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广西——流连程阳(上)

我喜欢在旅途中去逛逛当地的集市,因为在那里能体会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一个集市就是一个土特产品的展览,一个集市就是一场乡土民俗的表演。你混迹其中,听他们交谈、砍价;看他们的衣着、发式;体验他们的快乐或烦恼;在这世情百态之中,你会觉得其乐无穷。

程阳的集市就在公路上,邻近的几个寨子都到这里来交易。
程阳民风很淳朴,商业气息不浓。程阳风雨桥和马安寨那里游客还比较多,越深入到里面,游客愈见稀少。出了平寨,走向东寨、大寨方向,几乎见不到来旅游的外地人了。这正中我的下怀,因为我虽喜欢旅行,却不愿意跟大批的游客特别是旅行团在一起扎堆。

小猪都在临时围起的圈里面,任人挑选。竹笼里装着的是已经被人选好了的。

选哪一头呢?看上去都活蹦乱跳的,还真不太好挑选呢!

小猪选好了,卖猪的小伙子就把它塞到这种竹笼里面去,让它动弹不得,人们就很容易把它带回家了。

夫妇俩挑着刚买的两只小猪回家了。可怜的小猪完全没办法淘气了,只有小尾巴还可以露在外面摇一摇。
在集市上看见卖小猪的,很有意思。一群小猪圈起来等你来挑,谁买了就把它们装到事先编好的竹笼里,那竹笼大小刚好放得下一头小猪,一点儿多余的空间都没留,小猪在里面只能老老实实地扒着,再也没办法撒欢、胡闹了。这种装小猪的办法我从没见过,的确很特别、很巧妙。

几个老姐们儿结伴到集市上采购,互相参谋着在挑选。

终于挑选到了满意的鸡!
她们都穿着一样的蓝色无领上衣,也没有扣子,用细带子系到侧腰上。衣袖也短短的,象七分袖的样子。朴素利落,而且也比较干净。

谁来买我的板栗?
我去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了,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和繁缛的装饰。两天前在龙胜看到的瑶族妇女,不论是年轻姑娘还是老妇人都穿着花哨的服装。侗族的服装却很朴素。妇女大多穿着蓝色无领的上衣,下身着黑或深蓝色裤。男性日常的穿着已经鲜有本民族的色彩了,这与其它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情况差不多。
走过集市,我们就来到了又一个侗寨——程阳大寨。寨子里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鼓楼前的广场上以及寨子里较为平坦的路面上都铺满稻谷,在晾晒着。

大寨的鼓楼也有些特别,它是一座二层十三重檐的鼓楼,从木色来看,它的建造年代并不十分久远。近年新建的鼓楼普遍多檐,但建二层楼的好象不多,反正我走过的这几个寨子里只有这一个。

大寨的民居与别的寨子也不大一样了,这里很多房子都是砖木混建的,主体用砖,而吊脚楼和楼梯都是木质的。

这一对姐妹刚刚从集市上回来,手里面帮大人提着买来的东西。
程阳大寨寨口斜对面又有一座风雨桥,叫普济桥。
普济桥是有两个桥墩的风雨桥,与合龙桥的规模、形制差不多,年代应该很久了,桥中间的木梁略有一些向下塌。

桥内有个捐款箱,向游客募捐准备修桥。所有捐款人的名字被写在木板上挂在桥廊的梁上,哪怕你只捐了一元钱。

很多老人在桥上闲坐,聊天、抽烟。

普济桥下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东寨也在普济桥附近。寨口的地面上正在晒着稻谷。稻穗被一束束地扎起来,然后倒着戳在地上,于是穗子自然铺散开了。穗子是金色的,地上铺的苫布是蓝色的,色彩对比强烈,很唯美的样子(题图)。

东寨的鼓楼在四面的檐上各开了个窗,这是它与其它寨子的不同之处。

吊脚楼上也挂着稻穗,金灿灿的色彩让人觉得温暖、充实。
东寨好象不算大,我们没有再往寨子深处走,在鼓楼附近看一看,就出了寨。接下来要去看岩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