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台州游记

台州游记

温岭长屿硐天一瞥

长屿硐天,位于浙江台州湾南隅温岭市东北,坐落举世闻名的“石板之乡”长屿镇境内,属于北雁荡山余脉,山峦海拔在150米左右,因峰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而得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旅游区,2005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赵朴初题词的景区标志
在距今1亿多年的中生时代,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大量的中酸性火山灰向上喷发进入大气层,形成分布广泛的火山灰流,火山灰流落在温岭长屿地区的平原、丘陵或水中堆积成凝灰岩。凝灰岩形成后,后期的构造破坏和侵蚀对其影响不大,具有储藏大、厚度大、完整性大、规模大、成层性好、保存好等特点,且石质细腻,石色多样,为石材的开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别有硐天
长屿硐群是自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千百年来,长屿人一钎一锤的凿击,取出了上亿立方的石材,现留下了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长屿硐天虽然没有自然溶洞般的钟乳、石幔,但依势取石留下的石硐风景或如古钟、或如覆锅、或如桶壁、或如巨兽,千姿百态。这些硐窟有的孤立,有的串连,有的环生相叠,有的几硐并峙,深幽曲折,雄伟险奇。硐内凝灰岩削壁成廊,天窗顶空,石架悬桥,层叠有致,变幻莫测,宛若岩石的迷宫。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石硐群。1500多年的石板石料开采与加工的历史,还造就了长屿地区一代又一代的石雕能工巧匠,从而造就了长屿“石板之乡”的美誉,形成了此地独具特色的石文化。

石匠开采留下的凿痕
长屿硐天风景区由八侧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其中八仙岩、双门硐以硐群景观为主,崇国寺和野山景区,则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远眺崇国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约1670年左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在此稍作停留,因此直奔双门硐景区中的观夕洞而来。4日的中午时分,室外还有一些燥热的感觉,但一进入观夕洞,立即感受到一种通体的凉爽。宛如进入了世外桃源。九曲桥下碧波涟漪,弥勒大佛笑迎八方来宾。

观夕洞口

用硐中石料制作的弥勒大佛
没有进来之前,还以为这些硐窟和其他地方的溶洞、人工挖掘的洞穴一样,是那种纯粹的山洞。走进以后才明白,这是一种保持外部山形而把内部挖空并且顶部开有天窗的硐穴,因为引入了太阳光,所以开采起石料来就非常方便,不用再准备照明的设备;因为从山内部开采,所以外部的自然环境和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里的人们在开采的过程中还是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呢,和我们现在人采用爆破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将一座山头从外面一点点“啃掉”的方式相比,他们的做法太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了。
观夕洞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岩洞音乐厅”,在那里用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原汁原味地在山洞里回旋,别有一番情趣。从岩洞音乐厅往上看,那种硐中有硐、硐上叠硐、硐硐相连的奇险景观全都有集中在此。在这里,游客虽然看不见“瑶琳仙境”、“灵仙幻境”里的钟乳磐石,却可以看到劳动所创造的美。沿着300多级石级盘硐而上,在观心桥上还可以细细观赏对面峭壁上雕刻的“心”字。再往上攀登,还可以看到天下第一悬空井、泉声石韵、汉樟、石碗等景点。尤其是一口石碗,是就地取材雕凿而成的,现在已经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堪称世界第一大碗。盘旋来到40多米高的山顶,便可静心欣赏用岩石雕凿的神情各异的观音,充分展现了温岭石匠的风采。

从岩洞音乐厅向上看到的景观
观夕阳洞内还容纳了古今石文化的杰作,人们从各地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石雕作品,有高达五六米的石龙华表和千古石龙柱,有小巧玲珑的石磨,还有石捣臼、石锁、石马、石人、石屋、石车、石狮、石碾、石推、石碎、石擂鼓等等。民间石雕,应有尽有,成了石文化的博物馆。不过我觉得这些石作之中,还没有很好地体现长屿石文化的特色。

硐中景色
“独秀峰边翠作堆,幽栖如入小蓬莱。”随着人们对长屿硐天的关注,千年古硐定会焕发新的光彩,演绎新的传奇。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