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长沙游记
长沙游记
湖湘游记之——岳麓山
返回长沙后我立刻登了岳麓山。岳麓山的位置只要打个比方太原人马上就能明白。如果长沙是太原,那么只要坐一路公交车过迎泽大桥(湘江大桥),到了河西就该上山了。也就说不论滔滔湘江水,还是这著名的岳麓山,就在长沙城里。进了山门,听一位买茶水的大嫂说,此山中最有名的就是“两墓一亭”。因此我们首先找到了黄兴和蔡锷的陵墓。这两位辛亥元勋均为湘籍人,黄克强乃长沙县樃梨人,蔡松坡是邵阳人。陵墓周围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旁边刻满了各式的祭文悼词,记录了他们为驱除鞑虏,建立共和,在中国大地上铲除封建皇权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不及细看,拍了照片回来再细细研究。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以后不少仁人志士的遗骸长眠于此,这是岳麓山的一大奇观。除黄兴和蔡锷外,还有武昌起义战时总司令蒋翊武的汉白玉墓塔,有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刘道一、焦作峰、陈作新的陵墓、有辛亥革命鄂军烈士墓群、还有在抗日战争坚苦卓绝的长沙保卫战中牺牲的国民党七十三军烈士墓等等,我都一一拜谒。秋高气爽的时节,可歌可泣的壮烈,与这碧血丹枫的岳麓青山溶为一体,交相辉映,令人浮想联翩,感触良多。
(黄克强墓)

(蔡锷墓)

辛亥革命鄂军烈士墓群

找上面说的这些地方真是费了大劲,因为在岳麓山上除了两个山门口各有一个大的示意图外,山中的任何一个岔路口都没有任何指示。大家都是游客,连个问路的地方都没有,真是伤脑筋。不知道景区的管理者是怎么想的,莫非就是想让大家在他这山里多转转?或者是说找到哪个你就看看,找不到的就算了?真是搞不明白。
等找到了爱晚亭,又和一直以来的想象相去甚远,过去在脑子里一直想象着:在南方某座名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绿树掩映的亭子。在千年以前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唐代大诗人杜牧在亭子里望着满山红叶,吟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不朽名句。没想到去了一看,此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当时皆因满山古枫,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不知何时、也不知何人,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词意境改名爱晚亭。距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与杜公可以说毫无关系。可又转念一想,人家不是这么大的牌子跟你说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吗?人家又没说杜牧来过这里,你要自做多情,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啊!不知道曾经与我和现在仍然与我一样想法的朋友们,是怎样的感觉?

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一九五二年重建。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似凌空欲飞,亭前有池塘,泉水清澈,桃柳成行,倒也流光溢彩。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重建时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特请毛泽东所书。厅内高悬一匾,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笔走龙蛇,雄浑自如。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虽说山不算高,但绕来绕去也走累了,就买了瓶水,在亭子里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坐的石凳上稍喘口气。想起满山为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英勇牺牲的先烈英魂,酝酿出沁园春一首:
湘江西岸
信步闲庭
山门叠翠
岳麓秀山游
抖擞精神
艳阳高悬
树影乱蝉
云烟缭绕
雾霭蒸腾
缓步回眸远眺
湘水流
江中橘子洲
伟人曾游
山麓挺拔郁秀
魏晋朝云烟沧桑久
夕阳复西斜
暮色葱茏
夏日炎炎
枫叶未红
爱晚亭前
树密荫浓
锷兴英灵今犹在
同把盏
论共和伟业
今日功成。
歇息片刻,信步走出岳麓山门,山脚下便是著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了。岳麓书院和山西有些关系,我在“湖湘游记之--湘晋文化的纽带”里有谈到。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