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广西(四)—— 游百魔洞
7月15日,来广西的第四天了,不知不觉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今天上午的参观内容是三门海天窗群。早早的吃过早餐,我们乘上汽车向着目的地出发。出了县城,汽车在二级山路上盘旋,左边是高山,右边是悬崖,路有点险,可是看开车的司机却游刃有余,心里不禁佩服起他们的车技。路上碰到了两起车祸,搞的我坐在车上挺紧张的,不停的看着外边的山路。走到一半的时候,导游接到一个电话,说由于近期雨水大,三门海的地下河水上涨,进不了洞,叫我们不要去了,唉,真扫兴!没办法,只好改去下一个景点,有“天下第一洞”之称的百魔洞。汽车掉头往回走,走了好一会儿,右边出现一条河,导游告诉我们这叫盘阳河,河两岸村庄的长寿老人最多,河水中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听到这里,大家不禁扭头望着窗外,看着这条巴马人的母亲河。这时,窗外已是阳光明媚,山坡上、田野里一片青绿,早上的乌云已经散去,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那竹树掩映的村庄、青悠悠的河水不时从窗外闪过,经过大概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来之前就听说百魔洞是一个负离子含量非常高的地方,是进行康复疗养的圣地。据说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疗养者,常年住在这里,他们每天去百魔洞呼吸负离子浓度非常高的新鲜空气,使身体的一些病症得到缓解,其中有些病征甚至神奇地消失了。来到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没到洞口就已感到一股沁人的凉意,到洞口就感到习习凉风扑面而来,清冷冷的泉水潺潺流出,整个人感到舒畅无比。
百魔洞入口处: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步入洞中。在洞里,除了杂沓的脚步声,还能听到的就是从窟顶滴下的水声,这水声因为溶洞的安静而显得格外清脆,看着洞内清澈的泉水,我情不自禁的把手伸到水里,啊!真凉啊!满身的暑气刹时被这清凉给冲得一干二净。想想这水通过了植被、通过了岩石的过滤,是何等的纯净啊!听导游介绍,百魔洞洞上有洞,洞中有洞,洞的平均高度大概80米,宽70米,游程10千米左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最高的石笋高39米,直径10米,百魔洞分四层,第一层是地下暗河,目前还没开发,第三、第四层正在维修中,还没有开放游览,我们看的是第二层,此层石盾罗列,石幔遍布,以高大雄俊,气势磅礴著称。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留神的看着,这些钟乳石或悬在顶部或拔地而起,有如形态各异的动物、人物,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仿如神秘的海底龙宫。看着如此美景,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我也拍了好几张,可惜放大后只有一张清晰的,就是下面这张,其他的都很模糊,很遗憾。

带着惊叹,我们沿着石阶继续往上走,来到最大的溶洞,此洞高有百米,宽几百米,几十根钟乳石柱,构成庞大的石塔群,挺拔高耸,雄伟壮丽,集隽秀于恢弘之中。洞中雾气缭绕,变幻无穷,使得整个溶洞显得诡秘多姿。站在洞底仰望那硕大无朋的窟顶,在不知何处射来的微光中犹如月夜的天空,悠悠“白云”依稀浮在上面。可惜由于太高太宽太大,又没有照明灯光,无法把这辉煌瑰丽的景色拍下来。人在洞里,只觉得盛夏若秋。
听说百魔洞另有天窗,于是我们从另一条路往天窗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看到洞顶不停的有岩泉滴下,加上洞底有清泉涌出,形成一条浅浅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令人忍不住想涉足其中。这时,导游走过来,指着溪水告诉我们:“百魔洞”这三个字本意是出水口的意思,是按当地土话的发音直译过来的。导游还把出水口的位置指给我们看,就是下图中间能看到水的地方。(原来如此,我还以为百魔是指一百个魔鬼的意思呢,嘻嘻)

走在平坦的小径上,看到不远处有一团亮光,那光处就是天窗,来到洞口,看到一股细细的水从洞顶往下倾泻。
远看:

近看:

走出洞口,抬头往四周看去,呵!这天窗还真大啊!周围峭壁垂直,高达百米,崖底绿草如荫,长着各类中草药材,崖壁被腐蚀出形态各异的外表,如鸟、如兽、如...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你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在洞口矗立着一块大石头,导游告诉我们,传说这是孔雀吃剩的半块灵芝,别说,退后看看还真像,导游又让我们抬头看右边的洞壁,说那就是传说中的孔雀,大家一听到这,刷的一下,把头都往上抬“哇!真像啊!”一声声的惊叹冲口而出,我心里不禁赞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天窗的崖上,世代居住着高山土瑶,有曲折的小路可攀沿而上,百魔洞正是瑶寨的唯一出寨通道。可惜这次旅游的景点没有去瑶寨,不然,我们就可以登临天窗,俯瞰空谷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此次的百魔洞之游只能匆忙的“到此一游”了,还有更多的旖旎之处没有看到,我想,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