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聊城游记

聊城游记

聊城行——狮子楼、光嶽楼、山陕会馆及其它

结束了梁山之旅,按原路回返聊城。7月28日14点半以后,回到黄河浮桥,从车窗里再次拍摄了两幅图片。

   奔驰一会儿,折向西行,向着阳谷县城进发。15点后,一座在《水浒传》里出尽风头的阳谷县城显现在眼帘。车穿过的那条街道都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倘若不是门店外挂着现代服务业的牌子,真还以为回到了宋朝那个年代!

   刚到此街十字路口,一所座北朝南的雄伟建筑物进入视线,我问乐方:“这就是狮子楼吧?”停车、参观,拍摄。楼西南角有一碑,看得出是近几年才立的。

   进楼门,大厅里有生意人经营古玩等商品。上楼须交导游费,由导游介绍狮子楼的故事。我对孙子、孙女说:“咱不上去了,这些故事,爷爷都知道,甚至比导游还熟悉水浒故事呢,回家后我给你俩讲。”

   猛抬头,斜对过有一所天主教堂,倒蛮有意思。单从建筑学上讲,的确属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了。

   我又自个儿返回那条轿车经过的街道,仔细看来。西边的建筑主颜色为赭红色,东边的却是青灰色,皆古色古香。

   回狮子楼,将离开,蓦然见楼西有一短短胡同,其实也不算胡同,大凡一座主体建筑物旁边都有这样一处“回旋余地”的。如果摘去“康新大药店”的横牌,只看白布长条招牌“阳谷粗布坊”,再把简化字“谷”换作繁体字“榖”的话,更容易让游客回到古代的时空里去。

   16点后,车渐近聊城。乐方问我看过湖水了没有,我说,昨天大雾,又是傍晚,看是看了,没过瘾。16点10分后,车停湖岸,先后拍摄了三个小姑娘游泳、远处“水城明珠”,然后拍摄近在车边的近似“华表”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在于建军(白露始横江)博客里见过,还在博客里询问过。当时大为惊叹,可我的拍摄技术实在太差劲了!

   车又行,过大桥。从车窗里远远望去,有一座高耸的古楼,正好在大桥的中心线上。乐方说:“这座楼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物,您既然来聊城,不可不看!”

   后从乐方所赠的《聊城大学》一书中,看到第61页有个图片,并介绍曰:“位于聊城古城中心的‘光嶽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高33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皇帝九下江南,六登此楼,留有行宫和13首诗章墨迹。”

   乐方给我们拍摄了不少照片。

   再行。乐方介绍说,在京杭大运河岸边有一古建筑,名曰“山陕会馆”,大可一观。此处正对着聊城一中,乐方的儿子就在那里上学。皆因时间晚了,未曾进去。只在此留影,还拍摄了左右的钟鼓楼。

   但心里一直拂不掉山陕会馆的影子,查资料得知:

   “位于东昌府区东关双街古京杭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今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阁等组成。”

   近17点回到聊大南门。我对乐方说:“你陪了整整一天了,也够累的了。我也需要放松一下,找个小饭馆,喝点稀粥,吃点小咸菜,光大鱼大肉,肠胃都提意见了。”乐方坚持陪同一块去,我坚绝。“就算是放我一晚上假好吗?”

    18点,回到下榻的聊大招待所。洗把脸,与家人沿街慢行,照乐方所嘱,向西见了一个红绿灯后,左拐,果然有一“神圣山羊餐厅”。进门,店厅宏阔,有空调、大荧屏,窗几十分洁净,看了心里舒服。点了几个小菜和两大碗羊肉汤,菜以辣味为主,这里与梁山县城已经与苏北差不多了,因为江苏徐州是我大姨子的家,前年在那里待了十多天,对饮食很有体会。我与老伴素来好吃辣,孙子孙女更胜于我们,难道饮食习惯也有遗传?

    要了一瓶半斤装的56度特制红星二锅头,美美地抿了一口,猛听得手机响,是于建军老弟打来的,说是要来共进晚餐。我回言:“我今晚自由活动,谁也不用来陪了,乐方被我打发回去了,你也别来了。让我们清闲一会儿,饭后逛逛街市。你与弟媳来了,我的计划就泡汤了。”饭款仅仅44元,而这44元钱是聊城之行唯一的花费了。

    18点半餐毕,两个孩子回去看电视了,我与老伴继续沿那条东西大街西行,老伴对蔬菜水果价格问得很细,说是与我们这里差不多。

    你看,路北有家“如意鸡汤混沌”饭馆,东侧还有家“田记高唐老豆腐”。不用问,店主姓田,老家高唐县,“老豆腐”是经营的主食了。我不知道老豆腐新豆腐,可我只觉得以前的豆腐比现在的豆腐好多了,那根本在于一个制作过程,尤其是以前的豆腐是用手工磨的,机器制作的豆腐远不如原来的味道。

    一直走到大街西端,折而向北,接近19点,又到了京杭大运河。

    桥头小坐,看到北边有一仿古建筑物,兴致又起,摘下相机套,拍照去了。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小广场,矮桌、杌踏俱全,顾客脸上放光,好一幅悠闲的城市景象!

    可就在这一刹那,顶多不过5分钟,我的相机套没了。老伴见我拍照,也即起身,提着包走了几米,相机套却忘在桥头栏杆上了。询问桥下一对男女,答曰,被刚过路的两个男青年拿走了。也难怪,那东西极像钱包,旁边无人,被人拿去,也无话可说,只怪我俩大意。可这一会儿,聊城之行的好印象有所递减,原来赚小便宜者无处不在。

    沿运河归,从护坡下拍摄下鸿运楼外景,此楼原来是一处酒楼,楼前的小广场遍布各种轿车,可见生意的红火。

    沿路遍寻超市、商店,皆无卖手机套者。回昌乐,再寻,亦然。一相馆熟人开玩笑:“相机套还就是没听说哪里有卖的,稀罕着呢。可有一种套倒是不缺,不用买的。”店里所有男人都笑起来,大家心领神会,只碍着三个洗相的青年女职工,才不得不有所顾忌。

   隔日上街,途遇学生秦洪升,他是羽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问了我近安后,接着问我做什么,我直言相告,他说:“刘老师,您略等一等,我回家给您拿个。”他开车走了,我等了大约一刻钟,天热,有些离意,但又怕他来了找不到我。就见洪升打开车窗急赶过来,拿出两个真皮黑套,其中一个正合适。

   啊,原来他回厂让工人赶制去了。这师生情让我怎么说呢?此时又想起了我的学生——在聊大外国语学院任书记的张乐方。当然,这已经是“聊城之行”的后话了。


进大厅,有导游,介绍狮子楼的故事。我对孙子、孙女说:“咱不上去了,这些故事,爷爷都知       道,甚至比导游还熟悉水浒故事呢,回家后我给你俩讲。


斜对面有一所天主教堂, 的确属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了。


再回到轿车来路,此大街路西建筑物是赭红色木式结构。


路东却是青灰色的砖式结构。


“ 阳谷粗布 坊”,再把简化字“谷”换作繁体字“榖”的话,更容易让游客回到古代的时空里去。


此建筑物在于建军(白露始横江)博客里见过,还在博客里询问过。当时大为惊叹,可我的拍摄技术实在太差劲了!就算是我的旅游记录罢了。


车行驶于大桥上,远远看到一座古楼,在 桥的中心线上。乐方说:“这座楼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物,您既然来聊城,  不可不看!”


聊城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聊城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