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衢州游记

衢州游记

丝竹抑扬 轻抚戍关士卒遗落的琴瑟——浙西古镇廿八都

受二十八都古镇的诱惑很有些时日了,被它撩拨得心头发痒的,除了它那据说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古建筑,还有一份莫名的神秘——“800余户3600余丁,142个姓氏,13种方言”。
仅此,就吊足了胃口。
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很多文章提及二十八都时,都会加上这样的前缀。而当我们驱车行驶在205国道上时,却感到这种说法已是老皇历了。
自从隧道路桥工程普遍应用于公路改造之后,天堑化通途变得易如反掌。眼下这条车轮碾上去沙沙作响的江(山)浦(城)公路,早已没了几十年前那种“跃上葱茏四百旋”的险峻。廿八都,已经不偏僻了。

廿八都地处浙江衢州江山县南端,是仙霞古道上的重要一环,东有安民关,南有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有仙霞关,于山岭险隘处控扼浙、闽、赣三省边界,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武德年间即有少量山民居住,经四百余年,至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江山在乡以下设四十四个都(相当于村),自县境东北按顺时针排列,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故名“廿八都”。以后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二十八都九百余年未改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廿八都的兴盛源于清代。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建都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率南明小王朝与满清分庭抗礼。其时,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率兵扼仙霞古道关隘力拒数倍清军,使多尔衮屡屡受阻。直到郑氏父子分道扬镳,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率明军转战闽粤后,清军始得踏足二十八都。
正是此后清、明两军在东南一带作对厮杀的十余年间,清庭强化了二十八都的战略地位,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设浙闽枫岭营署于廿八都,由游击驻扎,分左右二营,设防于仙霞岭路各要隘。后又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增设小关驿于廿八都。
廿八都移民部落由此奠基。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在清王朝建都北京四十年后,随着平定东南诸省及台湾复归一统,作为清军铁打营盘紧张了几十年的廿八都,始有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安宁。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解甲兵勇士卒,纷纷选择留居廿八都,加之商贾驿卒的驻留繁衍,廿八都逐渐成为典型的移民部落,“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大观蔚成。其后的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及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江山县丞署曾两度移设廿八都,足见小镇当年是何等的繁盛。

古镇的清晨是从工匠摊贩忙碌的嘈杂声中开始的。
当我们睡眼惺忪地踱在街头琢磨着早餐吃点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忙活很久了。
从不懈怠,没有艾怨,面对旅游者好奇的镜头,他们十分坦然,也不乏自信和快乐。
晨雾缭绕中,镇南下水口的水安桥像蒙上薄薄面纱的修女,身姿婀娜,亭亭玉立,梨花带雨,楚楚动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座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的单孔石拱木廊桥,曾是仙霞古驿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过了多少商贾书生走卒挑夫,又有多少匆匆行者在她的肩头倚靠歇息,凭栏远眺,把对亲人的一腔思念,寄托奔流不息的枫溪水,捎向远方。
从川流不息到门可罗雀,水安桥见证了廿八都的繁荣与萧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廿八都的兴与衰,皆与仙霞古道密切相关。这条连接浙闽的咽喉要道,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曾经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廿八都正是依托了它,而一举奠定三百年的辉煌基业。同样,当1933年盘越仙霞岭的江浦公路开通后,随着仙霞古道的废弃,廿八都也走向了衰落。让人倍感遗憾的是,近年205国道的拓宽,竟然对水安桥动了截肢手术——桥亭东侧被削去了两间,廊桥从此失去了对称美,令人不胜惋惜。

从水安桥沿着新街走回古镇,正逢大集,新街上摆满了货摊,红红火火煞是热闹。
穿行在廿八都的大街小巷,语言不是交流的障碍。廿八都人在保留各自先祖传下来的方言的同时,用一种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作为古镇人相互间交流的“官话”,这是廿八都移民部落的另类魅力。
越过横跨在枫溪上的大石桥,便是古镇的浔里老街。
浔里老街,古镇的象征。晚清鼎盛时期,窄窄的石巷两旁,挤满了饭馆客栈茶楼酒肆商铺货行,林林总总的买卖家数以百计。时过境迁,如今的老街,商铺早已不是从前的商铺,店家也已不是以前的店家。行走其间的,也不过是些浮光掠影的游客。

走在老街上的异乡客用惊奇的目光四下打量,但我们真正在意的,是由浔里老街向西发散的一条条弄堂,在那些诸如“杨家弄”“金家弄”“姜家弄”等等的,以聚族而居的宅主姓氏命名的窄弄里,隐匿着一座座可以大饱眼福的精美古民居,那才是让人心仪神往的看点。
由于移民部落的特性,廿八都古民居的风格迥异于浙江其他各地。在这里,浙式徽式赣式闽式,抑或带有明显西洋风格的欧式,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建筑群英荟萃,济济一堂,依势而据,错落有致,着实令人称道。
古建筑是会讲话的。
穿行在廿八都幽深的窄巷里,你看不到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贫也罢富也罢,一座座古宅或豪华或简朴,或高大或低矮,都那么不卑不亢地毗邻而居,相安无事,透着一种廿八都式的包容与和谐。
廿八都古宅的门罩让人过目难忘,翘角飞檐,神采飞扬,活脱脱一座座四柱三层木牌楼拔地而起,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象极了骄傲的大公鸡。与徽州古居门罩多为砖雕石雕不同,廿八都老宅的门罩以木雕为主,雕工不胜琐细,将一种繁缛的精细华美渲染到了极致,带有明显的晚清民初风格。

