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松原游记

松原游记

查干湖 刚柔相济的湖泊

  查干湖,又名查干卓尔,按蒙古语应译为“白色的湖泊”。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西北约三十公里的地方。历史上的查干湖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嫩江改道,老河道淤塞,形成了湖泊,现在其水源主要来自霍林河。

  恰逢双休日,闲来无事,便约了几位朋友带上家属前往查干湖一游。

  车出长春经农安县行驶了大约两个半小时,前方就出现了“圣水湖”的广告牌,我们很轻松地就找到了要去的地方。

   图 清爽怡人的查干湖

  查干湖面积约347平方公里,蓄水量约7亿立方米,号称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七位,这在干旱缺雨的北方是十分罕见的。上世纪70年代时,由于人为地过度用水,加上环保意识不强,查干湖的畜水量一度急剧减少,导致湖区植被严重退化,风沙肆虐,盐碱泛起,给周围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挽救这一北方难得的湖泊,前郭县政府动员全县的力量,于1984年挖了一条长53.85公里、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花江之水进入湖区,才使得这里的生态得以恢复。

  车近湖区,一个宽阔的湖面渐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随风摇曳的芦苇,风卷绿涛,水击碧草,摇得让人心动,绿得令人陶醉。

   图 在查干湖上乘坐竹筏子

  说起这查干湖也有点历史,早在辽代时这里已成为皇家春猎、冬捕的围场,当年的辽圣宗每年都要率领大队人马来此围猎,也就是从那时起在这里兴起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春猎举行“头鹅宴”、冬捕举办“头鱼宴”的习俗。

  查干湖虽然形成较早,水量居全国十大淡水湖第七位,但其知名度则远不及太湖、巢湖等其它湖泊。只是近年来艺人赵本山十分红火,而由赵本山率领的电视剧组在此拍摄了电视剧《圣水湖畔》,才使得查干湖的名字声名远播,游人也与日俱增。

  夏日的查干湖波光粼粼,水平如镜,尤其那长满芦苇的湖区更具“北国江南”的韵味。 “蓝天白云碧水间,鸿鹄翩翩鸟流连。蒲苇轻抚鱼戏浪,野莲荷花绽笑颜。”来查干湖,自然要游妙因寺。妙因寺坐落在查干湖东岸,是吉林省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院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系当时的郭尔罗斯前旗云丹扎木苏活佛为祝贺乾隆皇帝寿辰而兴建的,后因天灾、人祸,于解放前损毁。2000年吉林省政府决定重修妙因寺,2002年农历六月十二日新建的妙因寺举办了吉祥颂大法会,宣告新寺对外开放。

  我们沿街道前行约500米就来到了妙因寺前。只见寺院白墙绿瓦,色泽鲜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整座寺院是按照常规寺院的“迦蓝七堂式”规制建造的。从山门望去,殿阁层楼依山就势,层层升高,宝顶法幢依次排开,颇有藏传佛教寺院的风格。大门上高悬着写有蒙、满、藏、汉四种文字的匾额“妙因寺”。据说“妙因”是佛教中菩萨修行的最高果位和境界,取自佛家“绝妙之行因,菩萨之大行也”的意思。门的西侧立有石碑一座,走近观看,碑文记录的是妙因寺的历史变迁和重修妙因寺的经过。

漫步寺中,到处弥漫着藏传佛教神秘与肃穆的气氛。大殿古佛法象庄严,密宗金钢面目可怖,白度母奇形怪状,千手观音伸臂如林。引人注目的除了那些形态各异的密宗佛像外,还有寺中的两座白塔,东侧是长寿白塔,系由北京雍和宫拉西仁钦大法师主持兴建的,为的是祈人长寿,塔身采用的是汉白玉石材,洁白晶莹。西侧的是平安白塔,系由青海塔尔寺奔巴活佛主持兴建的,为的是祝福平安,采用的是砖材建造。二塔均有北京标志性建筑北海白塔之遗风,临湖而立,风韵绰约。

  游罢寺院,大家直奔湖边。

  图 查干湖妙因寺

  查干湖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湖中生长着无数的芦苇,风吹苇摇,似一队队身材苗条的少女在列队迎宾。偶尔从苇丛中飞起一群水鸟,叽叽喳喳地叫着窜向天空。宽大的苇叶互相摩梭着、撞击着,好像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我们在湖边选乘一竹排,向芦苇荡的深处划去。行进中我发现这里苇巷交错,水网密织,高高的芦苇在竹筏的四周形成了一排排绿色屏障。听撑筏人讲,整座湖面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37公里,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鳙鱼等优质天然鱼种,其中尤以胖头鱼最为著名。每年的冬季都要在这里举行“冬捕”活动,一般一网能捕到鲜鱼十几万斤。而且由于这里环境优美,也成为各种迁徙候鸟的天堂,在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鹤、丹顶鹤、金雕等鸟类80余种。正说话间,忽然有几只水鸟从一浅滩处飞起,绕过我们的头顶向墨绿色的苇塘深处飞去。船家告诉我们,那就是十分珍贵的黑鸛,如果你们幸运,也许还能遇到鸳鸯呢。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大家都瞪圆了眼睛不断地向四周搜寻着,结果直到眼睛都瞪疼了也没发现鸳鸯的踪迹。

