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安徽游记
逍 遥 津 的 卢 当 日 跳 檀 溪, 又 见 呉 侯 败 合 肥。 退 后 着 鞭 驰 骏 骑, 逍 遥 津 上 玉 龙 飞。 上来七绝一首,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吟咏合肥逍遥津古战场的诗作。其实,在逍遥津战役中,孙权是惨遭滑铁卢,兵败如山倒。东吴的十万大军被张辽七千余骑精锐之师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孙权不得不落荒而逃,狼狈不堪,哪里还有什么“玉龙飞”的潇洒架势可言!? 在拜读过那山那水那梵音、美鱼儿、八公山豆腐王、蔚迟浪心等几位前辈描写逍遥津的博客之后,台湾爷爷不免心有戚戚焉。原因是这半年来数度走访合肥,也多次在逍遥津步行街逛过,却从来不曾认真地参访这处号称合肥最著名的古迹,觉得遗憾加三级! 终于在3月19日,顶着已经有点闷热的薄日气候,抛下一切俗务的羁绊,单枪匹马,带着心爱的尼康来到这个脍炙人口的古迹作了一次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逍遥游”! 虽然是上班日,逍遥津依然游客如过江之鲫! 入口处桥栏上的几排狮子造型各异,却都神态活现、栩栩如生。 位于合肥市旧城区东北角的逍遥津,是一座占地31.3公顷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其中水面11.2公顷,占总体面积的三分之一。逍遥津自古即为淝水上的一个津渡。 逍遥津的名字的由来,根据逍遥阁赋的诠释:“逍遥”源自《诗经》“河上乎逍遥”的诗句,而庄子的《逍遥游》和曹植的《洛神赋》也抒发了如此自由情怀。“逍遥”二字,也就是泛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近似神仙般的境界。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逍遥津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可谓历经沧桑。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被圈入城内。明代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而后龚家花园屡经战火,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址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将逍遥津逐步辟建为公园,并将逍遥津以西的季家花园也延揽园中,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公园”命名。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经营,逍遥津现已建成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综合性公园,成为合肥名胜古迹游览区,更名列新“合肥十景”之一。 逍遥津公园四季长青,环境优雅宁静,曲道幽长迂回,山水庭园造景磷峋逼真,不对称式园林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园内景点密集,移步换景。公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古朴典雅,又有南国园林的妩媚清秀;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着装入时的村姑。漫步在逍遥津公园,悠久的历史传说故事使人尽发思古之幽情;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貌和优雅建筑又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这里,既可想象出古战场的弥漫硝烟、壮烈盛况,又可品览祖国河山的锦绣旖旎、如画风光。 整个公园呈扇形铺开,由水系自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 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游乐场、文化活动区域、动物展区所组成。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商店、茶社设施等。 逍遥阁倒影映入湖中,随风飘荡,别有一番风味。。。 临近渡津桥的湖畔,坐在长椅上瞭望湖光水色,不亦快哉! 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约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写着“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为前清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所题。大门前方是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威武雄伟。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 威震逍遥津!一战成名,垂芳千古的张辽。 跃马古津、英姿勃勃的曹魏名将张辽。 时值阳春三月,逍遥津公园内处处百花齐放,春意缤纷。