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旅游资讯列表 >> 游东渡苑

游东渡苑

本文关键字:张家港,东渡苑,东渡寺

 

 

张家港市区东门,沿张杨公路前行约5公里,右首有一仿唐建筑园林,即为东渡苑。游人近此,但见佳木葱茏,幽然深碧;琉璃屋顶宛如永不消逝的玫瑰祥云、朝霞紫烟,恍恍惚惚,若隐若现。

东渡苑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而建。此地原为古黄泗浦遗址,1963年鉴真大师圆寂1200周年之际,国家纪念委员会在此设石刻经幢一柱。千余年来,中日两国人民十分尊崇景仰鉴真,把他视为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尤其张家港人以六次东渡中唯一成功的启航处,以及鉴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引以自豪。为了纪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先驱者的伟大功绩,1994年,张家港人在此建造东渡苑,2004年又对其主题建筑鉴真东渡纪念馆作重点修缮和扩建。

游人去东渡苑,大多去纪念馆瞻仰鉴真,而香客才去东渡寺。两者虽是浑然一体,但间有照壁相隔,可望而不可及。鉴真东渡纪念馆占地面积居大,坐西向东,前庭后院,布局森严,颇有次第。前为正殿广场,金石铺面,庄严古朴,四只石灯笼分设两边,充满宗教色彩。正殿门楣匾额上的“鉴真东渡纪念馆”几个大字,乃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迹。进而是四合庭院,迎面“东渡沧桑”几个大字跃然于屏风之上,由前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所题。院内围廊相接,樱桂同栽,青草碧色,花香拍人。廊内宫灯盏盏,古色古香。橱窗内“鉴真和尚行迹图”漆画及其生平介绍,阅罢令你情不自禁敬意顿生。为了佛陀大业,鉴真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励精图治,实在是难能可贵。再往里即是大殿。殿内供奉鉴真铜坐像,其高8米,系扬州大明寺所赠,按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干漆雕塑像的十倍放大。其“顶骨秀、颧骨张、鼻梁高、唇紧闭、静含睑,浮微笑”,形仪端穆,栩栩如生,令游人肃然起敬,跪膝叩拜。至殿后是两座碑亭,左右而立,驻足举目,碑刻分别是郭沫若先生和阿倍仲麻吕的两首诗。郭老的诗是:“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程。”阿倍仲麻吕系唐时日本留学僧,后在唐朝廷任职,唐玄宗为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在陪伴鉴真第六次东渡时,在船上作诗两首,选其一是:“万里长空色绀青,举头一望起乡情。遥怀今夕春日野,叁笠山颠皓月升。”抒发其思乡幽情。复前行,春水绿波,横亘南北,黄泗浦是也。古有一说,水流东西为“塘”,南北为“浦”。据《常昭合志稿卷三水道》载:黄泗浦为古时通江最大口子,“航关皆宜,行舟繁多”。顺东渡苑中轴线再往前,河上驮有一石桥,游人拾级而上,至桥中央,可登高望远,纵观南北。足下水涓涓而清流,苇轻轻而摇曳;桥上日融融而熏人,风飘飘而吹衣,实在是心旷而神怡。遥想当年,感慨万千。鉴真舍生弘道,涉风涛而远渡,向日本传播唐代文化之精髓,日本人民加以创造性的融合、发展,才有了光辉灿烂的奈良、平安文化。千古高踪,当应中日两国人民共仰之。走过石桥,又见亭翼然,谓之经幢亭。亭内矗立刻有“古黄泗浦”字样石制经幢。今天已成为历史见证,鉴真精存。它将是勉我后人,追彼前躅的永久纪念。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