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广西——你好,涠洲岛!(下)

早上起来,感觉今天会是个好天气!可是,我们下午的船票要离岛了。昨天骑着自行车在岛上游荡了一整天,相当疲劳,今天索性休闲一点,随意走走看看。

早上,在猪仔吧庭院里的芭蕉叶子上,爬着一只大蜗牛,它的个头赶得上我大半个拳头!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蜗牛。
猪仔吧面对着宁静的港湾,这个小港湾被两侧的海岬环抱着,那些停泊在港湾里的渔船就象被妈妈呵护着,可以酣然入梦了。据说以前乘船来涠洲岛,下船的码头就设在这个港湾里,可能因为旅游兴起,船次越来越多,超过了负荷,所以现在都改到了南油码头。

远处的海岬上矗立着一座灯塔,好象是这个小岛上的最高点。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是海产养殖场。

从猪仔吧到西侧海岬,也有一片窄窄的带状沙滩。不过,涨潮的时候,这片沙滩就会隐没到海水里了。
除了天主教,岛民还信奉着我国南方渔民的守护神“妈祖”,不过,在涠洲岛上人们给她一个更加亲切的称呼,叫“三婆”,好象这位“三婆”并非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神灵,而是自家的一位长辈。妈祖庙在岛上自然也就被叫做“三婆庙”了。

海边的这座“三婆庙”看上去十分简陋。既然“三婆”不是外人,也就不必过于拘礼,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实用就好。

这是猪仔吧主人家的大黄狗。上岛那天它还冲我们叫过,今天却跑来跑去的跟着我们走。后来它还自己跑到海里洗了个海水澡。

妇女们在分捡刚刚捕捞上来的扇贝。这些扇贝都是海产养殖场的出品。

小孩子在海钓,不知道他们能否钓上来些什么。
看样子,热带风暴彻底过去了,天不再是白茫茫或者灰蒙蒙的了,而是显现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可爱模样。景色也通透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渔民们可以大规模地出海捕鱼了。听他们说,下午就会有渔船满载而归的。可惜,下午恰是我将要离去的时候。

晴好的天气赋与港湾更明丽的色彩,象是一幅风景画。

在偏东的方向来看猪仔岛,这头小猪又胖了一些,更加可爱了。
在海湾东部有一个海鲜市场,这里即有鲜活的海产,也有干货。这两天受热带风暴的影响,渔民不能出海,所以海鲜市场上的海货并不算丰富。说不丰富吧,也有十几种,有些品种对我们这些内陆来的人而言,比较稀罕,也不知道是什么鱼、什么贝、什么螺。海鲜市场边上就是大排档,可以代为加工。

这是什么鱼?我不认识。

这个再熟悉不过了,带鱼。不过,我们平时吃到的带鱼都是冷冻过的,这个却是新鲜的。
我们上岛的时候,绝大部分游客已经走了,所以海鲜都很便宜。螃蟹只要十元一斤,称够了斤两,还再添上两只,不要钱。干的沙虫(我们一般叫海肠)一斤只要100元,后来回到北海市,在超市里看到了,一斤的标价是480元!大排档的烹饪水平只能说马马虎虎吧,并没有专业的厨师掌勺,都是家常做法,全凭材料的“鲜”来勾引你的肠胃。

带鱼太平常了,虽然好吃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海鲜,却难列到海鲜馆的菜单上。不过,如果没吃过新鲜的带鱼,就不算真正吃过带鱼,这是我2007年去浙江南麂岛时就已经领会到的。

家常炒制的螃蟹比大酒店里精制的蒸蟹更有味。让你觉得过瘾的,除了美味,还有便宜!
离岛的航程风平浪静。我们乘坐的是飞逸号快艇,一排排的座位,远没有北部湾号大船舒适、自在,不过速度快了,节省了半个小时。
下了船,回望涠洲岛,海天相接,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我们真的蹋足过这样一座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