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滨州游记
滨州游记
魏氏庄园之印象
今天天空格外的晴朗,气温陡然提升至18度,无疑是个外出休闲的好时机。与小夏商量,驱车到周围随便转悠一下,借以抚慰一下疲惫的身心。
刚出军马场,谁知心就野了,我们即刻改变主意,要到沾化县城走一遭。一路上调侃着新近的趣闻轶事,好不轻松惬意。一个多小时,不觉已到了离县城东约三公里的建业湖边。自然忆起去年清明节与火花塞到庆云、阳信、惠民、滨城一线骑行,登临水库看那里面清澈碧绿湖水的光景。建业湖,“溅夜壶”。火花塞顿觉此名不妥,容易造成谐音而被恶搞,想必县城人也定会意识到此名有问题。靠近红漆浸染的石刻遒劲大字,至今仍然没有改掉,许是庸人自忧,顺便趁机也自讥了一把。
进入城区在主要街道绕着转了一圈,感觉县城小而单薄像尚未发育的清丽少女,前景光明,潜力无限。从百货大楼北路口拐出来,正碰上一帮3.15义务宣传员,身穿彩衣、和着鼓点、载歌载舞。这儿距滨州40公里,未及下车,沿着南北通衢大道奔驰而去。
到哪儿去,小夏建议能否找个向导。以前与滨州行路人车友有过N次交流,关系密切,亲如一家。可惜手机没有存号,看来又要麻烦老同学阿正了。在滨南采油厂门口与之联系,呵呵!他正好猫在办公室,可以毫不费事地堵他了!阿正联系了几个好友,饭桌旁与印象尤为深刻的小曲和擅长插科打诨的刘大哥又坐到了一起。
一番暖心情热的交流,酒醉饭饱之后,下午到哪儿去溜达呢?两点多钟,小时特意拿来了小炮筒数码相机,在阿正和小时的极力举荐下,决定直奔位于惠民县东南魏集镇的魏氏庄园。惠民城里武定府的酱菜、城北6公里的孙子兵法城和魏集镇的魏氏庄园并称三大看点。魏氏庄园离滨州市区约50公里,在220国道胡集收费站东侧向南不远即进入魏集镇。车近镇区,路两侧一律青砖蓝瓦的仿古建筑在暗示着我们已进入清末的时光隧道,要做好心里准备品尝这儿的文化大餐了。
到了,随着小时的叫声,魏氏庄园赫然突兀隆起在这魏家村里。景点门口购票,听到建议是否需要导游的提示,才看到旁边一溜坐着十几个解说员,都大睁着期待的眼睛。看着这些差不多20岁左右勉强就业的女孩,婉转回绝的话说得确实有些拗口,心里也一阵不自在。今天正是周末,应是游客出游的好时节,但偌大的停车场没有一辆其它的外来车辆,这些年都在极力挖掘各自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服务人员得以急剧扩充,以期促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但与投入相比其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更显萧条、缺少人气。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即便在岗也与失业无异的现象在处处同期上演。
惠民魏氏庄园是我省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是鲁北平原上霍然而起的一个奇迹。那青色砖屋青色的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
魏氏家族先祖为河北枣强县农民魏自显,明洪武年间迁至山东棣州永安镇,即现在的惠民县魏集村,后代逐渐发迹,十世时家族鼎盛。家族五世前一直务农,从五世至十一世,多人出仕为官。出了24名太学生,20多人有官职,五品以上有13人,最高至二品阶,家族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
魏氏家族史上最显赫人物就是这十世魏肇庆。他生于1853年,清代为知府或知州佐官,分掌督粮、缉捕、或水利等吏务。这是一集司法、行政及某些地方政策制订大权于一身的官职,是一极实惠的肥缺。自小经商,将小杂货转为经营钱庄、食盐、当铺一些新兴暴利行业,所以又是一典型的官商。其“协和”商号在惠民及蒲台县(今滨州市滨城区驻地)广设分号,在村南黄河堤岸建造码头,购得十几条船,改陆运为水运,货物进出大大加快,一举抢得先机。他与天津、大连、连云港、济南等地客商建立稳定的商业联系,还与晋商钱庄有业务合作,参股济南等地的布店、纺织厂。当时食盐被收为官卖,魏家凭借特殊身份,仍取得食盐的销售权,在惠民一带广开盐铺,销量占全县总销量的一半。
