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出奇兵 铁道传英名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纪行
2008年3月11日下午,我来到了位于枣庄薛城区临山路东首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瞻仰建立在临山峰顶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塔,参观了铁道游击队史料馆。观赏了依据小说《铁道游击队》里所描述的场景建造的抗战时期的老枣庄。

宏伟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正门,远处可遥望位于临山峰顶的纪念塔

沿着山势石级,缓缓登上临山顶,来到纪念塔下
1954年1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风靡一时。作家知侠在小说中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铁路线 上游击队真实的战斗故事。描述了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从枣庄开炭厂的草创时期到后来以微山岛为依托,对津浦干线的敌人进行神出鬼没的 袭击。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游击员们打票车、夺枪械、撞火车、搞物资,消灭了一个个经过敌人精心训练、专门 对付他们的特务队,每场战斗都打得出神入化,打得敌伪更是闻风丧胆。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
铁道游击队里面传奇式的英雄和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至今,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总印行量超过300万册,是建国以来上海出版长篇 小说的发行量之最。我从小学时期就先后通过小说和同名连环画了解了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和英勇事迹。对英雄们的壮举非常钦佩。2001年,我曾经到过一次 枣庄,错过了机会,这次无论如何再不能错过了。
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是以铁道游击队为主基调,集教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枣庄市市级公园。占地9公顷。园内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为主体建筑,公园里有黑 松、紫荆、龙柏等百余个绿化树种近8万余株,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广场、甬道、纪念碑、碑廊,清风台,金山墓、八大亭、电视转播塔八大景观。环境优 雅,景色宜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景点布局错落有致,观赏性强。是枣庄薛城区(即小说《铁道游击队》里面经常出现的地名:山东临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也是广大党团员;青年接受爱国主义再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区居民休闲娱乐,消夏避暑的观光旅游场所。

铁道游击队纪念塔全貌

塔顶的游击队队员塑像
登上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临山主峰,可东望枣庄新城,西观微山湖美景,薛城美景尽收眼底。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坐落在园区主峰中心,始建于1994年8月15 日,在199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举行落成典礼。碑高33米,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屹立于纪念碑顶端;底座正 面镌刻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场面;碑前及两侧八级台阶,代表了8年抗日战争,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路路轨,体现了游击队员们活 跃在铁路线上,浴血奋战的深刻含义;50根铁道枕木象征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中央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
在纪念碑现场,给人的感觉气势非凡,我绕着纪念碑仔细的观赏了碑座上的铭文和浮雕。感觉和以前在小说中遥远的铁道游击队英雄们,一下离得很近。

从山坡上看枣庄城里,日本鬼子的兵营

图片中的二层楼建筑物是仿照当年临城火车站建造的

极具抗战时期风味的山东枣庄临城街道
顺着碑后的石级而下,山坡下是赫然一道以厚重的青砖城墙环绕的古城。这就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枣庄市建立的一个著名的城市品牌——铁道游击队影视城。
影视城是枣庄薛城区委、区政府为配合大型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枣庄电视台创意、设计、规划,经枣庄市 委、市政府批准,以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影视剧生产基地为目标,由薛城区人民政府、枣庄市广播电视局共同投资建成。

位于老枣庄城内的铁道游击队史料馆

在这里拍摄完成了很多影视作品
影视城占地为50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依山而建的“南圩子”、“大兵营”、“枣庄东升武馆”、“大茶坊”、“鸽子楼”、“德顺兴药店”、 “西门” “正泰国际洋行”、“万福楼”、“大东旅社”、“义和炭场”、“同乐戏院”、“炮楼”、“大牌坊”等建筑物。城墙盘亘,老街斜巷,商铺林立,处处展示着浓 郁的文化底蕴,宛如一幅生动的鲁南民俗风景画卷,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当年老枣庄的历史风貌。在这里已经先后有《铁道游击队》《血沃丰 碑》《红灯记》《沂蒙》《解放》《靠山》《生死中国》等八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并在全国上映。三月是旅游淡季,偌大个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和影视城,游客并不 多,我细细踏勘,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和故事。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及其配套景点以其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力争完善的服务正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是中国百家红色之旅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颗璀璨的明珠。知青朋友们如有机会路经的话,值得去参观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