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窝印象
促使我这次跟朋友们踏青采风,实在是因为樵同学的两篇博文。
一柔弱女子,暂时抛开各种牵绊,背起行囊,踏上一个人的孤旅,确实需要勇气,不禁想起一直崇拜的台湾作家三毛,以及她笔下的异域风情、沙漠绿洲,很是羡慕。
初春的城市开始复苏,爱美的女孩子已经褪去了臃肿的冬装,穿着高茼靴,半截马裤,迷你裙,绣丝围巾,在大街上招摇了。
曹窝位于薛城的东南部,以曹姓居多,清末就已经建村,这里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是个原生态的小村落。
来到曹窝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静:一种安逸的恬静;怡然的幽静;一种不加修饰的文静;不被打扰的寂静…
车队鱼贯地开进村落,很默契的没有人鸣笛,似乎很怕打破了这种宁静。
虽然是晴天,阳光还是不能朗照,不清透的感觉,对于光与影的运用要求尤其高,给数码爱好者们,提供了切磋交流的机会。
一处处池塘连着蜿蜒的乡间小路,一株株芦苇孤芳自赏地倾斜摇曳,抽出嫩牙的垂柳,含苞待放的桃花,架在树上的喜鹊窝,还有卧在矮墙里的小牛犊,都成了他们抓拍的素材。
微风轻轻掠过水塘,泛起了阵阵涟漪,塘里的水是清的,一眼能看的见水底;塘里的水是净的,纯净的不含一点杂质,很想鞠一捧送进口中,又不敢造次,而搅了水下的河伯。
想象着到了夜晚,盈盈圆月挂在树梢,倒映在池塘里,就这样默默的守侯着,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孤独,此景只应天上有,而我是不是也陶醉着做仙子的梦境里呢?
轻快的脚步,伴随着耳畔响起的《池塘边的榕树下》,援阶而上了另一级,看到的是几个城里人在用水桶等着接山泉水,泉水在石缝上细细的流出,正是王维的《山居秋瞑》的写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跟着“踩点”的向导,绕村而行,或者更确切的说就是绕水而行,移步一景,隔水相望的是一个高岗,上面栽种了许多树,村民告诉我们,那是不知朝代的一个将军墓,一直完好保存着,不被破坏,我想那一定是受人尊敬的一位曹家的前辈吧。
听一个同来的老师说,曹窝这里的美,不是风景,而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而我的最大收获是寻得了一方世外桃园。
很喜欢这样的环保绿色游,放逐山水间,畅游大自然,非常钦佩一个从枣庄骑自行车来的朋友,路程七八十里,沿途收获了不少精美的图片。
感谢这次采风活动的组织者,第一次就很圆满取得了成功,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
杏花开败桃花红
保存完好的将军墓
坐小船到对岸就是将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