  夏天的查干湖清爽怡人,美轮美奂。平展展的湖面上泛着青光,清凉碧绿,如同美少女身着彩衣轻歌漫舞,到处飞舞的水鸟,风情万种,一展动人的歌喉,鸣唱出一组精灵般的乐曲。再加上那蔚蓝的天,洁白的云,仿佛使人置身南国水乡,身心俱醉。

  冬天的查干湖则是另一番景象。记得有一年有幸参加了一次冬捕,目睹了那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天还没亮,人们就裹紧了大衣,戴上棉帽、口罩,尽管防寒的衣服快要“武装到了牙齿”,但依旧难以抵御湖面上刺骨的寒意。一挂挂马车有组织地向指定的集合地点驶去。

  查干湖的冬捕活动由来已久,是一种充满了蒙古族神秘色彩的活动。首先是选择捕鱼地点,这完全要依靠“鱼把头”个人多年的冬捕经验来确定。地点选择得好,一网下去打上来的鱼就多,通常每网鱼大约都在十几万斤以上,据说最多的一次达40多万斤。其次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特别是2002 年以后,前郭县政府将这具有北方神秘色彩的渔猎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使得“祭湖醒网”仪式越发变得丰富多彩了。

  正式捕鱼的前一天,先由鱼把头在冰面上测定好打冰孔的位置,渔民们在厚约1.5米的冰面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窟窿,再用竹竿作牵引将大内一点点下到冰层之下,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八、九个小时,最后就是起网捞鱼了。

  “祭湖醒网”仪式是在凿冰洞之前举行的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主持这一活动的是一位长满络腮胡子的壮汉。只见他身穿蒙古袍,头戴狗皮帽,敞开嗓子大喊一声“祭湖醒网仪式开始喽!”顿时湖面上鼓乐齐鸣,彩旗招展,藏传佛教的喇嘛们吹响了牛角号、海螺号和一种长长的铜号,围着摆有各种贡果的供桌转三圈,并开始诵经。一群身着各色彩衣,头戴牛、鹿、骷髅、蝴蝶等面具的年轻人手持刀剑、罗伞等法器开始跳一种被称之为“查玛舞”的舞蹈。

  查玛舞据说是来源于印度藏传寺庙的舞蹈,内容是镇邪除魔,改恶从善。表现的是各类奇形怪状的恶魔先是大闹人间,后被佛法降服,皈依佛门的故事。

  “查玛”是藏语“羌母”的音译,蒙古语叫作“步扎”,而汉语的意思则是“跳鬼”。听懂行的人说,这种查玛舞并不是人们戴上面具随便乱蹦乱跳的,而是有情节的一组舞蹈,共分为11场。第一场叫达茹哈(黑帽舞),表现的是度母菩萨降临人间,普渡众生。第二场叫拉哈母(吉祥天母),说的是菩萨将宝珠丢在了人间,吉祥天母将宝珠找回来。第三场叫阿修罗(飞天使者),讲的是飞天使者召集各路神仙到人间驱魔。第四场叫贡布(六臂护法神),表现的是六臂护法神救济百姓。第五场叫额尔布亥(蝴蝶神兵),讲述的是蝴蝶神兵飞到人间查找邪魔。第六场叫都吉扎拉布(图罗护法神),说的是神与魔头大战,降服邪魔。第七场叫宝格玛赫(鹿牛二神),说的是鹿牛二神将魔鬼处死,保人间平安。第八场叫浩迈(骷髅二神),表现的是骷髅二神将收回来的土地重新分发给农民。第九场叫达茹哈额吉(度母菩萨),说的是菩萨再到人间,查看灾后的太平景象。第十场叫嘎茹迪(大鹏神鸟),讲的是大鹏鸟飞临人间,保天下太平。第十一场叫依和查玛(大查玛),表现的是众神斩尽魔鬼,欢庆胜利。

  尽管我们看不懂具体剧情,但在舞者那潇洒干练的舞姿和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体会到了神仙除妖的喜悦和欢乐。

  最后在祭祀天父、地母、湖神的诵经声中,人们将各种贡果纷纷倒入事先凿好的冰窟窿中,众渔民也在欢呼声中驾着满载渔具的爬犁向各自的作业地点驶去。

  数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磨的转动,人们期待以久的出鱼场面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大鱼一条接一条地从冰洞中被拉出水面。此时整个湖面都沸腾了,渔工们排起长队,手持钩挠不断地钩着网具,眼中闪烁着火一样的激情,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冬日的查干湖早已没有了夏天少女般的羞怯,而充满了火的燃烧,力的迸发,山的呐喊,那是发自渔工们内心的激情。人们迈着坚实的步伐,高呼着激越的号子,手中拉动的已不是什么渔具,分明是对幸福生活的希冀与期盼。

  查干湖,夏如少女,冬似壮汉,刚柔相济,一种独特的北方风景。

松原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松原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