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旅游资讯列表 >> 名人与庐山

名人与庐山

本文关键字:名人,庐山

庐山真正辟为游览胜地并闻名于世是在东晋南北朝之际,由于长江中下游的九江靠近六朝古都南京,独得天厚的地理环境使它成为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在古代水路是主要的出行方式,无论是沿长江上下,或是鄱阳湖进出,往往要途经九江,那时在九江一带做官的不乏名人高士和一些有学问的学都诗人,从东林寺到简寂观,从佛教胜地东林寺,和道教洞天福地,从柴桑故里到白鹿书院。王羲之、慧远、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江淹、陆修静、孟浩然、李白、韦应物、白居易、颜真卿、欧阳休、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杨万里、同敦颐、朱熹、李梦阳、王守仁、唐演、李时珍、康有为..........。

要是算起来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就要算是司马迁了,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大禹来没来庐山倒是没有听说,想必是有来的吧,治水要往高处走啊,要看地形,但庐山有文献记载司马迁定当是来过的。

那么与众所周知与庐山相关的名人可能要算是陶渊明了,采篱东南下,悠然见南山,他是家在九江县也就是庐山脚下的江州柴桑,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刚刚在彭泽做了80天的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忽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说上面派一名督邮来检查要他束带相见,陶渊明一听来火,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官,从此不入官门,开始田园终老,这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这不能不算是一件惊骇世俗的事情。现在在山下还有一个景点,醉石,相传是他喝醉了的时候在此休息而得名。

与庐山相关的同时期的要算是在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慧远在庐山脚下建起了精舍,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结舍-白莲社,东林寺后来被世人称为净土宗祖庭,

真正让庐山成为众人皆知的要算是李白了,李白在唐天宝15年揩夫人来庐山(756年),在庐山脚下的五老峰建起了太白书层,更是写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也算是庐山最好的广告了啊。庐山至今很多地方还是以李白名字或诗名命名,如青莲谷,青莲寺,日照奄等。

继李白之后白居易以唐元和12年(817年)来庐山了,在这期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现在大家最为了解的可能要算是《咏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来到了庐山,他在庐山脚下的星子知南康军,并在庐山白鹿洞书院亲任洞主,大力改革,让白鹿洞书院成为了宋代的四大书院之首。

到了宋代苏东坡七次经九江,写下了几篇诗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题西林壁》,边上的这幅就是西林古塔,是我前一阵特地前往所拍,网上没有机会来过江西的朋友们看一看这千年古塔的祌韵。还有就是石钟山记了。也让诗以文传,山以诗名,因苏东坡的这篇石钟山记而让石钟山得以千古传名了。

黄庭坚也是九江本地人,是九江市的修水县人,也多次游历庐山,至今在庐山山南的秀峰景区内还有他的手笔,聪明泉三个摩崖石刻。倒是他没有什么在庐山写上什么太多的文章,可能是因为是本地人吧。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那可就是与庐山大大有缘,和九江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18年,连连战败,几度落荒而逃,据传说被庐山的大天池的天池寺的僧人所救,当时许诺为了报恩日后当让太子来此出家为僧人,晨钟暮鼓,然而当了皇帝后却是舍不得太子了,让让人用乌金做一太子塑像来供在寺中,从此后在明朝无论是哪个地方官员到任,都得先到寺中拜上几拜了。天池寺现在也是不存在了,当年小日本上庐山一把火把这寺院给烧了。

到了才子唐伯虎来庐山时,因为是刚从虎口脱险,所以看庐山他昨看也是凄风残雨的,好不悲凉,经鄱阳湖到安徽寿县朋友家时画了一幅庐山高图,真品在安徽省博物馆,庐山愽物馆有一幅仿品。

到了1934年的时候,蒋介石来了庐山,在这儿一呆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这庐山从此由一个人文名山、宗教名山转而成了一座政治名山。

解放后在59年61年70年三次庐山会议,毛泽东在庐山住了一百多天,毛泽东并不喜欢故地重游的,当年离开西柏坡后就再也没回去,当地的老乡们对此很是失望,倒是庐山毛泽东是来了一回又一趟的,在庐山还有大量他的足迹,因为当因为有了这些历史划时代的人物,才有了今天的庐山。

今天在这里所说的名人,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只能是一个开端,这个小篇幅只能是让大家对庐山有个感知的了解,更多的内容会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