魏肇庆的宅第树德堂始建1890年,历时3载完工。整个建筑群包括城垣、住宅、池塘、广场、祠堂和花园,房屋共140余间,占地50多亩。建筑采用传统的砖石木土混合材料,集古代防卫城垣和北京四合院于一体,内宅具北方传统民居及南方阁楼建筑风格,是魏氏族人想象力的印证。
据说为树德堂的设计,魏肇庆遍访鲁北及胶东一带官贵名绅邸宅,均感不尽人意,遂去京城寻访。他少时曾在北京上太学,京城皇家建筑的气派和民居的隽永给他留下强烈印象,并注入他早年的梦想。魏肇庆生父及嗣父均曾在京城做官。凭着他的关系,顺利找到宫廷御用设计师。设计师说:“设计我容易,只怕你没钱建。”魏肇庆微微一笑:“我就是不缺钱。”最终建树德堂耗用银两10万,恰是清北洋海军一年军费的十三分之一。
来此游览的感受,这耗巨资建造的庄园其意图归结为“防御”二字:为防黄河水患,整幢庄园地基被垫高一丈,使树德堂成了一座高台,周围被一圈10米高的城墙围住,城墙上修甬道、堞墙,四角设瞭望堡;为防匪盗之患,层层院落和屋宅间,遍布武器库、兵勇寝室、暗室、暗道和防御吊桥。也许难以理解魏肇庆近乎病态的戒心,但生活在那个动乱年代,却又很自然。他出生后,太平天国和捻军相继起事,15岁时,捻军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墙防御。以后社会动乱加剧,处于鲁冀交界的鲁北更是匪盗横行,劫富杀人事件频出。庄园兴建前两年,即1888年,就有“巨盗”夜入魏宅,给魏氏族人心中留下长久的余悸。加之政府衰败,黄河堤坝长年失修,仅树德堂动工前5年间,黄河下游就决口3次。魏肇庆时刻担心黄河决口将其几世积攒的财产化为乌有。
魏肇庆最终没能守住他的家业。树德堂建成第二年春天,他携妻二子二女乔迁新居,而他本人却因积劳成疾,久治不愈,1902年49岁的魏肇庆因风湿病复发不治。长子魏,曾在京任内阁中书,做些秘书一类杂务,后弃职回乡管理族务。但举人出身的魏,缺少父亲的经商才能和兴趣,各地店铺放任族人、亲属自主经营,各店铺连年亏损,相继倒闭。蒲城当铺也因一场大火烧得精光,家中积蓄甚至不够还押当人的债务。另一种说法是魏娶了5房妻妾,吸食大烟,魏氏协和一支败落始于他。郁郁寡欢的魏死后留有二子,老大曾参加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变卖过家产购置军装武器,以后下落不明,无后。老二幼时随其母改嫁。魏肇庆二子叫魏杰,早亡,亦无后。
魏肇庆小女相貌美丽,天性孤傲,苦觅不到门当户对的郎君,竟拖成老姑娘,38岁抑郁而死。深院里看到爱女当年的闺房和专为修建的茅厕墙基,窗棂上的斜阳,密不透风的高墙、深院,带给我们的感受不是人间天堂,而是自造地狱!
魏肇庆的庄园城堡虽没遭受匪盗袭扰,也未蒙受黄河水患,却无法抵挡一个家族的衰落。一个王朝气数已尽之时,追随它的臣子们也理该从社会政治舞台消失了。
游完魏氏庄园,还有如下感受:
首先,家国同理,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视野,要有先发制人、率先发出挑战的勇气和行动。从历代构筑的各期长城来看,战时根本起不到作用,是一条随时可以轻松逾越的防线。与东南亚各国主张“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引发近来越来越严峻的南海问题,已呈现越积越多、越来越复杂、几近无可挽回的局面相比,好像是一个道理。一味被动防守,不思主动出击,不尽快提升海军实力,只会落下祸患无穷、不可收拾的结局,21世纪的海洋大国梦想还真只能是一场梦幻。
其次,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把什么留给自己的子女?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显然危险,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局观。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事盛衰转换的自然法则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起着作用。
再之,感谢当地政府解放后把魏氏庄园改作国营粮库,而免遭文革动乱的毁坏,还能给我们后人留下近代鲜活的珍贵历史物证。

树德堂东门外

压抑窒息的内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