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十一):蓬莱仙阁

蓬莱仙阁

云烟深处三仙山,碧波之上蓬莱阁。蓬莱阁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挥毫“蓬莱阁”三个大字雄奇浑厚、古朴儒雅。蓬莱阁高踞丹崖极顶,偶有海雾飘来,轻绕山间,亭台楼阁,意欲乘风飞去。如若身处阁上,似脚下云烟浮动,一派空灵。无怪古人诗云:“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万里夜看炀谷日,一帘晴卷海天霞”。

八仙过海显神通,千年仙踪何处寻?有关八仙的传说,始见于唐代,当时有《八仙传》和《八仙图》等。民间流传的很多关于八仙的传说,出自明代吴元泰《东游记》。所描写的八位神仙形象各异,个个法力无边。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汉钟离抢先把手中的扇子往海里一抛,那扇子刹那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漂去。何仙姑不甘落后,随手抛出荷花,那花儿忽地大如磨盘,清香飘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其余六位,岂肯罢休,都纷纷抛出法物,跃如海中,各显神通,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上。“八仙醉酒”组塑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渡海遨游情节创作的,让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八仙酒后各显神通、乘风渡海的生动景象。

秦砖汉瓦青藤绕,海上仙境任缥缈。近山远海,使人感受到从海上慢慢飘来的海雾和海的味道,我们似乎也飘然成仙,与众仙聚于庙宇院舍、奇峰绿树间。步清幽静谧的石阶而上,走在蓊蓊郁郁的苍松古树中,人间仙境蓬莱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地撩开,薄雾缠绕在亭台轩榭之间,随风轻拂;古朴厚重的碑林石刻,传达出来自远古的声音;在千年的古槐苍松掩映下,蓬莱阁巍然屹立;浩瀚苍茫的大海拍打着礁石,诉说着潮起潮落的故事。

挥毫泼洒赤朱墨,宗师教诲留遗韵。唐代道教宗师陈抟草书“寿”字碑碣,书法苍劲洒脱,浑然天成,仔细揣摩,耐人寻味。一笔“寿”字由“富、弗、林”三字组成,寓意后人注重种植林木,善待自然环境。

绿荫丛中弥陀佛,禅意深缈静虚来。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寺里,供奉着阿弥陀佛。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鲁传教,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盛极一时,在齐鲁佛界影响深远。

人间仙境海云中,嵯峨牌楼巍然立。走进正门“人间蓬莱”的牌坊,仿佛踏上了仙境的台阶,九曲回环的石阶引领我们穿行于蓊蓊郁郁的苍松翠柏之中,饱经沧桑的古刹名胜依山而立,红墙翠瓦、鳞次栉比的楼阁庙宇错落有致。“人间蓬莱”牌楼由清华大学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气势不凡,蔚为壮观。

浓荫深深如华盖,三清宫里探清幽。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供奉着道教最高天神。在这里,红尘远去,海风轻拂灵魂。古刹钟声,让人感悟着“道”的真谛。

琼枝玉叶绽奇葩,暗香浮动日生辉。几株娇妍的芍药花,带着晶莹的露珠,悄然绽放于蓬莱的亭台楼阁间。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这一缕幽香,品味花儿静谧而灿烂的神韵。

天宇悠悠岁月去,亭台楼阁轻尘来。蓬莱阁雄踞丹崖,云拥浪托,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弥陀寺等六大古建筑组成,庙宇楼阁飞檐斗角,参差错落。历史的光影折射在这沧桑厚重的古墙上。行走于青石古道,仿佛轻踏远古久远的脉搏,时空在这里有一种奇幻的交融。

诗意缥缈海市吟,挥洒丹青作长歌。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横幅碑刻而著称,碑的背面镌刻着苏轼的《海市诗》,正面行草《书吴道子画后》,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海市诗》恣肆汪洋,回肠荡气,尽显一代词宗之风彩。

碧海丹心真如山,铮铮铁骨犹可见。青枝藤蔓间,“碧海丹心”四个大字笔力雄浑,泼墨苍劲。1934年5月,北伐元老李烈钧与冯玉祥将军携手同游蓬莱阁。他们站在阁上凭栏远眺,望着一碧如洗的大海和崖下的斜阳蓑草,抚摸那历尽千年风雨的城墙雉堞,心中感慨良多,李烈钧不禁题写楹联来:“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爱国豪情。冯玉祥热血沸腾,当即饱醮浓墨,挥毫写就“碧海丹心”四字。并决心再度出山,领导抗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二位爱国将领早已作古,而这块刻有“碧海丹心”的石匾却依旧耸立,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

一代英烈传万世,千古雄风扬海上。仰望民族英雄戚继光高大威武的塑像,仿佛看到他投身沿海抗倭战场,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令南倭北虏闻风丧胆。他转战南北,监造新武器,创造新阵法,创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可谓“拔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戚继光在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上卓有建树,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惚中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堪称军事典章中的瑰宝。戚继光还是一位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止止堂集》所收诗文,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千古名句。

水城雄踞山海间,抗击倭寇威名扬。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与蓬莱阁相邻而居,北宋时期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刀鱼寨”,明代(1376年)于此筑水城,成为抵御倭寇的“备倭城”。当年戚继光就在此操练水师,抗击倭寇。水城由水中城墙环绕而成,负山控海,设计精巧,城中有海、海中有城。如今,水城上的每一块斑驳的砖石,仿佛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先烈们抵御倭寇、保卫疆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炮声隆隆击倭寇,保家卫国立功勋。明朝时,倭寇在中国沿海屡屡骚扰,洪武年间在刀鱼寨的基础上,戚继光率军环筑土城,铸造铜炮,并在城墙上增筑三处炮台,有力地抵御了倭寇的侵略。

犹闻战鼓声声来,但见热血洒江山。登州古船博物馆内展示有1984年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让人仿佛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海上古战场。仿古彩绘牌楼上,琉璃瓦覆顶,隶书楹联“古船曾捍海疆犹存雄风壮华夏,博物长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莱”。

千帆竞发犹征战,百舸争流竞威风。船舶发展陈列馆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有几千年前的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舫、明代郑和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

蓬莱仙阁海波间,海市蜃楼缈云天。走进蓬莱阁,仿佛走入了梦幻般的仙境。据史料记载,海面上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或如盖,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语,春树万家,参差遐迩,时分时合,乍隐乍现”,苏东坡以神来之笔,题诗曰“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登上蓬莱阁,扶栏远眺苍茫碧海,有“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的感慨。游走于仙山琼阁之间,徜徉于古代文明之中,碧海山岚,串连着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而这些古老的传说又在岁月的浸润中淡化为遥远的回忆。
“烟漠漠,水天摇荡蓬莱阁。蓬莱阁,朱甍碧瓦,半浸寥廓。三山漫有长生药,茫茫云海风涛绰。风涛绰,万派朝宗,雾起仙落。”一曲清雅的宋词《忆秦娥》,怎能道尽蓬莱阁的雄奇壮观、风姿绰约与仙气迷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