在张辽铜像旁边小山坡上,一株紫红色的木棉花(注:根据秋日银杏所指正,正确名称应该是红玉兰。)对着朝阳盛放,艳丽的花朵随风摇曳,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木棉花向有“英雄花”之称,在山坡上与张辽铜像遥相呼应,倒也颇有意思。据我的了解,在台湾最常见的木棉春季盛开橘红色花朵,开得缤纷也落得壮烈。江南地区大多种植白色木棉,虽没有橘色的绚烂,却别有一番纯洁恬静意象,而紫红色的木棉花却不多见! 紫红色的英雄花开的绚烂,与英雄铜像遥相呼应! 公园主干道两侧设置各种游乐设施及儿童乐园。有旋转滑梯、大象滑梯、翘翘板和秋千等多种游乐设施,还有自控飞机、旋转电马、电动火车、电动小汽车、空中自行车、碰碰车、双人飞天、海盗船、章鱼、飞椅和急流勇进等科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各种游艺机械,从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游乐世界。涉身其中,惊险刺激,妙趣横生。 位于公园东面的逍遥湖,湖面宽广开阔。凭岸临风,只见湖面波光粼粼、三两游船不时疾驰而过,画出一道道涟漪,煞是好看。湖岸花香袭人,柳丝拂浪,好一幅江南水色风光。 杨柳垂岸,春风吹拂,迷人的江南风光。。。 逍遥津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的面积高达168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荡舟湖上,可以尽赏公园中的湖光岛色,假日邀约三两知己好友,泛舟游湖、饮酒作乐,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也!精巧古朴的水榭,红柱绿瓦的花窗,醉人的荷塘花色,古朴的逍遥庄园无不极尽妍态,多彩多姿。 湖中尚有三岛,以北岛最大,岛上建有一座金黄色琉璃瓦双重檐亭,这就是逍遥墅,湖岸与岛有石桥相连。最小的岛名“螺”岛,还有一岛相传为张辽衣冠塚。岛上亭阁生辉,掩映于绿树丛中,神秘恬静,别有一番风味。 金黄色琉璃瓦双重檐亭的逍遥墅掩映在垂柳绿树之间,古意盎然。。。 波平如镜,轻舟飞驰,划出道道涟漪,引来阵阵惊呼。。。。 沿着湖畔步行不远,即是历史上著名的“飞骑桥”。据说当时孙权兵败,即是在这地方跃马过河。这座桥颇具汉代古拙风格,白色的栏杆,微微拱起的桥面,富含古意。面对飞骑桥,令人不觉之中兴起思古之幽情。。。。 飞骑桥建筑古朴,颇具汉代风格。 走过飞骑桥就是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逍遥阁。 逍遥阁是逍遥津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明三暗五,面积657平方米,是逍遥津公园方圆百里的最高点、最佳观景台。从一层到五层全面立体形象地展示了三国深邃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与出土文物仿真制品。逍遥阁三面环水,环境优雅,建筑雄伟,高达22米,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登阁不但可以饱览湖光园景,将整个逍遥湖的秀色尽收眼底,阁内还陈列了三国时代各种历史文物,叙说发生在合肥周边的三大战役和其中英雄人物。包括威名远扬的张辽、一代枭雄曹操,更透过彩绘塑像的方式,介绍三国时代几个著名的战争典故,例如“草船借箭”。还有大型瓯塑《洛神赋图》,三国人物绣像,竹简刻字《逍遥阁赋》更是逍遥阁的经典之作。 古木参天之中,巍巍耸立的是具有历史内涵的逍遥阁。 阁上横匾“吴魏遗迹”四个大字,好不威风! 逍遥阁附近遍植白色木棉树(注:根据秋日银杏所指正,正确名称应该是白玉兰花),在春风吹拂中招展,仿佛千百只白鹤迎风飞舞,摇曳生姿。有些早开的花朵已经开始凋落,满地泛黄的白色花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化为污泥,看着令人鼻酸。自古以来,咏木棉的诗作不多,但大多是伤情之作,从白居易的《木棉花冷得虚名》,到李商隐的《木棉花暖鹧鸪飞》,再到苏东坡的《木棉花落刺桐开》。乃至刘辰翁的《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木棉象征的是对友人的盼归,或是感叹韶光流逝,青春不再。就逍遥津这个英雄扬名立万之地,木棉花的凋落,岂非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英雄人物哪怕是一代叱喝风云,随着时间之流转,无非黄土一杯,灰飞烟灭!正是: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何不乐逍遥,一笑解千愁! 仿佛千百只白鹤迎风飞舞,摇曳生姿的白木棉 木棉秀丽迎风绽,千鹤展翅向人间. 落花满地无人问,黯然入地化污泥。。。 漫步逍遥湖畔,但觉湖光山色,水波荡漾,湖畔白梅盛开,梅香阵阵,花瓣随风飘舞,非常壮观。湖畔长椅上,情侣双双对对,好一幅浪漫的春游图! 漫步湖畔,欣赏满开的梅花,好不逍遥! 白色的花朵,映着湖光山色,更添几分秀丽! 跨过连接东西两园的北津桥和南津桥步入西园,只见园内河道交织,曲径通幽,满目绿树红花。东南角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的一组建筑称逍遥水榭,由水榭、方亭、游廊和太湖石假山构成,在浓密的树丛掩映下,颇具江南明清建筑小品的韵致。散步其中,低首四顾,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堪称闹市中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