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广西——马胖,一缕忧伤

10月2日。
尽管前一天在程阳八寨已经见过了好几座鼓楼,但还是有一座鼓楼不容错过,那就是马胖鼓楼。
马胖鼓楼所在的地方是柳州市三江县八江乡马胖村。从三江县城去马胖村可以在长途车站乘坐小面包车。不过,由于去马胖村的人并不多,所以车大多只到八江乡,而不愿到马胖去。
实际上,马胖鼓楼是享有盛名的,各种有关广西的旅游资讯大多会提及,想不到竟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然而,或许这样能使它存留更多的“原汁原味”吧。
马胖村座落在山脚下,依山面水,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是由于交通的关系,马胖鼓楼这个景点并不能与程阳景区连缀成一条旅游线路,游客在看过程阳后,势必要回到三江,之后再专程去马胖,再加上马胖鼓楼只是孤零零的一处景观,并无其它,即使不设门票仍很少人来,这恐怕大大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桂北少数民族地区是广西自治区的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这里带来一抹亮色,可是有多少能够惠及马胖?我看还真不好说。

下了车要跨过一条河才能进入寨子。

河上的这座石桥如此破败,好多桥栏都损毁了。

寨门外的大榕树荫翌蔽日,在哪里都显示出生命的力量。

寨门。我猜测,以前出入寨子都要走这个门的,旁边的路可能是因时代变迁,为行车方便才开辟的。

寨门其实是个门楼,人们也可以在里面避雨、小憩。
看到马胖鼓楼,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胖”。没错,虽然在程阳已经看过了好几个鼓楼,可是这一个确是不同。若论高度,马胖鼓楼有九重檐,在过去大概是三江境内最高,可是如今那些新建的鼓楼动辄十几重甚至二十多重檐,比马胖鼓楼高多了。可是如果论体量,似乎至今仍无出其右者。马胖鼓楼正方形的楼体每边长12米,楼高13米,而且飞檐向上层层内收,于是呈现出胖胖的形象来。与此前看过的其它鼓楼比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它:四平八稳,憨态可掬。这个村子为什么叫“马胖”?或许与这个胖胖的鼓楼不无关系吧?

仔细看过,会发现檐角上有非常精美的装饰,但这些装饰的造形与汉族传统建筑完全不同,我看不出它所表现的是什么。

鼓楼内的板壁上有这样两块石刻,它们也算得上是文物了吧?
在鼓楼内的板壁上镶嵌着两块石刻,是一九六三年被定为广西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所立。现如今,马胖鼓楼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其中一块石刻上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鼓楼是过去侗族聚众议事和娱乐的场所。解放前,侗族村寨几乎寨寨都有鼓楼。马胖鼓楼是三江境内最高大的鼓楼,重建于一九四三年,由本地侗族木匠设计建造。鼓楼飞阁重迭,共九层高,每层均有飞檐,檐角上翻。鼓楼高四丈,全部用杉木安榫造成,四根大柱直达楼顶,层层横榫条纵横交错,结构精密,气势宏伟壮观。楼内上层悬挂一长形大皮鼓,过去每遇有事,由看守鼓楼的‘传事’登楼击鼓,召集各户代表开全寨大会。由寨老主持议事论理。每逢节日侗族群众集聚在鼓楼坪上跳芦笙舞,演唱侗戏。平日群众在劳动之余围坐在鼓楼内聊天,弹唱琵琶歌。解放后,鼓楼大都改为政治夜校或加工场,鼓楼坪变成文艺演出活动的场所。

仰视九重檐的内部结构,纵横交错,令人眼花缭乱。

仔细看,觉得也并不算很复杂,反正我大体能看明白是怎样的结构。

这四根粗大的柱子一直支撑到楼顶,整个建筑主体的重量绝大部分都落在这四根柱子上。

四面都设计了这种窗,通风、采光,非常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油漆差不多完全脱落了,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古旧。

鼓楼前的广场就是鼓楼坪

隔着鼓楼坪与鼓楼相望的是戏台,不过戏台上唱大戏的场景仿佛已是依稀往事。

寨子里的吊脚楼与那座桥是一样的破败,摇摇欲坠的样子。看来这里的侗族乡亲生活很贫困。

寨子里有好几处这样的水塘,水很浅,有的里面养着鱼。
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建筑,它不是桥,却建在小河沟上面,是人们休闲、交往的场所。在别的寨子里没有见过,难道是规划这个寨子的设计师的即兴之作?
马胖鼓楼声名远播,可是没想到这里却如此贫穷、破败。当地政府对马胖鼓楼似乎疏于管理,与程阳八寨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投资新建鼓楼恰成对比。如果要“原生态”,这里才更近于“原生态”,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侗族百姓,他们该喜该忧?这是个认真思索起来会让人头痛的问题。不过,象我们一样来此观光的匆匆过客,真的该学一点“穷人经济学”。

离开马胖,再投给鼓楼一刻凝视。
再走过那座桥,回到公路上。告别马胖的那一刻,我心里竟浮起淡淡的忧伤。
在公路边等了好久才搭上去八江乡的车,再转车回到三江。三江县城就是古宜镇,这是一个傍河的小城,穿城而过的河叫浔江,把县城分作河东、河西两部分。江上有桥,名古宜桥,连通河东、河西。

在古宜桥上望浔江,青山碧水,很美的景致。
在三江住了两晚,可是还没有吃到可口的有特色的饭菜,未免遗憾。不过,最后一餐总算找到一家还算不错,名字叫“金芙蓉美食城”。营业面积不小,环境很一般,但生意很好。
当天下午我们从三江返到桂林,桂林街头已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国庆节的旅游旺季真正开始了。几个青年旅舍都客满了,本来一百多元的如家酒店也涨到了三百四十多元。我们逛了逛正阳路步行街,在“桂林人”吃些小吃,路边吃了芝麻糊、桂林酸(前文有述),还逛了逛在大马路中间的差不多绵延一华里的夜市,回酒店昏昏睡去。明早要乘飞机直飞北海。

桂林街头灯红酒绿,节日气氛浓郁。
至此,我们结束了桂北的行程,走出了大山,走出了村寨,我知道,明天欢迎我们的将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