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魏氏庄园
中国商人精神高峰论坛在滨州举行,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我在工作之余,参观游览了位于滨州市惠民县的魏氏庄园。
从滨州驱车四十多分钟,便来到了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宅——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魏氏庄园。
在车上,陪我去的大哥简单介绍了魏氏庄园的情况,当时对他所说的“城堡式”建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想着可能是此建筑有点异域风情吧。
当城堡就在眼前的时候,真的有些呆住了,这哪里是什么民居,分明就是古代打仗防御的工事,分明就是古代城墙的微缩版。

魏氏庄园正门
庄园门前两边有两根木制旗杆,旗杆上悬挂的并不是旗子,而是一个类似古人盛米用的斗一样的东西,叫“升”,据导游讲,这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门前有棵古槐,是当年庄园主人栽下的,距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庄园主人应俗语“门前有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而栽植的。
走入正门,来到庄园的前院,没有祥和的气氛,而有一种被困翁城的感觉。10米高的城墙,还有城门楼、角堡、墙体内壁四周有几个拱形壁龛,内有对外射击孔。 城墙顶部有宽阔的跑道,内宅的阁楼与城墙顶部用吊桥相联。导游说,“这充分显示了其军事功能,使其能功易守,进退自如”。家如战场,置身于其中,心里是一 种惴惴和不安,有一种很压迫的感觉……

魏氏庄园角堡
然后又进了二道门,三道门,真是层层叠叠山,曲曲弯弯水,转了几个门后,我已分不出东西南北。在前院的那种压迫感已经没有了,如果不是导游在一旁的讲解, 我可能只会把它想成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的建筑,既对称、严谨、雄厚,又小巧精致。精工的雕刻,合理的布局,蕴含着主人期望家道兴旺的心愿。

魏氏庄园四合院式建筑风格
当时已是日落时分,大概是为了防火,庄园内没有安装照明设施,导游一会打开一扇暗门,一会又指着一处暗道,说这个暗门是用来藏家丁的,防备谈生意破裂对方 有歹意时,主人以摔杯为号,家丁从暗门内出来保护主人;那个暗道是为强盗入侵时逃跑用的;这个天窗一是为了采光,二是为了逃生的;还有几处机关门,也是为 了防备坏人的……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三五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室 内光线模糊,又有寒气袭人,我只觉得脚底下冒凉气,仿佛感觉到庄园主人刀光剑影的生活。

魏氏庄园的城墙
魏肇庆用了三年的时间建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宅弟,本是为了让自家的财富能够世代相传,没成想,居住在庄园内的魏家人却人丁不旺,有的甚至英年早逝,别说财富 没有传承,连魏家的香火也基本上断了。导游说,魏家现在仅有一个传人,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已改做他姓。人丁不旺,也许与魏氏庄园的防火系统有关。魏肇庆在 建房的时候,除了防御敌人,还有一个重要的防御对象,那就是火灾。为了防火,魏氏庄园所有房子的屋顶,都铺有铅板,这大概就是现在医学上所说的铅中毒吧。
人没钱会觉得无助,可像魏肇庆一样的有钱人,生活的却相当痛苦,这种痛苦完全来自他的内心。好在魏肇庆并没有害人之心。
财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财富的人没有很好的利用好其财富。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曾经去过烟台栖霞的“牟氏庄园”,牟氏家人为 了保证其财富,每到天灾之年,必开仓放粮,接济乡里乡亲。因此,牟氏庄园即便没有强大的御敌系统,仍能完好保存至今。魏肇庆当年也曾救济灾民,当时惠民县县令沈世铨还提写《好善乐施》匾以示嘉奖。但不知为何两处庄园的风格如此不一样,一处安静祥和,一处刀光剑影。

一朝慈善事,流传到百年
走出魏氏庄园,回头又看到城门上方镌刻的“树德”二字,这是公元1861年科举人张会一所书,年款为“光绪庚寅仲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德。魏肇庆的愿望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