虽然有遗憾,但这也是旅游的一部分。尽管我们走过的大多数地方以后不会再来,但我相信,四川,我一定会再来的!
美丽的四川,再见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