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台州游记

台州游记

在柔石故居寻找“台州式的硬气”

      读中学的时候因着电影《早春二月》而知道了柔石,然而,影片的唯美和男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在那个时代极为难见的小资情调使得人们只记住了孙道临和谢芳;此后,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深为鲁迅先生犀利的文笔所折服,背诵着“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却对柔石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直到不久前走进柔石故居,才对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有些“台州式的硬气”的柔石有了真正的认识。

      柔石原名赵平福,后改名平复,1902年出生在宁海,如今宁海属于宁波管辖,而过去宁海则属台州管,所以鲁迅先生说他有“台州式的硬气”。柔石故居坐落在宁海城关西门一条洁净的小巷中,从1902年出生直到17岁去杭州读书,柔石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柔石故居不大,管理人员介绍,即便这小小的院落,也只有一半属于柔石。但是,故居中的展厅却设计得很是精致,从柔石求学就读、从事创作、投身革命一一道来,把柔石短短的一生诠释的十分精彩。故居中也还保留着柔石昔日的一些生活痕迹,如他结婚时的房间;而当我走进柔石的书房时,不禁停步了。一张书桌,两张椅子,窗外,射进一缕阳光,我想,大约正是这缕阳光,让柔石走出了宁海小城,去到省城,去到上海;大约也正是这缕阳光,才有了《二月》中女主人公的冲破家庭藩篱,走向社会。我站在柔石的书房前,又想起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台州式的硬气”。

      说柔石有“台州式的硬气”,大约是指柔石看似外表柔弱,却有着每做一事必坚持到底的精神。例如他的求学,由于家境困难,柔石10岁才入学,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后不久便因学费昂贵而退学,在家自学。1918年秋,又考入官费的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去北京大学做旁听生,用着各种方式坚持着他的求学之路。又如他喜爱文学,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该校的文学团体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3年毕业后在慈溪等地任小学教员时,创作并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疯人》,此后,他写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二月》、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翻译作品《浮士德与城》、《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等;避居上海期间,任《语丝》编辑,和友人设立朝花社,先后出版《朝华》周刊20期、旬刊12期、《文苑朝华》5册。短短的七八年间,竟然有了如此丰厚的产出。

      说柔石有“台州式的硬气”,更应该是指柔石虽为一介书生,却有着宁海先贤方孝孺那种视死如归、抗命不屈的气节。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浙江,柔石回到了故乡,抱着咯血之躯,四处奔走,募集款项,创办宁海中学;后又任教育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翌年5月,因参与宁海亭旁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遭解散,柔石只身出走,避居上海。1930年春,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自由运动大同盟;不久,又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致力于普罗文学运动,被选为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1931年1月17日,柔石出席一次党内会议,因叛徒告密被捕。2月7日深夜,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壮烈牺牲。

      走出柔石故居,我突然想起,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民营经济蓬蓬勃勃,或许,这也是因着那股“台州式的硬气”,因着那种每做一事必坚持到底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台州文化底蕴,这才是真正的台州精神。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