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滨州游记

滨州游记

孤寂的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位于惠民县魏集,建于清光绪十六年,是当地豪绅魏肇庆的宅院。由树德堂、祠堂、场院、池塘、花园几大部分组成。树德堂为城堡式住宅,进入城门,院 中套院,主院落群分别由中路院落和东西侧跨院组成,中路院落为主体建筑,是三进四合院结构,进入二门,前为书房客厅后为住宅。两侧跨院分别有私塾、裁缝 房、厨房等。除大门、二门、主客厅之外,其余房屋屋顶均为山东少见的卷棚顶。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氏世族魏自显于明洪武年间自河北枣强迁徙至魏集村,五世前一直务农为本,后代逐步涉足商业领域,慢慢由小买小卖涉足钱庄、盐铺、当铺一些新兴暴利行业, 逐渐发迹,在惠民及周边广设分号。利用紧靠黄河的优势,建造码头,购买船只,长途贩运,与天津、济南等地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商业关系,与执天下牛耳的晋商钱 庄开展业务上的合作。除去这些买卖,魏氏还拥有三千亩良田。

    依靠商业积聚的巨额财富,魏家有了接触官场的资本,以商致兴、以官宦显,通过捐官与朝廷恩赐,至十世魏肇庆时,魏氏家族已先后20多人拥有官职,最高到户 部郎中二品大员,尽管多为虚职,但这些光环使家族成为上流社会一员,家族中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这些政治资本又转化成商业利润,成为官僚、地主、资 本家于一体的豪门望族。而魏肇庆也因为慷慨捐助,朝廷恩封他“钦赏同知衔”,这也是他被人称为“武定府同知”的由来。 

    时值清末,社会动荡,先是太平天国起义,军队打到附近的德州一带,后来捻军又数次扫过惠民,土匪流寇更是横行不断,而黄河堤坝长年失修,数次决口,为了保护其庞大家产,魏肇庆重修家宅。据说是图纸出自宫廷建筑设计师,但处心积虑的设计,咋看都不像出自堂堂的皇家之手。


城门

    整个树德堂建立在三米高的平台上,以防水患。外边看起来,树德堂就是一城堡,高耸的城墙,巍峨的城门,东南角、西北角还有半突出墙体的碉堡,可以用侧射火力控制四面来敌。


西北角的碉楼

    城墙南北长八十余米,东西宽六十余米,墙高后十米,底宽近四米,顶宽一米半。墙内四周建还有数个壁龛,上下各一方形小孔,导游小曹说是射击孔,可小孔呈内大外小装,过去看了看,用作射击的话没法瞄准。城墙顶部是堞墙,中间为通道。

    城堡内,主要建筑便魏氏内宅。内宅外侧,南北走向的是家丁、长工住所以及粮仓等,内宅与其他建筑与城墙相互独立,由过道间隔。现在,除了内宅,其他建筑已经拆除。

    站在城墙上,瞭望内宅,只可见一溜溜的房顶屋脊,连窗户也看不见,不用说宅内人影。这样一来,平日巡逻的家丁就无缘偷窥宅内情况,当敌人来犯,即使来敌攻上城墙,还要面临攻击内宅的难题,而内宅院墙也有七米之高。


在城墙上看内宅,只能见一流屋脊

   对外防备森严,对内也煞费苦心,各个宅院房间隐藏着暗道机关。二进院落东客厅的东墙有一个门,看起来就是普通壁橱,实则为通向侧院的私塾的暗门;正客厅的东墙有一个壁橱,一般可以作衣橱使用,也可以内藏贴身保镖,而西墙套一耳房,遇到紧急情况顺梯子爬上山墙上的窗户逃逸。

