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采石矶
像当年老人家重游井冈山一样,我也重游了一次采石矶。不过没有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欢迎场面。公园里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原来我们来得太早了。
像当年武陵渔人迷失方向一样,我也根本记不清前次游览所走的路线了。我们一行三人,跟着感觉向前走。平整的石路,在茂密的林子间扭动着细长的身子,蛇一样飘忽不定。
好在三台阁就在山顶,在什么位置都能看到。这为我们路线的确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们锁定目标,直奔三台阁。
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本想登高望远,看江水东流,但天气阴沉,雾气弥漫,目力所及,不过数百米,长江虽然就在脚下,我们只能看到一点模糊的影子。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加上衣少风凉,我们勉强拍了些照片,就匆匆往山下走了。
至翠螺轩,太阳才开始露出苍白的脸;至三元洞,雾气消散,视野大开。我们站在江边,没有风,只有江水缓缓地流动,直向天边;偶尔能听到江水与岸边岩石碰撞发出的声音,情人们喁喁私语一样。而江岸壁立千仞,气势磅礴。
置身此境,我忽然想起少年时代听到的太白捉月的故事来。
应该是秋天,应该是晚上,应该是晴朗的天空,应该是微微带着两岸稻香的清风。太白先生忽然有了兴致,驾一叶扁舟,向江心而去。先生驾舟的出发地,也许就在我的脚下。
在万顷茫然之中的先生,应该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了。月亮从奔涌的浪涛尽头升起,渐升渐高,在牛斗之间徘徊;先生停下双桨,正襟危坐,让小舟顺水东流,直奔明月而去。而江左的采石矶,在月下默然兀立,似有所思,似无所虑,像一个遗世独立的高人,一任滔滔江水奔腾而去。
江上风清,山间月明,动与静,明与暗,构造出超乎寻常的美妙境界,先生希望,这一刻永恒!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月白风清奈尔何?
谁在吟诗?先生举目四望,不见人影,以为是幻觉,下意识的笑了。但先生的诗兴被勾引出来了,他站起身来,张口高歌——
谯楼鼓打二更过。
先生的吟唱刚落音,那个神秘的声音再次响起——
先生返棹归何处?
这令先生有些惊讶,更有些兴奋:今天真是遇上仙人了。于是先生举手长揖,唱道——
采石矶头路不多。

三元洞即景
先生还在继续搜寻着,希望能够看到那位神秘的仙人。但他失望了。他开始想到应该回去了。
回哪儿去?先生想,仙人的发问是否有所暗示。这时,他一低头,看到那一轮明月什么时候沉落江心了,大喜,掀起飘飘长须,仰天长啸:抱明月而长终!
先生纵身跃进长江,溅起的几朵浪花,很快就消融在滚滚波涛之中。
江水继续东流,山峰继续沉默,小舟继续飘荡……
……

太白楼
我们继续前进。参观林散之先生纪念馆之后,我们直奔太白楼。但太白楼在维修,无法参观。我分明地感到,这巍峨的采石矶,其实就是太白先生永恒的纪念碑。

江上草堂——林散之纪念馆