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岛风情
.jpg)
.jpg)
坐在陆地的汽车上,行进中拍摄的海中的养马岛。
天马广场坐落在养马岛入岛口处,总投资7700万元,占地219亩,总体规划设计由世界著名环境艺术专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绮曼教授完成。整个广场分两期实施保护性开发。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108亩,于2003年4月动工,2004年5月1日竣工开放,通过建设天马苑、秦皇苑、马文化长廊、音乐喷泉、水景墙等单元,充分展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彩的人文景观。天马广场二期工程作为烟台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于2005年1月正式启动,总投资4500万元,占地111亩,突出了以天马广场景区为轴心的深层次开发,主要建有阳光广场、秦皇文碑等人文景观,并配套完成了天马路拓宽、水上娱乐区建设、广场绿化美化和照明等工程项目。
.jpg)
天马雕塑是养马岛的标志性建筑,是养马岛历史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雕塑与底座全高30米,奔驰的骏马长9米,宽1.8米,高5米,重4.47吨,采用不锈钢制作,雕塑地台采用布局严谨的横竖中轴对称圆形、台阶层层向上,主雕塑底座四周排列的“拴马柱”,是秦汉皇家马场的缩影,这尊创新的造型具有力度,烘托出主景,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jpg)
从侧面看天马雕塑。
.jpg)
天马广场上的大石柱子。
。由著名雕塑家李你群设计制作,高5.4米,重8.87吨,用紫铜制作,周边环绕的“秦史竹简墙”,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业绩。
.jpg)
从侧面看秦始皇铜像和周边环绕的“秦史竹简墙”。
.jpg)
秦史文碑系高5.2米,重11.5吨,是个4*4米的立方体。
六面体方碑,其中三面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前冬巡泰山、峰山和琅牙山时留下的刻石,据传都是宰相李斯书碑。另外三面分别是出土于云梦睡虎地的秦简,上面记载着秦代的法律条文,是与兵马俑一起列入建国5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方碑底座记载的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称皇帝至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灭秦军,秦灭亡共十五年间的大事记载。特别记载了秦始皇在位十二年间五次巡游华夏大地的历史记录,其中,公元前219年东巡至养马岛,见岛上水草茂盛,群马奔腾,便指令在此养马,专供皇家御用,养马岛因此得名。
.jpg)
秦史文碑的侧面。
.jpg)
《秦皇七骏》养马史群雕长廊之一
秦人养马历史悠久,由养马而立国。马是秦文化的根本。《秦会要》记载“始皇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蹑景、追电、飞翩、铜爵、晨凫 。”《秦皇七骏》养马史群雕长廊第一次用现代构成的造型手法再现了七骏的风采,同时用简书的形式摘录了部分秦代养马史资料,进一步烘托了养马岛在历史所起的作用。
.jpg)
《秦皇七骏》养马史群雕长廊之二。
.jpg)
《秦皇七骏》养马史群雕长廊之三。
.jpg)
二十八星宿红柱阵
古代有二十八星宿,一般作为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参照体系,他好像是日月的行宫和驿站,所以用“宿”和“舍”来命名,在古人看来,他是天上的人间,神仙的世界,与西方的十二星座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八星宿又分四组,每组七宿,分别表识四个方位,配以四种颜色,以拟成龙、虎、鸟、龟四种动物,称为四象,四象二十八星宿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jpg)
养马岛跨海大桥
2004年9月15日,山东省跨径最大的跨海大桥——烟台养马岛跨海大桥竣工通车。该桥投资8000余万元,主桥长507米,路桥全长1870米,造型优美,构造匀称,结构轻巧,从远处眺望犹如一对飞翔的海燕。烟台养马岛是著名旅游度假区,该桥落成通车将使烟台形成一条80公里的沿海旅游观光带。
.jpg)
在行进的车中拍摄的侧面看的养马岛跨海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