    第三进院落为居住区,主、偏房等共十一间。每室均有阁楼,阁楼相通,由阁楼可以到达连接东西的吊桥,由吊桥可以到达城墙。

    偏房可以由夹墙通向厢房。而偏房与正房之间的房门设计独特。小曹让我推开门,可仅仅能推开二十来公分,人根本过不去,原来门是折页门,又采用双门框结构, 前后两框的距离仅满足折起后的小门转动。每扇门平时展开,与平常门没啥两样,可要推开时,必须将折页折过,否则,门扇顶在对面的横设的门框上,根本打不 开。不谙此道的外人来此,非得弄出动静,当研究出此门道时,主人早就警觉或逃之夭夭。


连通偏房正房的门,巧妙在于折扇

   就连内宅的供水,也采用供水石流,送水的男佣在墙外将水倒入石槽,这样避免了男佣进入内宅,而水通过石槽流入水缸,而水缸内养鱼,验毒用。鱼不死,人才可放心饮用。
 
  登上城门平台,小曹指着内宅大院前的一片空地,说以前地下储藏大量的煤炭,加上园内的前后两眼水井,库房内大量的粮食,一旦有外敌围困,庄园经年不开城门仍可以正常生活。只是不知道庄园内上百条枪有没有派上过用场。

 

   一棵老槐忠诚地守护着城门,取“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门前直立的旗杆上,高高悬挂着斗,寓意着升,斗上雕满铜钱图案,取升官发财之意。而斗的位置不在最高处,寓意着继续高升;内宅的房顶,敷设一层铅皮,“铅”,钱也。

   城门上方镌刻变形的隶书“树德”二字,为当地举人张会一所书。内宅大门及垂花门的门楣雕刻精美,有暗八仙图案,有“福禄寿喜”的蝙蝠、梅花鹿、仙鹤、喜鹊等,有多子多福的莲蓬,也有一本万利的石榴等等。

   正对大门的影壁墙,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全是方形的砖,最外层是一块块圆形的砖包着,外圆内方也:外层的圆砖是表示对外要处事圆滑,内层方砖则表示对内要堂堂正正。

 

   庞大的家业除去费尽心机的防范,那些美好的寓意并没能给魏家带来如意的人生。

   树德堂从1890年始建,历时三年才完工。到1902年,49岁魏肇庆只能带着不舍、带着无奈离开人世。

    小儿子魏杰,应该是从小体衰,21岁时为他娶亲冲喜。92人的迎亲队伍从河北娶回的新娘子到第二年便成了寡妇。

   魏肇庆小女儿则是豪门的牺牲品。由于家大业大,当地竟然没有门当户对的人家敢来提亲,而小姐又是天性孤傲,竟然耽误成老姑娘,至38岁,终是抑郁而死。在那二门也不能出的大院,何异于软禁,它所见的外边的世界,也许只有四季的轮回和空中飞过的鸟儿。

    魏肇庆的去世,使得魏家大儿子魏堃不得不弃官回来经营家业。与先人捐官赠官不同,魏堃是1897年中得的举人。此时,社会更加动荡,私盐猖獗,支柱产业的盐业专营已经不复存在,而他又实在不是经商的料,各当铺、店铺连年亏损,无奈的魏堃只能眼巴巴看着祖辈创下的基业相继倒闭。

    魏堃有三个儿子。长子十来岁就夭亡,次子魏诩成人后成为新的庄园主,三子魏翯,也仅仅26岁便去世了,年轻无助的三夫人也只好带着幼年的一儿一女,找地方活命去了。魏诩看着这座空空的大宅子心灰意冷,一走了之,再无下落,据说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二夫人也只好改嫁,带走的只有一个女儿。

   至此,费尽心机建造的魏氏庄园,家破人亡,徒留下依然稳固的一座空堡。


会客厅

   私塾内栽种一棵与庄园同龄的古藤树,当年主人取其“紫气东来,飞黄腾达”之意,冬日里的古藤只有黑乎乎的表皮和扭曲的枝干。马上就春天了,那时古藤该会给庄园带来些许生机。

   广场上披红戴彩的人们正在排练扭秧歌,准备参加明日的胡集书会。快乐荡漾在人们的脸上,朗朗的笑声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向四周散开,也弥漫着庄园的角角落落。


滨州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滨州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