古宅多为二进一天井的四合院式,也有三进两天井的,天井四周由出檐回廊环绕,构成厅堂院落,檐柱上悬嵌着雕刻精致的硕大牛腿,梁架结构多为穿斗式。
最喜欢的,是古宅如今那一份家常气。家家门不闭户,游人随意出入,你看你的,人忙人的,见多不怪。倘遇上你咂咂赞叹,表露出对家中木雕家什倍加欣赏的样子,主人会高兴得满脸带笑,停下手中的活计,凑上前来给你一一点评解说。
也许是经年累月住惯了吧,祖上传下来这么好的古建木雕,在主人看来,它也就不过是个宅子,梁架上也罢,厅堂里也罢,该放置的杂物,就那么或悬或堆或靠或挂,随意地放置着。若依着我们,还不把那精雕细刻的梁枋窗棂当心肝宝贝供着,哪敢让那些木板毛竹一应劳什子蹭着它?
这就是居家的魅力。
一座古宅,若是缺了这种居家的人气,也就没了生命,谈何保护?
不过,你千万别将廿八都人对待老宅的这种漫不经心,解读为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早年,曾有不少文物贩子和一肚子鬼胎的“伪收藏家”来到这里,欲出高价收买牛腿雀替窗棂等木雕构件。廿八都人轻描淡写地一句: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卖吗!顶得这些心怀叵测的家伙灰溜溜赧赧而去。
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廿八都古宅,老归老,旧归旧,但都全毛全翅,就像那车博馆珍藏的老爷车,即便打不着火了,可任啥零件不缺。由衷地为廿八都人的气度情怀喝彩!

最令我动容的,莫过于这里乡人的纯朴率真。在一户古宅的门厅里,堆放了一地油光锃亮、个大肉鼓的新鲜板栗。与主人夫妻俩聊起来,得知这并不是准备零卖的。但见我们喜欢,主人爽快地说“很甜的,随便吃好了”。
咬开两个尝了尝,生的,确实很甜。我们递给主人五元钱,想要个斤把儿尝尝鲜。谁知主人找来一个方便袋,秤也不秤,楞是给装了满满一袋子。
不管这户人家的祖上是何出身,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是农民的憨厚本分与亲和安稳。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廿八都人的全部,那就错了。
在旅友中享有盛名的“杨家大院”的主人杨展三先生,展现给人们的,就是廿八都人的另一面。
如今在廿八都,除了少数几座纳入旅游公司掌控,现已腾空布展的古宅,需凭通票参观外,许多尚有人家居住的古宅,是任意由人参观的。而“杨家大院”却是一个特例,它既不为旅游公司掌控,又不似其他居家可以随意出入。想进“杨家大院”,杨先生是要收费的。
早闻大名,尽管知道收费,“杨家大院”也是要进的。头天晚上“预习”时经过这里,就已经跟杨先生约好了。
5元钱的进门费还是值得花的。
除了独到精湛的古建木雕,杨先生家还可称得上是一座“民俗博物馆”。精明且具前瞻意识的杨展三先生,对当地各类文物的收集珍藏由来已久,大到红木架子雕床,小到“三寸金莲”绣鞋,庞杂琐碎无所不包,洋洋大观无奇不有。虽不是多么入流的古董,但却能使参观者形象直观地了解体察当地古旧民俗,令人增长见识,大开眼界。在独具文化经营头脑的杨先生身上,分明又让我们见识了廿八都人的另一面:睿智儒雅和精明善谋。

在“百姓之镇”,当年真正发达起来建得起豪宅的毕竟不多。现存的古宅,大多是曾经富甲一方的大户姜、杨、金、曹四大家族的。
在“四大家族”中,最为显赫的是姜氏,个中翘楚则是当年廿八都首富姜遇鸿。
姜遇鸿旧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其时,早先靠做布匹生意发迹的姜遇鸿已成了“隆兴钱庄”的大老板,上海、宁波、衢州都有他的分号。而在廿八都,姜家开的“隆兴”商号占了半条街。
光绪年间,姜遇鸿从宁波分号带回图纸,大规模扩建住宅。
据说,当年扩建的住宅一连三幢鳞次排开,一直与浔里老街上的店铺相连,共五进三十六天井,木雕檐饰由38个工匠精雕细刻,花了整整十年功夫,到宣统年间方告竣工。
走南闯北开钱庄,到底是见多识广,姜遇鸿旧宅已经融入了不少西洋建筑元素,门脸也并不似别人那么张扬,显得比较含蓄。
虽然没有威风凛凛的门罩,但姜遇鸿宅的门楣石雕在廿八都堪称一绝。
抗战时期,姜家大宅院驻扎了国民党军指挥部。日军获悉后,接连两天派出六驾飞机轰炸,大宅院三分之二被炸毁。剩下的三分之一,土改时分给了十七户贫雇农居住。为开发旅游,除了一户,其他住户已被当地政府动员迁出,整修工程正在进行中。

除了那一座座古民居,画龙点睛般的十余处寺庙宫阁等公共建筑,装点起廿八都的另类门面。它们传承着这个移民部落的多元文化,将四面八方扯来的一根根不同乡音的丝弦,绷在廿八都这架恢弘的古琴上,轻抚重拨,抑扬铿锵,黄钟大吕,余音绕梁。它在告诉你,江南古镇不止是“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水乡,还可以如此般地兼具孤傲冷峻与散淡飘逸,倚山临幽,恣意地挥洒绵爽甘冽的醇香。

 

衢州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衢州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