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烟台游记

烟台游记

圭顿贻谋--游览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用大夫文种,文种找来自己的好友范蠡帮忙。灭吴后,范蠡离开越国,留下一封信给文种,信中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不听,终为越王所杀。而范蠡弃官从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因隐居在定陶,故自称为陶朱公。

  而“圭顿贻谋”这四个字,就是少帅张学良将军题写给烟台张裕公司的。

  烟台张裕公司的创始人是广东梅州大埔的张弼士先生。同猗顿一样,张弼士少时家贫,于是在16岁那年远走南洋去打洋工。由学徒做起,逐渐经商发达,海外打拼30年,积存资产达8千万两银子,成为了南洋首富。清政府借重其声望,委任其为官,于是张弼士由商而仕。先后担任了马来亚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并被清庭赏赐钦命顶戴太仆寺正卿头衔,成为和胡雪岩一样的红顶商人。

  张弼士30岁时,在一次参加法国驻外领事馆举办的酒会上。法国领事同张弼士侃起葡萄酒来。他告诉张弼士,他曾股役的部队--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看见烟台芝罘周围山上有许多野葡萄,士兵中有酿葡萄酒的行家,于是采摘、榨汁、酿制,以聊解征战之乏。没想到的是,酿出的酒竟使有的士兵动了战后留在芝罘,开办葡萄酒厂的念头。

  张弼士对此念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亲自实地考察了芝罘,并在烟台东山、西山购地近千亩,从法国、英国等地引进了120余种优质葡萄品种,建成了中外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又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兴建葡萄酒厂。

  公司名字取为“张裕”,“张”为本姓,“裕”为丰足。张弼士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题写厂名。翁同龢的润笔费一向高得令人望而却步,但大约知道张弼士非等闲之辈,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张裕酿酒公司”六个浑重厚朴的招牌,却只收下白银300两,算是送了个人情给张弼士。从此,张裕的名字影响了中国葡萄酿酒业百余年。

  张裕试制葡萄酒是在1896年,到1902年,酒窖中已贮存红葡萄酒20万升,白葡萄酒15万升,但公司没有急于出售获利,而是反复请专家品尝鉴定,直到色、香、味俱佳,与洋酒不分上下时才申请开张营业。1914年1月24日,经北洋政府工商注册,"双麒麟牌"葡萄酒正式向市场发售。

  1915年2月24日,举世轰动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隆重开幕。这是为庆祝美国人用10年的时间空前成功地凿通巴拿马运河而举办的国际盛会。就是在这次会上,经评选,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味美思和雷司令竟一举获得四项金奖。18年的酝酿,一举成名,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举世公认的葡萄酒。张弼士为了让人们记住这珍贵的殊荣,把可雅白兰地改名为金奖白兰地,张裕葡萄酒从此名动天下。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里,现存有张裕生产的不同时期、不同名字的葡萄酒,据导游小姐介绍,不少都是从民间花高价才收购而来的。诸如雷司令、李将军、贵人香、醉诗仙、玛瑙红、大宛香、琼瑶浆、味美思等等,光是听名字,人就醉了一半。

  酒香引得凤凰来。很多的名人来张裕参观,纷纷留下墨宝。孙中山先生1912年参观张裕,就留下“品重醴泉”四个大字。此后,黎元洪题“酝酿太和”,袁世凯题“瀛洲玉醴”,宋子文题“芳冽驰誉”,记录下了张裕非凡的成就。

  在酒文化博物馆的一面照壁上,我看见了一幅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这是1992年江泽民视察张裕公司时所题。仔细玩味,这幅对联对得虽然不太工整,却颇有些韵味,令人一见就难以遗忘,应该是事先拟定才对吧?!

  关于张裕的对联,还有一则逸事。说的是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曾刊载了这么一则广告:以“五月黄梅天”作为下联,悬赏大洋500块来征集上联。当时的大洋500,可是了不得的一笔数字。重赏之下,征集到的上联车载斗量。最后选定的上联竟令众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一种酒名:“三星白兰地”。上下联的意思虽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其对仗工整竟是令人拍案叫绝,背后的抄手不用细表即可想而知了。

  在酒窖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个15000升的橡木酒桶,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橡木桶,如今被称为“百岁桶王”,成为了镇馆之宝。

  葡萄酒在发酵结束到装瓶之间,是在橡木桶里进行的培养。橡木在其中起三个方面的作用:利用桶壁的透气性加氧,利用酒溶解部分木质成份加味,以及加香。因此,橡木之于葡萄酒,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储存装置,它还是为酒的培养与成熟提供了优良转化的化学物质。

  “葡萄美酒夜光杯”,琥铂色的佳酿带给人的不仅是口腹之欲,品酒过程的优雅,也会带给人以艺术享受。品酒的顺序应该是先浅后深、先新后陈、先淡后浓。醒酒是品酒必不可少的程序,一瓶佳酿封存多年,需要经过10余分钟的开瓶搁放,待其充分氧化以“唤醒”陈酒,使其没有异味时,才能饮用。待酒醒后,可拈杯均匀作圆周晃动以使其香味溢出。欣赏其色泽后,抿下小半口含在口中,用舌头轻轻搅动,使舌蕾充分体味到酒的醇香,10余秒后吞下。在导游小姐的讲解和示范下,牛饮前与细品后的感觉犹如天壤之别。

  去烟台,观大海,看张裕,品美酒,长见识,不虚此行。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背面就是大海,海滨广场有武汉江滩的感觉,虽然没有武汉江滩建设得好,但辽阔的大海弥补了所有的缺憾。海景就是美,大海令人看不够,难怪那年在厦门时听见街上有人大叫:“我想移民厦门了!”

  在博物馆,可巧遇到山东行的哈雷摩托车队,他们一行共13名车手,来自美国,平均年龄已有60岁。经攀谈得知,他们是从美国转道法国驾驶哈雷前来中国的,目前已经驾驶了7000公里路程。20多万美元一辆的哈雷摩托,性能虽然好,但是路途遥远、气候变化无常,毕竟抵不上驾驶汽车舒适。以其届耳顺之年,身、心居然都能这么健康,的确是难能可贵。果真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啊!

  希望我到耳顺之年,能从武汉出发,把一辆插着中国国旗、挂着鄂A车牌的马驹儿,驶停在埃菲尔铁塔下。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